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2025-05-10 0 0 359.23KB 4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2024 年甘肃省高三月考试卷(4 月)
语 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
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中国考古承担着
重要的时代使命,体现出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极大地塑造了全民族的历史认知。
②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商代以前的
历史,始终只能依靠神话和传说来勉强支撑;而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等文明古国早在 1
9 世纪之前,通过考古学的介入,就已经有了 5000 年前后有关文字、城郭、金属等考古发掘
资料作为实证。相比之下,一部中华文明史似乎整整比人家少了 1000 年。知识上的困境和国
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让中国处于被动挨打、任人欺凌
的境地。时人不仅对中华文化丧失信心,甚至对中国人种的来源和“种族优劣”,都持种种怀
疑、悲观的论调,“动言中国不如各国之文明”。曾经在西方学者中早已流行的“中国文化西
来说”,此时也再度泛起,影响甚烈。如何改变国人的文化弱势心态,为中华文明正本清源,
重树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成为解放全民族思想桎梏至关重要的一步。20 世纪初期从西方传
入中国的考古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1926 年李济主持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1928 年中
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发掘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标志着近代中国考古学的诞生,“重
建国史”成为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历史使命。殷墟发掘取得了重要标志性成果。一是发现了
数量众多的甲骨文,使得流传于世的甲骨文研究有了科学的考古出土背景;罗振玉、王国维等
学者对甲骨文的研究,揭示了甲骨卜辞中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等文献记载可以相互
印证的事实,从而确证商代为有据可考的信史。二是殷墟发掘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车马坑,以
及考古发现的大型宫殿遗址和王陵区,更是以全新的面貌,为国人展示了现代考古学“重建国
史”的显著成果和科学前景。由商代殷墟上溯追寻夏代,进而再对传说中的“五帝时代”进行
考古学的探索。一系列史前考古的重大成就不仅证实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
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且还用科学的考古资料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和科学普及,人们认识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
高三月考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8 页)
文化等诸多考古学文化,打开了一扇用科学的考古资料和理论方法去认知中国远古文化来龙去脉的
大门,也为重塑全民族的历史认知提供了可靠的知识源泉。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
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考古学的价值与意义,指出:“考古成果还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
华文明多一体家国体的成发过程揭示了中会赖以生展的价值中华民族
日用而不的文基因这些大成为我更好地研华文明史造全民族认知提供
了一手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社会、历史意义。”
④那么,应当如何理解考古学是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的一手材料?
⑤首先,就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而言,在这个宏大的历
史叙事中,从纵向而论,考古学延伸了历史轴线,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实证
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在这个漫长的时段中,有文献
记载的历史仅 3000 多年,可以说约占人类发展史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历史认知,都来源于考古
学。从横向而论,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随着考古发现在地理空间上的不断拓展而不断丰
富。例如,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中心论”几乎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唯一范式。
在 20 纪 70 近 20 来,实施商周工程”“
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考古项目,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西北地区等各个区域内新的考古发
现不断涌现,突破了单一线条的演进叙事,从更为丰富的层面揭示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家国一
体的形成发展过程。
⑥其次,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但在传统的历史文献记载和历史叙事中,有所谓“夷
“夏”之分。关于“夏”的记载相对较多,并且呈现出较为明晰、连贯的历史脉络;关于“夷”
历史资料则相对较少,对其发展脉络的记载也相对笼统、缺少连贯性。而考古学能够通过对边疆地
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探讨边疆各古代族群对于建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及其融入中
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轨迹。尤其是对中国历史上“已经消失的族群”,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考古学
其遗存进行辨识和复原,考察其对缔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作用。
⑦最后,考古学“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
文化基因”,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重要的认知概念: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二是
,上
层面的考察。考古学家们常说要“透物见人”,也就是要通过考古实物来观察其背后
更为复杂的不同时代人与社会、人的信仰与精神、人的审美好恶等价值观念形成发
的过程,从中升华和凝炼中华文化的精华。例如,考古学家刘庆柱从都城、陵墓、
制建筑与礼器、文字等载体入手,深层次地揭示出以“中和”思想为中心的核心观
社会中建”,
中建门,
为其是“”—
“中”“中和”核心理念与“家国一体”“国家至上”的思想。
(摘编自霍巍《中国考古何以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历史及神话传说来看,中国的文明史比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
文明史,大约少了 1000 年。
B. 20 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考古学,一开始就担负着改变国人的文化弱势心态,为中华文明正
本清源,重树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
C. 殷墟发掘所取得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既指出土的甲骨文,还指出土的青铜器、车马坑,及
大型宫殿遗址和王陵区。
D. 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西北地区等各个区域内新的考古发现,使“黄河中心论”不再是
讨论中华文明起源的唯一范式。
高三月考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8 页)
摘要:

2024年甘肃省高三月考试卷(4月)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中国考古承担着重要的时代...

展开>> 收起<<
语文.pdf

共4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4 页 大小:359.23KB 格式:PDF 时间:2025-05-1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