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政治教材速通 第2章:哲学专题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VIP免费
2024-12-03 1 0 257.79KB 3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前言
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首先要回答的问
题。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弄清这些问题,
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
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的物质性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
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
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
活动
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如果用哲
学的眼光来考察世界究竟是什么,我们就应当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
次,通过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探究其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
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
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
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
就没有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
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
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
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
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
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
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
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而且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
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
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
意识。
总之,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
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
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
论。
运动的规律性(唯物论·规律与能动性)
规律是客观的【物质和运动、规律】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
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
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和过程。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分子、离子等
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
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是根本不存在
的。
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
,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
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
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
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
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
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
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
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相关链接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书中称赞
西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朝颜师古释实事求
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毛泽东指出:“ʻ实事ʼ就是客观存在
着的一切事物,ʻʼ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ʻʼ就是
我们去研究。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
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
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
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
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
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摘要: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前言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具有重要意义。世界的物质性(唯物论·物质与意识)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放眼周围的世界,...

展开>> 收起<<
2025政治教材速通 第2章:哲学专题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pdf

共3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5.9玖币 属性:3 页 大小:257.79KB 格式:PDF 时间:2024-12-0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