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政治教材速通 第2章:哲学专题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VIP免费
2024-12-03 0 0 387.33KB 7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前言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们要
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
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哲学知识。什么
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样的哲学?了解这
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走进哲学,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作出
正确的人生选择,创造更亮丽的青春。
追求智慧的学问 (哲学起源)(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和具体科学)
哲学的起源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
界的关系。在古希腊语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
中,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正如马克思所
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相关链接
《尔雅》中说:哲,智也。《说文解字》中说:哲,知也。在古
汉语中,哲学的英语单词philosophy源于希腊语
philosophia(希腊语的拉丁字母拼法)。它由philo(爱、追求)和
sophia(智慧)构成,意思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最早使用这一概念
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解决
问题的巧妙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哲学智慧不是从人
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
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智慧产
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
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
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哲学
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相关链接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
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因此,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
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面对一定时代的
社会生活,哲学家可以反映它的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它的那一方
面;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歪曲、错
误地反映。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
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
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
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都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
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
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相关链接
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例如,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
神的关系是怎样的?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是怎样的?世界以何种状态存在和发展?发展的动力、方向和道路
是什么?人究竟能不能认识世界,如何认识世界?人类社会的本质
是什么?其发展有没有一般规律可循?如果有,它的规律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属于世界观的范围,都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
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
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
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
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
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
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作凌驾于
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
是错误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
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
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既反对把哲
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
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以概括
为三类: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
化学、生物学等;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如
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还有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
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
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
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
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偏离正确方
向,走弯路,甚至失败。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
究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流派辨析)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
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
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相关链接
在不同的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有不同的理论表达。中国古代
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
气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
点。在同一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表达也会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变化。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
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点则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
内容。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形态发生重大改变,但没有也不可能超
越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
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
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
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
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不同
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
的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
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相关链接
在哲学史上曾出现一些所谓的二元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平行的,
都是世界的本原。二元论如同一人骑二马,是非常危险的。对思维
与存在谁是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
主义的,决不会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事实上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
论,因为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
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关链接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
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
水、气、火、土等。这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了,带有明
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
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从而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
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过,它把自然科学的物
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
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物质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
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
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
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
心主义
相关链接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
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
和表现。
唯心主义的产生和长期存在并非偶然。如果把认识的某一片段片面
地、夸大地发展,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列宁指出,唯心主义不是没
有根基的,而是一朵无实花,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
实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
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哲学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
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也对人们
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
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正如毛泽东所作的通俗比喻,虽然存在着这样
个对子,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
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
于人的主观精神。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
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认识史
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相关链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
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前提。19 世纪,自然科学已经
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地质
学、胚胎学、植物和动物生理学以及有机化学等一大批揭示自然界
联系和发展的学科,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
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
成为可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社会科学前提。近代社会科学研究了资
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及其规律,获得了一系
列的重要发现。尤其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
说等取得的积极成果,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科学前
提。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
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
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自
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
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关链接
1845年,马克思写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1846年,马克
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文献标志着马克思、
恩格斯在哲学史上实现了一次彻底的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正式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随后在同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和机
会主义的论战中,在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实践中,进一步论
证和发展了他们的新世界观。1847年出版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
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1867
年,《资本论》第一卷完成。《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心血的结
晶,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种种不合理性,论证
了社会主义必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从而把社会主义的
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
变。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资本论》中走向成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
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
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相关链接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
哲学,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在历史
观中,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存在和发展;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
全部认识的基础。离开实践,我们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
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
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
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
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
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
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 19世纪,但它依然具有强大的
现实生命力,依然闪耀着光辉灿烂的真理光芒,散发出永恒的思想魅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
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
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
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相关链接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论》《矛盾
论》《论持久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
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
要内容。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
结晶,其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想的重要贡献。
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
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
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摘要: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前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哲学知识。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样的哲学?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走进哲学,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创造更亮丽的青春。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起源)(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和具体科学)哲学的起源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在古希腊语中,哲学...

展开>> 收起<<
2025政治教材速通 第2章:哲学专题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pdf

共7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5.9玖币 属性:7 页 大小:387.33KB 格式:PDF 时间:2024-12-0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