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政治教材速通 第5章:逻辑专题 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VIP免费
2024-12-03 0 0 303.79KB 6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前言
生活中,有人吃一堑,长一智,有人却在同一地方摔倒多次;有人能
一知十,有人举一却不能反三。这些都与能否运用归纳推理或类比推理
有关。那么,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怎样的推理方式?如何才能恰当地运用
这些推理?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类型,学会运用
归纳推理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寻找事物现象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同时,我
们还将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和方法,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叩问创新思维之
门。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归纳推理的含义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先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
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
然后,以这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
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示例评析
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
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
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
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
这是一个归纳推理。它从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等能够产生热的
若干个别性情况,概括得出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的一般性结论。
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
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
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
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由于这种推
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
示例评析
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中篇小说是
有故事情节的,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是小说形式的全部对
象。
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这个推理的前提考察了小说形式的全部对象,然后得出所有的小说
都是有故事情节的这个结论。这是一个完全归纳推理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
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
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这就需要
运用归纳推理的其他形式。
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只
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这就需要运用不完全
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
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示例评析
《韩非子·五蠹》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
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结果,这个宋人不仅没有再次得
到兔子,还沦为他人的笑柄。
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
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相关链接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
归纳推理是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
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论就
会被推翻。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
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因为
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
性要高。
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
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
推理的可靠程度。
归纳推理的方法
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
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
都不能遗漏。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
寻找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
失,必定有它的原因。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联系。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
法等。
求同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 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
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 a有因
果联系。
示例评析
有人通过实验发现: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形状不同的摆,如果它们的
长度相同,它们的摆动周期也就相同。由于在摆动周期相同的许多
具体场合中,摆的长度都相同,此人得出结论:摆的长度与摆的摆
动周期有因果联系。
在上面的例子中,被考察的现象a是摆的摆动周期相同,共同因素A
是摆的长度相同,从而得出Aa有因果联系的结论。
求异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 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而
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
有这个因素 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
现象 a有因果联系。
示例评析
有人把一定数量的白薯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先用温水浸过,另一
部分则不经过这道程序。结果用温水浸种的那块白薯地的产量比未
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此人由此得出结论:
用温水浸白薯种是白薯增产的原因。
在上面的例子中,白薯增产是被考察的现象a,用温水浸白薯种是差
异因素A,从而得出Aa有因果联系的结论。
共变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
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
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相关链接
在培根总结的求同、求异和共变的三表法基础上,穆勒增加了
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
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
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剩余法: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
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
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类比推理的含义
人们认识事物,常常会用已经认识的某个或某类事物去推断尚
未认识的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推理。类比推理
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
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示例评析
化肥中所含的主要养分是钙、镁、氮、磷、钾,这些养分是植物生
长所需要的,而且,化肥
呈粉末或液体状态时,植物更容易吸收。
石煤渣中也含有较多的钙、镁、氮、磷、钾,把石煤渣磨成粉末,
植物也容易吸收。
所以,我们可以把石煤渣磨成粉末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
实验结果证明,用粉末状的石煤渣作植物生长的肥料,效果良好。
这个结论,是通过类比化
肥与石煤渣的属性而得到的。
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
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
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
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示例评析
传说伯乐的儿子曾在路边看见一只癞蛤蟆,对照其父在《相马经》
中所说的好马特征:额头
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他自认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并
对其父说,他发现的千里马,
其他条件都符合,只是蹄子不够大!伯乐哭笑不得。
癞蛤蟆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不能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
某些性质相同或相
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否则,就容易犯机械
类比的逻辑错误。
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
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
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运用类比推
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
类比推理的方法
20世纪 60年代兴起的仿生学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模拟方法。
它专门研究和模仿生物的构造及功能,用于制造先进的技术装置。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事物
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容。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
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
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
类比。
相关链接
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察分析了我国东北、华东等地区的地质结
构,并与中亚地区地质结构
加以类比,发现我国上述地区与中亚地区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从中
亚地区是高产油区,推断我国
东北、华东地区也应有大量油气存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经过勘
探,我国先后在东北、华东、
华北等地发现了几个大油田。
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类比
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
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第二,作为类比
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
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第三,前提中确认的属
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
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相关链接
一种新药在临床应用之前,总要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以此来推
断这种新药对人体可能引
起的反应。高等动物的属性比低等动物更接近人类,以高等动物做
新药试验比以低等动物做试验
进行类比,其结论要可靠得多
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历史上,许多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从类比推理开始的。科学技术人员通过
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
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为了论证和说明某种事实
或原理,人们往往需要寻找另一种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经得到
承认的事实或原理,通过类比来使某种事实或原理得到论证和说明。
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是不
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推理。但是,归纳推理在帮助人们发
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
具有自身的价值。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
比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
的思维功能。
综合探究 把握逻辑规则 纠正逻辑错误
理论评析
逻辑思维过程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承担和表现的。只有做到准确把握概念、
正确运用判断、精确进行推理,思维才能合乎逻辑的要求。准确把握概念,就是
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学会用定义和划分的方法来明确概念。正确运
用判断,就是要深刻理解不同判断的具体结构及其逻辑特征,学会在不同的思维
环境中正确地运用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精确进行推理,就是要认真辨别不同前
提的逻辑性质,区分不同推理的基本规则,努力保证演绎推理结论的必然性,提
高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澄清概念、准确判断、严密推理、清理矛
盾、合理论证、辨识谬误、纠正错误,是逻辑思维的题中之义。学习形式逻辑,
不仅有利于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理性思维的素养和科学
思维的水平,也有助于培育我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摘要:

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前言生活中,有人“吃一堑,长一智”,有人却“在同一地方摔倒多次”;有人能“闻一知十”,有人“举一”却不能“反三”。这些都与能否运用归纳推理或类比推理有关。那么,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怎样的推理方式?如何才能恰当地运用这些推理?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类型,学会运用归纳推理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寻找事物现象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同时,我们还将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和方法,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叩问创新思维之门。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归纳推理的含义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先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

展开>> 收起<<
2025政治教材速通 第5章:逻辑专题 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pdf

共6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5.9玖币 属性:6 页 大小:303.79KB 格式:PDF 时间:2024-12-0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