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2025-05-14 0 0 60.26KB 26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专题 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
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
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节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去之------------
(2)亲戚
(3)奚以知其--------
(4)治国常富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注一处)
民 富 则 易 治 也 民 贫 则 难 治 也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___________(用乙文中四字短语概括),都强调人的重要性。但两文论述的角
度有不同,甲文强调要__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乙文强调要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
5.甲文说的“得道者多助”和乙文说的“凡治国之道”,这两个“道”意思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
容,说说你的理解。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答案】1.(1)委,放弃。(2)畔,通“叛”,背叛。(3)然:这样。(4)故,所以。 2.
(1)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2)因此,善于主持(或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 3.民富则易治也/民
贫则难治也 4. 治国之道 得道或“人和” 富民 5.不一样。【甲】文中的“道”
统治者施行的“仁政”(得战胜利),【乙】文中的“道”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方法、途径
【解】1.题考文言词的理解。题,重点于文言词的积累,同时也助整个
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句意:城者弃城而逃走。委:放弃。
(2)句意:兄弟骨肉背叛。畔:同“叛”,背叛。
(3)句意:怎么知道是这样的。然:这样。
(4)句意:所以治理得的国家长久。故:所以,因此。
2.题考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固,巩固;以,凭、靠;威,威慑。
(2)是以,因此;必,一定;富民,使人民富
3.题考文言句。
根据文言文句的方法,先理句子意,分清层次,然后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句意:人
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两个独立完整的主
句子,“也”为句词,故句为: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内容的理解,通过对句意的概括答。根据甲文语句“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人,的人多,不施行仁政的人,的人就少。乙文
语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知,两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
道,都强调以民为,但甲文是“得道或施仁政”的角度,乙文是富民的角度论述的。
5.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理解的能
解答此题的关键晓全意的基础上,理解两个“道”的含义。两文章中的“道”是不一
样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的人多,不施行仁政的人,
的人就少知甲文所说的“道”,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然后治之”意思是: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加以治理。知乙文
所说的“道”,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考译文】
(甲)有利于战的天气条件不上有利于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战的地理形势不上
兵的人所向部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城,包围着打它却不能胜。包围着打它,必
定是得了有利于战的天,这样不能胜,这是因为有利于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战的地
形势。城不是不高,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城者弃城而逃走
这是因为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战中的人所向上下结。所以说:使,不能
疆域的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施行仁政的人,
的人多,不施行仁政的人,的人就少的人少到点,兄弟骨肉背叛
的人多点,天下人都凭借天下人都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的人,所以
行仁政的人要战,一定胜利。
(乙)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
知道是这样的?人民富裕就安于乡爱惜,安乡就尊上而畏惧刑罚惧刑
罚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而轻,不安于乡而轻家就敢上违犯禁令,抗上
犯禁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的国家长久,乱国必然是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
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加以治理。
(2023·安徽淮南·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
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
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得民矣。得其有道:所欲与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
、兽走圹也。”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释】①桀、纣指夏桀、商纣代的君。②:为、替。③尔:而了。④圹
kuàng):旷野,原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固国不山溪之险: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2)亲戚之:
(3)所勿施
(4)
7下列句子翻译成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8.【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乙】文中有形象描绘,这个句子是:“___
______。”
9.【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请说说
你的理解。
【答案】6.(1)凭借靠。(2)同“叛”,背叛。(3)厌恶。(4)7.(1)所以能
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战一定能胜利。
(2)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于)失去了人民(的持)。 8犹水、兽走圹
9.不一样。【甲】文说的“道”,的是统治者施行仁政;【乙】文说的“道”,的是统治者“得天
下”的方法、途径
【解】6.题考重点文言词语文中的含义
(1)句意: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以:凭借靠。
(2)句意:背叛。畔:同“叛”,背叛。
(3)句意:所厌恶东西不要强加给他们厌恶
(4)句意:野兽跑向原一样。
7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类活一词多义、特殊
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故:所以;君子:行仁政的君主;
(2)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失:失去;民:人民
8题考内容理解。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意思是:的人多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犹水
、兽走圹也”是形象比喻,其意思是:就像水流、野兽跑向原一样。人民仁德
的君主的情形比作水往低野兽奔田野那样自然,体现了君主仁德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9题考内容理解。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明确观点:不一样。甲文中谈到“道”的语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其意思是:能
”的君的人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的人就少。“道”的是统治者
施行仁政;乙文中谈到“道”的语句,“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有道”“得其有道”,这里的“道”
的是有方法,是得天下方法途径
考译文】
【乙】孟子说:“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于)失去了人民(的持);失去了人民(的持),
(是于)失去了民。得天下有方法:得了人民(的持),这了天下。得人民(的
持)有方法:得了民,这了人民(的持)。得方法:(人民)要的东西替他们聚
集起来,所厌恶东西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而。人民仁德的君主,就像水流、野兽跑向原
一样。”
(2023·山东临沂·统考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高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言其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
起、王陵对曰:“人,项羽仁人。然使人攻城地,所下者因以之,天下同利
也。项羽妒贤嫉能,有之,者疑之,战胜而不,得地而不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
曰:“公知其一,知其。夫运筹策帷帐之中,胜于里之不如子国家,
馈饷,不道,不如何。,成必胜,攻必不如。此三者,也,
能用之,此所以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
【注】①子即张字子。②馈饷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标签: #备战

摘要:

专题1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

展开>> 收起<<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

共26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26 页 大小:60.26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4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2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