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政治教材速通 第3章:文化专题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VIP免费
2024-12-03 2 0 1.14MB 7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文化出题:大杂烩(明确主体;主体间关系 学习(课本缠绕式概念)
文化大口诀:(文化大口诀)
古今中外革神交(文化现象)
古:传统文化
今:当代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创新;文
化建设)
中: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
外:外来文化
革:革命文化
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精神)
交:文化交流文化交融
政经践人载国民(非文化现象)
政治经济
实践
人民群众
物质载体(科学技术)
国家社会(国际·外交/综合国力/世界)
民族
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先进中特创时代
社会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创新
时代
理想自信建强国
理想信念
文化自信
文化强国
思道意形强社核
思想道德建设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产业事业马克思
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马克思主义
科学好坏精物调
科学素养
好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前言
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品日
益多样,文化生活精彩纷呈。你是否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
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
信,促进文化发展
第一节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文化和各种非文化现象关系)
第一框 什么是文化(实践、政治经济、三观、载体) (什么是文化)
一般来说,文化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
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
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实践】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在人
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政治经济】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
的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
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
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
的标志。物质方面的进步称为物质文明,精神方面的进步称为精神文明,制
度方面的进步称为制度文明,生态方面的进步称为生态文明。只要是文明就
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政治经济】反映先进的经济
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
后文化。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
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载体】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
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
容。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第二框 文化的功能(文化总功能、人民、国家社会、民族)(文化功能)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文化对人;好坏】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
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文化对人;教育】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
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对社
/文化对人】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
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对国家】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对人
道德
教育 提升素质
满足精神需求
提供动力
团结(凝聚力认同感)
引领(正确方向)
相关链接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
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例如,文化赏析包括文学欣赏、
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
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文化对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
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
相关链接
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文化推动发展的体现。
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
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
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其蕴含着以经济合
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开放包容为理念的重要内容,集中体
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发展的特点,彰显了文化的
功能。
第二节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形成、内容、地位/依据、影响、对策)
(传统文化)
第一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形成(其他主体对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人民·
国人民特征禀赋)
影响(传统文化对其他主体):国家、人民、世界·人类、民族
内容特征
【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
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中华文
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
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文化】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
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传文对民族】中华
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
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内容·特征】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
华人文精神等。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
合、求大同等;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
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
想文化内容等。
相关链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
科学技术等方面。就文学而言,先秦的《诗经》《楚辞》《尚书》,两
汉的乐府诗,东晋的田园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代
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就艺术而言,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青铜
艺术、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唐宋元时期
的宫廷画和文人画、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艺术成
就。就哲学而言,先秦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兵
家等诸子之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元明的理
学,明清的实学,等等,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国先哲思考宇宙、问辩人生
的思想硕果。就科技而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许多古代发明和发现早
于欧洲数百年之久。我国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
域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
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传统
文化对国家、人】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
国人的精神世界【内容·特征】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传
文对民族】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
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传文对世界
人类】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传文对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相关链接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列举了从公元1 世纪到18 世纪由中
国传到欧洲等地的重要发明,共计26 项。
中国的数学早于西方几百年,形成了以计算见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
点的数学理论体系。
中国的天文历法以农业应用为本,对天体位置的计算十分精确,历法应
用的规模之广、延续的时间之久为世界罕见。
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令当时的欧洲人特别钟爱,由此带来了丝绸之路
的长期繁荣。
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
中国铁器也在世界上领先了两千年之久,其产量、质量都令西方称羡不
已。
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
中国医药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目。
第二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形成(其他主体对传统文化):政治经济
影响(传统文化对其他主体):国家、民族、时代、世界
对策:
【政治经济对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
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
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
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等。
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对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
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
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地位:传文对国家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
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
推动国家发展。
【传文对民族:团结】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
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
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
【传文对时代·契合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
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
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
供有益借鉴
【传文对世界·外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
,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
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古代贡献、当代解决问题、外交
第三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
第一框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
对策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特点要求,对
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
点和要求的新内涵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
协调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
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相关链接
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
后使之为我所用。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
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
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爱国主义)
(民族精神)
形成(其他主体对民族精神):人+实践;民族文化;时代
内容:
影响(民族精神对其他主体):国家、世界、民族
对策: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爱国主
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
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
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对人】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人+实践对民族精神】中国人民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
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对国家、世界】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
强大精神动力。【内容】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
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民族精神对民族】中华民族精神集中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民族文化、时代对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
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新版改: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一百多年来,【形成:不同时期:党+人民+实践】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
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
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
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
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
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
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铸就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ʼ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
救灾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
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铸就了探月精
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
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
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
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同中华
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
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
精神的内涵
【对策】
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
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摘要: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出题:大杂烩(明确主体;主体间关系)学习(课本缠绕式概念)文化大口诀:(文化大口诀)古今中外革神交(文化现象)古:传统文化今:当代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创新;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外:外来文化革:革命文化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精神)交: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政经践人载国民(非文化现象)政治经济实践人民群众物质载体(科学技术)国家社会(国际·外交/综合国力/世界)民族时代中国共产党先进中特创时代社会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创新时代理想自信建强国理想信...

展开>> 收起<<
2025政治教材速通 第3章:文化专题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df

共7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5.9玖币 属性:7 页 大小:1.14MB 格式:PDF 时间:2024-12-0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