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全国甲卷01)(考试版A3)

2025-05-10 0 0 710KB 6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绝密启用前
2024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01
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
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
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这个“现实”是包含几亿读者、上千万写作者、数十万签约写作者、
数百家网站、数万部作品的网络文学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的作品都是网络文学;如果
从狭义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与网络读者产生互动,并以此创作获得收入的文学作品才可称为网络
文学。中国网络类型小说接续的是中国传统类型小说的文脉,有人将网络文学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从文学的功
能上说,网络文学关注的首先是文学的娱乐功能,当然文学的认识、教育功能在网络文学中并没有失去,只是网络
文学更注重读者体验,更强调寓教于乐。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以现代精神和现代的形式完成了文学的现代变革。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是鲁迅所
批判的封建旧文学,陈独秀所说的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从形式上看,网络文学将
五四文学批判的旧文学(类型化的通俗小说)重新复活了。那么,网络文学是否在走历史的回头路呢?
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面对的历史语境不一。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国挨打的历史面。
强是文化先驱们根本任务,此他认为应当致力器物之变、度变革和文化变革。中国现代文化变革
借助于文学,通文学改变国的精神灵魂。中国现代文学是写实的文学,平民子佳人、王侯将相成为
作品的,现代文学作品中充满、阿Q新、祥子等悲苦的人形象,风格沉郁的、悲凉的。
在文化上,积极向西方,以民主学、自博爱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对国民进行精神启蒙。在文
学形式上,化的语言化的形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化”路。上世纪90兴起的网络文学面对的
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的形经济向市经济转变,文学开始边缘化。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全民
文化水平断提高,文学对民众启蒙下降。在经济,文学的俗化色彩增强,文学的消遣功能
增加,网络体的普及应用与中国社会俗化和多元化发契合,娱乐化的网络文学应时生。
网络写作发环境与传统文学有根本的不,写作的内容和风格自然较大改变。在网络上,作者和读者
喜欢本正经地轻松戏谑表达成为网络流行语言风格。在网络语境中,有一自成体的网络流行
号、表情等,各、有表达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
征:改革开放为网络文学提供宽松社会环境,使批通俗化、消遣性的文学作品通互联网获得了读者;改革
开放为人们提供丰富物质基础,使更的人有大量消遣娱乐时读小说;改革开放以来自开放的文
环境,使网络文学广泛吸收、借鉴文化与文学资源;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的现实极大地增强了国的
,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文化自信,来了网络文学积极开朗、乐调。
摘编周志雄《文学史视域中的网络文学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被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是因为其更偏重文学的娱乐功能,注重读者体验,重视寓教于乐。
B.面对落后挨打的局面,文化先驱们着力于器物、制度及文化的变革,以完成救国图强的根本任务。
C.五四新文学在主人公身份、思想文化和文学形式三个方面做出的改变,都符合当时的历史语境。
D.网络文学常运用符号、表情等方式进行表达,语言风格轻松戏谑,这与作者和读者的喜好有关。
2(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界定网络文学,又进一步对网络文学的功能做了说明。
B.文章从发展变革历程的角度对比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皆在突出二者在内容和风格上的不同。
C.文章论述了现当代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说明文学作品与历史语境密切相关。
D.文章对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发展持肯定态度,认为网络文学的兴起是当今社会发展成就的表征。
3(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重视读者体验感受和娱乐功能的表达,传统文学更侧重于将娱乐当作实施教化的途径。
B.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是封建旧文学、贵族文学和山林文学,说明这些文学已无可取之处
C.网络文学在创作时接续传统,和类型化的通俗小说有相似之处,但又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D.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的世俗化和多元化色彩大于对民众的启蒙意义,这使文学边缘化成为必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温儒敏:读书其实是“很个人”的事情(节选)
书报:作为部编本中小学文统总主编为教和学生选、推荐书目,关于读
线
线
很多您怎么看待阅读?
温儒敏:其实是个人的事情:要读么读,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功用与兴趣定的。为么说
是个人的事情呢?真正爱书者,更乐于自读,或者说私密读。金圣叹雪夜围炉禁书”,
是“私密阅读”有的享受吧,那是读妙境作人书房是不可人的,为一看读些么,
就知道斤两了。这有点幽默是“个人”甚至私密事情
对于学生来说,书单推荐一些经典,有些引导有必要,只是不孩子也有他的“
”,应容读的自。中小学课会指定学生接触某经典,然而往往事愿违,凡是书单指定的,孩子
不一定喜欢经典与学生有隔膜不容读,若又当作务,有种种外加的“定动作”,甚至处处指
试,那就煞风景了。然“读其实是个人的”,使指定范围也还是要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容
一些“闲书”。
人各有各的爱好,并非所有人都的。而真正爱书人,他广泛阅读,所以不会随波逐流,不是
些,选书总是有自己的喜好;他有独眼光其是当他过阅读来观望这个的时
书报:题是现在的孩子业太,没有时上中学后能有那么
温儒敏:业太是个题,所以现在要“双减”。不可以使不置作孩子就有时
?不得。孩子,精兴趣就是动。没有兴趣么都是拖延症;有兴趣神有的是时
现在的孩子激烈竞争力大们还比父辈幸福了。无现在社会了,大多孩子
饱问题,而我们年基本上是在饥饿中度的。,那时物质匮乏,没有现在那么
较单,读书也就较多的时和自。时代不,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
书报:您喜欢上文学的?
温儒敏:大约上中时,我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诗歌托夫拜伦
等等,都来读。我还艾青粉丝自己了个笔名“艾琳”。自己模仿着给《
时代》《红领巾》等少儿杂投稿涵养性情实了灵魂随我了艰饥饿代。
我就上的家,到县城上学了。那时中生不,上学的更加高考的1964国才几
十万考生,录取率常低那时人们好像比看得考不现在这么我们现在这
样大量题,是不太管的。自然考上学,且希望过黄河长江越远越男儿在四
考不是题(往年的考题),,读一些。如王力语》杨伯峻
言语,都了一。人文学出版社出的“文学读”,选读了部。那时中华书局不定
的“活文选”,专门刊载古诗文的,薄薄,几分钱都读。这些读的目的是为了考,
于应考,疑问对于读写能裨益的。
为读兴趣了,一不读我高中时读面是广的。不读文学,读红岩》《青春
》《》等革命小说,读其他面的,如历史、学、政治经济学、学史类。
那时没有起书,读图书,或者读。不容本书就很珍惜
读完。青春时,学没有钱买那么多书两本,每天撕十几面贴
栏上,学生读,剧似的。现在书很多,可坐拥了,失去了当对于的那
珍惜敬畏
中时对于崇仰还喜欢读一些自己不太懂,读国的理论甚至还
康德,读文学。文学对影响,改变了的时空观我甚至还想过要考南京文学太懂
中生的我就来读。这是心理?是一喜欢”的象征吧,一
书报:几十复读的些?
温儒敏:鲁迅的读得,这文学史研究有关。一百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的,鲁迅是
一人。鲁迅的眼光”,他是要重新发现“中国与中国人”。有关中国文化的研究论著很多鲁迅作品
,是人不可代的。他对中国文化的考,不是斋里的学痛切,是从生命
体验中出来的人生智慧。这和读一些学家的概论和历史类,是不一的,功能和都不一
书报:如果选择本书无人您会
温儒敏:无人么艰,如去都有题,?当然,在那可能也会
红楼梦中那些有关色哲理写。
摘编书报》,有改)
4(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儒敏以说读其实是个人的情,是因为认为正的爱书者,更乐于自由的阅读。
B书单指定的经典不一定喜,中小学语文课指定学触某经典,当作任务,常愿违
C温儒敏生深切体会到鲁迅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是从命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这是他几十年
阅读鲁迅书籍的原因之一。
D温儒敏生也认为学任务多的确是个题,孩子精力无,但任务多,学就会于阅读。
5(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访谈主持人聚焦中小学阅读,合现实与访谈对象的观点提问,将访谈引向深入
B此次访谈关注了中小学阅读的现实题,展现出一定的历史眼光和明确的阅读期待
C.对主持人出的题,受访者会自己历和体会,面对现实做出对回答
D.在采访温儒敏时,主持人所提问紧紧围绕访谈话题,“您”的称又体现了对被采访者的尊敬
6(6)引导中小学多阅读,对学生具怎样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211 (共612 212 (共612
摘要:

绝密★启用前2024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01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展开>> 收起<<
语文(全国甲卷01)(考试版A3).docx

共6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6 页 大小:710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