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政治教材速通 第2章:哲学专题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VIP免费
2024-12-03 1 0 329.43KB 6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
前言
世界是物质的,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
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
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联系观)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联系是普遍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
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
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
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
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
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
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
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
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把
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
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
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
,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
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
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与部分是互相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
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
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
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
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
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
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
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
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
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
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
发展。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辩证法·发展观)
发展普遍性/实质;量变质变;前进项和曲折性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实质)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
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
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每个人的认识都
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认识没有终点,科
学没有顶峰。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
物,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
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
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
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
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
规律。
相关链接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
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
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
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
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量变质变、前进曲折)
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
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
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质变是事物根
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
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
中呈现的状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
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
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
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相关链接
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形而上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只承认
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生物学中的激变
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另一种是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
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自然科学
和哲学中的庸俗进化论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
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
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善于抓住机遇,才能
赢得主动和优势,加快发展。
——————————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
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
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
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
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
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
,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
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
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
,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
对挫折与考验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辩证法·矛盾观)
11:地位(源泉动力;实质核心);同斗组(同一性;斗争性;同斗关
系);普特组(普遍性、特殊性、普特关系);主次组(两点论重点论;主
矛次矛;主方次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地位(源泉动力;实质核心);同斗组(同一性;
斗争性;同斗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概
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
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
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
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
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运用科学方法可以把矛盾双
方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
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相互区别;此消彼长)
相关链接
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
式。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机械运动中的
吸引与排斥,物理运动中的阴电与阳电,化学运动中的分解与化
合,社会生活中的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人民内部不同利益和意见
的分歧,思想领域中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的对立,等等,都是矛盾
斗争性的不同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
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
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
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问题的精髓 普特组(普遍性、特殊性、普特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
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
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
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
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
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
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也各有其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关链接
在我国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作品浩如烟海,后人可以
从各不相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自然环境: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花红胜
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是风景绮丽的江南春色。《水浒传》
把一百零八将描写得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者完全可以凭借
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别开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
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
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
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
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
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是没有的。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
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
一场合则是普遍性。(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
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
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总结:从特殊到普遍;应用:普遍到特殊;循环发展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次组(两点论重点论;主矛次矛;主方次
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
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
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
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
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
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
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
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
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
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
面,要抓住主流。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
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重点解决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解决;不忽视次要方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
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
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
万别,就是因为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
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
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
析,就无法区分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我们认识矛盾的目的是正确
解决矛盾。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只
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
的正确方法。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针对不同的问题,
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相关链接
《三国志》记载: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ʻ寻当下之,延当发汗。ʼ或难其异,佗曰:ʻ寻外实,延内实,
故治之宜殊。ʼ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摘要: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前言世界是物质的,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联系观)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联系是普遍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从宏观天体到微...

展开>> 收起<<
2025政治教材速通 第2章:哲学专题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pdf

共6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5.9玖币 属性:6 页 大小:329.43KB 格式:PDF 时间:2024-12-0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