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政治教材速通 第5章:逻辑专题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

VIP免费
2024-12-03 0 0 365.04KB 7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前言
虽然概念能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但仅凭概念还不能明确地表达思想。
人们要进行思想交流,需要将概念结合起来,形成判断。只有判断才能表达
某种确定的思想。那么,判断是怎么构成的,有怎样的逻辑特征,又有哪些
类型?判断的类型是依据怎样的标准划分的?如何才能正确运用不同类型的
判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判断的特征和结构,理解判断类型的划
分依据,掌握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的方法。
判断的概述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
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
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的思维形式。
示例评析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
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这里,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小张的话表达了一种
肯定,小赵的话表达了一种否定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
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
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
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相关链接
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形式逻辑研究判
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
系。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假往往需要借助于语
境。语境涉及上下文、时间、地点、被指对象等多种因素。比
如,现在是上午8点整这个判断究竟是真还是假,要看说话者所指
的时间在什么时区,表示时间的装置是如何设置的,等等。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
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有断定就会有
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
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
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
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要准确地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需要清楚地了解判断的类型。依据
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判断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
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
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
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
性质作出(是)或者(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
断。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
断。
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
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
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
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
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
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如果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这
样的判断称为单称判断。
任何事物都是的统一体,反映事物的性质判断也应该
的统一。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
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
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相关链接
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
判断就不完整;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
况,容易造成误解;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
都准确无误。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人们在认识客观事
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断定认
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
的叫作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
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
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
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下面是关系判断有的被告反控某些原告的逻辑结构图示:
示例评析
有的被告反控某些原告。
这个判断断定了有的被告某些原告之间有反控关系。
相关链接
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
性关系。
甲与乙是同学,同学关系是对称关系,因为乙与甲也是同学。甲
比乙大3岁,3关系就是反对称关系,因为乙肯定不比甲大3
岁。甲认识乙,认识关系就是非对称关系,因为乙有可能认识
甲,也有可能不认识甲。
甲的岁数比乙大,乙的岁数比丙大,……岁数比……关系是传递
关系,因为甲的岁数肯定比丙大。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
亲,…………的父亲关系是反传递关系,因为甲肯定不是丙的父
亲。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同学关系是非传递关系,因
为甲可能是丙的同学,也可能不是丙的同学。
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
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
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
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
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
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示例评析
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
老虎吃掉。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这三个判断分别由两个简单判断构成,都属于复合判断。组成复合
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如上例
中的…………”“要么……要么……”“只要…………
复合判断有不同的形式。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有的是
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根据断
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
类。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
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并且”“……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
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
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下面是联言判断这篇散文文笔生动,并且这篇散文富有哲理的逻辑结
构图示:
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
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
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
恰当。
示例评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这个联言判断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以断定。这
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它有几种可能的情
况,或是这样,或是那样。这就是在使用选言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对
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
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就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
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下面是选言判断或者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的逻辑结构图示
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是选言支所断
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同时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相容的选言支;另一种是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
况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不相容的选言支。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
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在日
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
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
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
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
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
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示例评析
某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
展核武器。
世界各国对待核武器的态度有三种可能情况,即销毁核武器,发展
核武器,既不销毁也不发展核武器。这个选言判断没有列举对象的
所有可能情况,因此,这个判断不准确。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该注意: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
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
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
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
后件。如果……那么……”“只有…………”“……当且仅当……等,是常
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
认识对象之间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其中有一种是条件联系。某一情况的
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
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
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
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
多最
习资
微信
xy
gew
x0
02
判断。假言判断
又叫条件判断。
下面是假言判断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会下降的逻辑结构图示:
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
应地,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
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
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
的判断。
示例评析
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这个判断是说,有了学习方法不当这个情况,就会出现不能提高
学习效率的情况。学习方法不当提高了学习效率是不可能
的。
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
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
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示例评析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这个判断是说,在我国,年龄不满18周岁必然会出现没有选举
的情况。年满18周岁有选举权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
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
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
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既然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
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
能否成立。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
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示例评析
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
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它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情况
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这个判断仍然是真的。
如果我们分不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就不能
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那样形成的假言判断就会发生错误。掌握
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
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
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在逻辑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具有重
要意义。
摘要: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前言虽然概念能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但仅凭概念还不能明确地表达思想。人们要进行思想交流,需要将概念结合起来,形成判断。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那么,判断是怎么构成的,有怎样的逻辑特征,又有哪些类型?判断的类型是依据怎样的标准划分的?如何才能正确运用不同类型的判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判断的特征和结构,理解判断类型的划分依据,掌握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的方法。判断的概述判断及其基本特征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

展开>> 收起<<
2025政治教材速通 第5章:逻辑专题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pdf

共7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5.9玖币 属性:7 页 大小:365.04KB 格式:PDF 时间:2024-12-0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