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B卷答案及解析

VIP免费
2025-04-04 2 0 713.24KB 15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获取试卷更新,请关注公众号:gwyeasy(公务员考试挺简单),一个上岸考生分享经验和答疑的平台。
- 1 -
2012 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B 卷(解析)
1、本题考查成语填空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匠心独运”常用来修饰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独树一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本题的突破口在第②③句,②强调西湖的风景“独具风韵”,谈论的是景和物,不能用“匠心独运”,选择“别
具一格”;句③谈论的是作为迎春高潮的场面,用“匠心独运”符合语境。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
句①强调“新颖”,“不落窠臼”符合文意;句④形容书法风格,“独树一帜”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 D。
2、本题考查语句填空
材料强调的是对待“摩擦、不快和委屈”等事的态度。“退一步海阔天空”是说以宽容的态度对人对事强调退
让;“得饶人处且饶人”指要宽容、体谅别人,尽量宽恕别人,强调胸襟。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B
C 项“偷得浮生半日闲”是说难得有个休息的机会;D 项“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说挂起直入云霄的风帆,乘风
浪纵横驰骋于沧海之中,常用来抒发自己意气风发的感情;C、D 项显然与题干语意不合,因此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3、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文段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这段话讲述的是没有稳定的资产作为生活保证,却又保持良好的道德品
质,恐怕只有贤达之人才能做到一般的民众假如没有稳定的资产收入,便会心神动摇。一旦心神动摇,便会
放纵、骄奢、奸诈、欺骗,无所不为。等到这些人犯了罪,然后国家再用刑罚惩罚他们,等于国家用罗网故意引
导民众而捕之
由文段第三句话中苟无恒心”可知,第四空谈论的是“心”故排除 B、D;没有稳定的资产作为生活保证,
又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恐怕只有贤达之人才能做到。
故正确答案为 A。
4、本题考查近义实词侧重点的辨析和填空。
“简洁”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简捷”是“直截了当”的意思,形容做事、说话不绕弯
子。用“简洁”来形容句②中的证明材料,符合语境;
句③中“抱怨”表示埋怨的意思,没有“报怨”一词,只有“以德报怨”;
句④中形容环境宜用“幽雅”,形容人则用“优雅”
故正确答案为 B。
5、解析:本题为关联词辨析题。
第一空,根据后文“那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高贵品质,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所能够而且应该学习的”
可知,他们所具备的知识很难学习,他们的品质却值得学习前后语义相反形成转折,排除 A 项和 C 项。第二
空, “他们完全不计较……分内还分外”条件句,应用“只要”来引导,排除 D 项。第三个空带入验证,文段
通过转折词“却”重点强调要学习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身上的优秀品质,符合语境的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 B。
6、本题考查文体的辨析选择。
文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讽刺了一些人盲目听从专家建议的做法,杂文的特点即充满幽默、讽刺。
故正确答案为 C。
7、本题考查词语使用辨析。
B 项中的“起来”没有实际意义,属于“跑”的词缀;
A、C、D 三项的“爬/升/跳起来”都是词组,“起来”充当趋势动词,有“向上”的意思。
鉴别方法是删掉“起来”前面的字,ACD 三项表意仍然完整,而 B 项如果删掉“起来”前面的“跑”字,表达的
意思就改变了
故正确答案为 B。
8、本题属于病句辨析题。
B 项的句子缺少主语,可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应删去“随着”。
其他句子没有语病。
故正确答案为 B。
9、本题考查成语运用的语境。
“目无全牛”形容技术精湛熟练,不是指全局,A 项错误;
“首屈一指”指居在第一位,是最好的,文中是第二,B 项错误;
“功败垂成”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句中“他向世人宣告了他的成功”,这与文意发生矛盾,C 项
错误;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获取试卷更新,请关注公众号:gwyeasy(公务员考试挺简单),一个上岸考生分享经验和答疑的平台。
- 2 -
故正确答案为 D。
10、本题属于语句排序题。
观察题干语句,可发现③句和②句是捆绑在一起的,介绍奖牌正面的内容;①句和⑤句捆绑,介绍奖牌的背面;
④句说的是奖牌的挂钩。
依据事物的逻辑顺序,题干应是依次介绍奖牌的正面、背面以及挂钩。由此可知 A 项排序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A。
11、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段介绍了知识沟的现象知识沟是社会地位高、低的人两者之间的比较,D 项用在一类人身上属于偷换概念D
项表述错误。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
知识沟形容社会地位高、低的人两者之间的比较,和代沟一样是比喻的手法,A 项表述正确;
由“两类人之间的知识差距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一句可推出 B 项;
C 项也可在文段找到依据。
故正确答案为 D。
12、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文段中的“未来”一词与“但是”之后的“短期”相呼应,应理解为“长期趋势”。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C
同时可据此排除 A、B、D。
故正确答案为 C。
13、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引出主题,第二句介绍 200 多种病毒中主要有五类病毒。之后的文段依次对五类病
毒分别进行了介绍,可知文段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可以引发感冒的主要五类病毒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A
B 项是对文段第二句的节选,从文段可以看出介绍内容是以“五类”为层次而非以“200 多种”为层次,排除 B;
C 项的内容是对文段铺垫部分的转述,并非文段的主要说明内容,排除 C;
D 项范围过大,不及 A 项准确,排除 D。
故正确答案为 A。
14、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先是讨论哲学和文学的差别,然后因此引出读“哲理诗和这两者的区别,即需“理智与感情并用,很不痛
快”,也就是缺点。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
文段说到 A、B、C 的内容都是为了引出哲理诗的缺点做铺垫,故都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 D。
15、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的语意重点在转折词“但是”之后,“只要”引导了一个条件句,强调了我们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即天生
我才必有用。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A
“是金子总会发光”说的是坚持的人不会被埋没;“人生贵在坚持”强调是坚持的重要性;成功源自勤奋
调勤奋的重要性;相比之下,A 项最能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故正确答案为 A。
16、由提问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D 项曲解文意,材料最后一句话说的是“等到鼠类减少到一定程度,草原生态系统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
非“越少越容易恢复”。“等到鼠类减少到一定程度”并不等同于“越少越易恢复”;
A 项正确,是对材料第一句话的复述;
由“如果鼠类数量过多……死亡率增加,生殖力下降”可知 B 项正确;
C 项说法正确,由第三句话可以推断得出。
故正确答案为 D。
17、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为“分-总”结构,首句介绍计算机(即电脑)的发展:“微型化”“多功能化”,第二句介绍计算机技
与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的结合逐渐形成信息网络,最后强调信息网络的形成是电脑和通信发展日益结合的结果。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B
A 项只涵盖了文段第一句的内容,没有提到信息网络,排除;
C 项是文段第二句中对“信息网络”的一个补充描述,以其作为文段主旨显然不够全面,排除;
D 项只描述了文段第二句的过程,没有指出结合的结果,没有提到信息网络,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18、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用这句话
获取试卷更新,请关注公众号:gwyeasy(公务员考试挺简单),一个上岸考生分享经验和答疑的平台。
-3-
描述文段中绛云楼尽心力寻书不成,却从某书贾处无意中获得这件事很符合文意。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A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
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说的是要顺其自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是事情总会有转机,在困境中也要挺过去;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三项用来概括文段都不如 A 合适,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19、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通读文章可知,文段谈论的是环境对基因发挥作用的影响。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
文章侧重强调基因通过环境起作用,片面地只说两者中的一个都不合适,故可排除 A、B;
文段第二段说到内环境是为了进一步论述环境的重要性,故不选 C。
故正确答案为 D。
20、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是什么样的基因决定了什么样的性状、什么样的物种”可知 A 项正确;
B 项是对原文的误读。原文认为,“温度和各种环境因子是条件”,而非起决定性作用;
C 项是原文的复述,也正确;
由“遗传学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基因型与环境的互相作用决定了表型”可推出 D 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21、本题属于细节判断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可以是同类相比,如太平洋
的面积比北冰洋的面积大十四倍,也可以是异类相比。本文并非将鸡蛋与石头相比,D 项是错误的说法。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
“鸡蛋变小鸡”引用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属于引资料;
苹果上的“喜”字是在举生活中的例子
“所谓的环境不仅仅是指外界的空气、阳光或者各种接触到的物理化学因子等而且已经深入到细胞里面的各种
各样的小分子内环境”对基因的作用,如蛋白质的作用、其他无机离子的作用以及基因相互间的关系”属于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故正确答案为 D。
22、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通读全文可知,文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读了儿童的心理发展。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B
A、C、D 三项都没有提到“儿童心理发展”这一关键词,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 B。
23、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回到原文找到该句子,由第一段“因此”一词可知其原因为第一个句子。第一个句子主要谈论的是实践与认识
的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 C。
24、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第二段“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C
A 项是对原文“人的心理既不是由什么先天的遗传、先验的精神或图式决定的,也不是由环境、由外界事物机械
地决定的”一句的误读,可排除;
B 项是对原文“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并不是什么先天的东西预定的运动,也不是对外界事物的直观的、
机械的反映”的误读,也可排除;
由“在人的积极活动中,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一种能动的反映”可知,D 项表述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C。
25、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段的最后两话句“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从学会适应社会生活,逐步发展到学会改造社会。这样, 他就
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可知,学会改造社会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故正确答案为 D。
26、凹透镜发散光线,周围形成的是亮的光线,中间是区域光线最暗的,最外边是阳光直射的光线。
通过分析,只有 D 中明暗区域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D。
27、水从水箱进入排污管的过程中竖直方向只受重力的作用由于不计摩擦力,所以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对于甲的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而乙、丙中由于不存在圆周运动,
因此转弯处管壁会对水流造成阻碍。三种情况下竖直方向距离相同,因此在重力作用下的末速度甲最大。
摘要:

获取试卷更新,请关注公众号:gwyeasy(公务员考试挺简单),一个上岸考生分享经验和答疑的平台。-1-2012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B卷(解析)1、本题考查成语填空。“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匠心独运”常用来修饰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本题的突破口在第②③句,②强调西湖的风景“独具风韵”,谈论的是景和物,不能用“匠心独运”,选择“别具一格”;句③谈论的是作为迎春高潮的场面,用“匠心独运”符合语境。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句①强调“新颖”,“不落窠臼”符合文意;句④形容书法风格,“独树一帜”符合语境。故正...

展开>> 收起<<
2012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B卷答案及解析.pdf

共15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研究生考试 价格:5.9玖币 属性:15 页 大小:713.24KB 格式:PDF 时间:2025-04-04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