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

2025-08-23 0 0 551.15KB 12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高三语文试题 共 11 页
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简答题请分点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4 年 7 月 2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6 届世界遗产会通决议,将“北
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金中都首次将皇家宫殿置于中轴线上。金中都的应天门、大安殿、大安门等宫城的
主要建筑物都位于中轴线上。 中轴突出,成为之后都城规划的传统。
元大都是按照《周礼·考工记》提出的营建都城的理想模式,营造出的一座举世闻
名的宏伟都城。元大都的规划和建设重视对儒家经典中有关都城规制的遵循,“前朝
后市,左祖右社”之制,确定宫苑坛庙、官署等重要空间场所,为明代北京城奠定了
基础。明北京城基本沿用了元大都的格局,缩了北城,展修了南郊。
2000 年对中轴线的万宁桥进行清理,万宁桥是中轴线最古老的梁,位于
城的后门地安门之北,因此也称为后门桥。其位置及承担的交通功能历经七个多世纪始
终不变,亲见了元代以来北京中轴线的沧桑变化。
近年来,相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相继发掘了正阳桥遗址、天桥遗址、
永定门内中轴道路遗存、珠市口至永安路南中轴道路及其排水沟遗存等,填补了南中轴
路的发现空白,证明了中轴路的方位及规模。
正阳门因其位于都城的中轴线上,且是最初规划的都城正门,故在京城九门中规制
最隆崇。正阳桥是正阳门外护城河上的桥梁正阳桥同正阳门一样,在明清都城内城
门外桥梁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位居中轴线正南午位,与城市中轴线的关系十分密切。
珠市口至永安路南中轴道路是元代出丽正门的南行道路,推测在清康熙时期铺成石
路,沿用至今。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之最南端,门内中轴道路在明清时期是帝王祭祀坛
庙和出京南巡及赴南苑狩猎的必经之路,在文献中被称为“御路”“御道”。考古发现,
{#{QQABDQQUggAAAgAAARhCQwnyCkIQkgGAAQgGAFAIoAAACBNABAA=}#}
高三语文试题 共 11 页
2
从明清至近现代,这条道路经历了由兴建到使用,再至改建的演变过程,揭示了明代以
来中轴路一脉相承的工程做法,是北京城市变迁及道路交通变迁的真实反映勾勒出了
北京中轴线的走向及位置。
从金中都至明清北京城,决定都城中轴线的所在,是以宫城为准,更确切地说,
以作为宫殿中主要建筑的大朝正殿为准。以此为基点,形成宫城的中轴线,进而再引
为都城的中轴线。太庙和社稷坛分居中轴线东西两侧。
《吕氏春秋》“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
庙”。 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脊梁和灵魂,经过七个世纪的累积、完善,呈现南北贯通、
严谨有序的空间形态,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建设之杰作和典范。北京城市中轴线的概
念,是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中轴线是城市发展的基准线、起始线、布局线,决定着城
的整体空间布局与社会秩序。
(摘编自郭京宁《考古中轴线》)
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是我国古老都城规划设计思想在北京实践的“无比杰作”。 它无疑是
变化的,但又“万变不离其宗”,传承是其最基本的特性。这不仅仅表现在尽管风云变
幻,政权更迭,21 世纪的今天它仍然保持着相对完整的样和形态,更表现在它传承
着中华文脉,其中最突出的是“居中立国”的历史传统和“贵中尚和”的价值理念。
中国的都城史始于何时现无定论,但都城作为政治中心之于政权的重要性很早就
得到认知。历代执政者都十分重视都城的选择和建设,并形成“择中立国”的文化传统
择中立国是西周初年周公在汲取前代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它以“天下”为空间视
域,通过测日影的方法找到“地中”所在,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人文基础,
确定为都城,并以其为中心,在四周划定畿辅之地择中立国的原则,将都城视“天
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的宇宙中心,突显了都
的神圣性,也进一步突显了都城的优越性及作为枢纽的地位与功能。由于都城为“帝居”
择中立国的原则也使最高执政者处“居天下之中以均统四方”的地位,从而明确了中
央与地方、执政者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突显了最高执政者宅中图治的合法性、
配天治民的权威性和敬德保民的责任担当,也强调了中国社会的大一统。中华人民共和
国定都北京后,也对中轴线进行经营,改建天安门广场,仍然延续着择中立国的历史
统。而择中立国能够最好地象征和维护中国社会的“大一统”
“贵中尚和”作为中华文明的价值理念早在先秦时期已经突显。北京中轴线传承
着中和理想,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前朝宫殿为例。我国历来重视正名,前朝宫殿是传统
会国家政权最重要的象征,也承载着执政者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元大都大内正殿名
大明殿,“大明”二字出自《周易,并与“和”有关,乾卦《彖》曰:“大明终始,六
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明朝北京紫
禁城前朝大殿,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年间分别改名皇极殿、中极殿、
{#{QQABDQQUggAAAgAAARhCQwnyCkIQkgGAAQgGAFAIoAAACBNABAA=}#}
高三语文试题 共 11 页
3
极殿,可见对中的推崇。清顺治年间,将三大殿分别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
三大殿均位于中轴线上,均以“和”字命名,再清晰不过地反映了对和的追求。从上
见,尽管王朝易代,殿名更替,但对中和的追求却一直未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殿名
和匾额至今仍在,继续发挥着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勃《北京中轴线与中华文脉传承》)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北京中轴线的图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元、明都曾在北京建都,营建都城时都将皇家宫殿置于中轴线上元、明两朝在
沿袭中轴线理念的基础上有所拓展
B.正阳桥遗址、天桥遗址等遗迹的发现,填补了南中轴路的发现空白,让北京中轴线的
方位和规模得以更为完整地呈现。
C. “择中立国原则体现出古代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原则可以突显都城的神圣性、
统治者宅中图治的合法性。
D.清朝时将三大殿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由对“中
推崇转为对“和”的追求。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中“亲见了元代以来北京中轴线的沧桑变化”,突出万宁桥的古老,及北京中
轴线位置在历史上不断变化的特征
B.材料一通过文献记载,推断珠市口至永安路南中轴道路在康熙年间铺成石路,是帝王
祭祀、狩猎的必经之路。
C.材料二引用周易》“大明”的解释,说明了宫殿名称的重要性,它承载着执政者
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
D.材料二提到“万变不离其宗”,其中的“宗”是指中轴线所反映的古代都城的整体
间布局,这种布局有着较强的统一性。
4.请结合材料从古代都城营建的空间选择角度分析“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国都),择国之
中而立宫”(4 分)
{#{QQABDQQUggAAAgAAARhCQwnyCkIQkgGAAQgGAFAIoAAACBNABAA=}#}
摘要:

高三语文试题第页共11页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简答题请分点作答。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语文ÊÔ¾í。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金中都首次将皇家宫殿置于中轴线上...

展开>> 收起<<
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pdf

共12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2 页 大小:551.15KB 格式:PDF 时间:2025-08-2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