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2025-05-17
0
0
39.53KB
10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高三 语文 第 1 页 (共 10 页)
河南省实验中学 2023——2024 学年上期期中试卷
高三 语文
命题人:王改玲 审题人:王锋华
(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021 年10 月11 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
十五次会议(COP15)开幕式上,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从埃及环境部长兼
COP14 主席亚斯敏·福阿德手中接过 COP15 主席锤。时隔 3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的“中国时刻”开始了。
旨在同奏全球可持续发展乐章的 COP15,被赋予引领未来的重要使命。中国作为
COP15 东道国,被广泛认为将在推动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2020 年后全
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扮演重要角色。
开幕式上,短片《“象”往云南》在开场时播放,人们再次见到了几个月前一路向
北的亚洲象。它们洗澡、漫步、吃庄稼……顽皮可爱,引发人们对如何共建地球生命共
同体的思考。这一路,人与象相伴同行,人象和谐的画面温暖了全世界。在云南省委书
记阮成发看来,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生动写照,也充分说明“无论国界、肤
色、种族、语言,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是我们最大的公约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说,只有不断提高国际各方和社会各界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借力金融、立法等各种工具,在大自然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平衡,
才能够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有效保
护的路径与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样本。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代表提到,在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国家中,大多数为发
展中国家。在“南南对话”的框架下,中国不仅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展示了如何谋求人类
文明和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也积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中东欧区域代表也认
为,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表现出足够的领导力。
黄润秋介绍,在非洲一些铁路沿线,中国专门修建大量动物的通道,保障野生动物
自由迁徙。在加纳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中,还特意建立海龟孕产中心,保护并放生上万
只小海龟。
高三 语文 第 2 页 (共 10 页)
中国还积极推进生态扶贫,吸纳 160 多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的建设,大力支持
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带动2000 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助
力中国实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奇迹。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早已渗透在古老民族的朴素生活
中。1300 年前,在中国西南部,崇拜大自然的哈尼祖先悉心保护着茂密森林,围绕森
林涵养出丰富水源。哈尼人在森林之下搭屋建寨,又在村寨周边依山就势,挖田取水,
开垦出宛如天梯的哈尼梯田。
20 岁的哈尼族姑娘施晓悦在开幕式上向世界介绍,哈尼人以木刻分水制度,保持
了梯田用水的公平和谐,沿梯田而下的水,在河流中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变成降雨。
人的活动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的循环,反而帮助它变得更加良性,形成了森林、村寨、梯
田、水系四素同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农耕文明奇迹。
千百年来,哈尼人在这片土地上与自然融为一体,保护、促进了多样的生命世界,
让巍峨连绵的哀牢山区拥有2000 多种植物和 460 种野生动物,成为世界生物多样化的
热点地区。今天的哈尼人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之中,依托生态农业和体验式旅游,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摘编自《“中国时刻”开启翻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篇章》)
材料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六项原则’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 17 个目标紧密相关,
高度契合。”在以“生态文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为主题的COP15 生态文明平
行论坛上所做的主旨报告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说,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传
统的道教文化思想“天人合一”,阐释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通过对近两百年来流行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的反思,以及对西方主流文化视角和
东方传统文化视角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比较,2020 年魏辅文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发
表文章认为,与仍然没有摆脱人与自然二分观点的2050 年愿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比,“天人合一”理念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蕴含对自然内在价值的尊重和对自
然规律的顺应,更有助于扭转自然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
“对于当前出现的一些人和自然的关系矛盾应该如何处理?我们要向传统文化汲取
智慧。”魏辅文举例说,比如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核心是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曾子说“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强调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李白说“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其意为自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基于长期研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2050 年“天人合一”的新愿景,即自然本身得
到尊重,其规律受到遵从,其组分获得保护,人类通过对陆地和海洋的可持续生产与消
费满足自身需求,以此保证自然与人类的可持续性并使它们归于统一。
他们同时以中国“天坛”的构建展示通往这一目标愿景的阶段性路径。其基石为生
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的能力建设、概念主流化和资源调动,最主要的支柱是保护、可持
续和福祉。通过这一路径到 2030 年,维护1/4 个地球以保持完整、具有功能和连续的
生态系统支持自然与人类的可持续性,同时解决其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因素;
到2040 年,将这个比例增加到1/3 个地球;到2050 年,将这个比例增加到1/2 个地
摘要:
展开>>
收起<<
高三语文第1页(共10页)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上期期中试卷高三语文命题人:王改玲审题人:王锋华(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21年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开幕式上,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从埃及环境部长兼COP14主席亚斯敏·福阿德手中接过COP15主席锤。时隔3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时刻”开始了。旨在同奏全球可持续发展乐章的COP15,被赋予引领未来的重要使命。中国作为COP15东道国,被...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0 页
大小:39.53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