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脏腑之间的关系

VIP免费
2025-02-21 0 0 56.5KB 13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
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此即五脏一
体观。五脏是人体生命的中心,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生命现象相联系。如胆、胃、小肠、大肠、
膀胱、三焦等六腑,为五脏之表;脉、皮、肉、筋、骨五体,为五脏所主;面、毛、唇、爪、发五
华,为五脏所荣;舌、鼻、口、目、耳及二阴五官九窍,为五脏所司;·喜、忧、思、怒、恐五志,
为五脏所生;神、魄、意、魂、志五神,为五脏所藏;汗、涕、泪、涎、唾五液,为五脏所化等等,
它们又与五脏一起分属于五行,并按照五行生克制化,乘侮胜复及五行互藏的规律而运动变
化。五行系统的生克制化,亢害承制不是单向的、垂直的链,也不是首尾相衔的环,而是一
种球状的网。五行之间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状态。因此,五脏的生克制化,亢害承制是一个复
杂的立体网络结构。每一脏都具有五脏的部分功能,也是五脏的缩影和统一体。此即“五脏
互藏”之意。故曰:“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溉,故各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景岳全
书·真脏脉》)。我们在研究了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还必须研究在整体活动中脏腑
机能活动的调节机制和规律。换言之,必须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整体的生命活动。
这对于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辨证论治,均有重要意义。脏腑之间相互
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五脏系统的同位联系(即五脏与六腑、肢体、官窍等联系)、五脏生克
制化关系、五脏互藏规律,以及五脏四阴阳关系等。本节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主要从生理功
能方面来阐述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即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之气,皆相贯通”(《侣山堂类辨》
心、肺、脾、肝、肾五脏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和有的病理变化,脏与脏之间不是立的而
此密切联系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不单是表现在态结构方面,重要的是它们
之间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上有的内在联系,因而成了脏与脏之间相互生、相互
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这种互相联系和具有内在规律的认识是对五脏系统生理活动规律的
结。人在理论上是以五行生克理论来阐述五脏之间的病理影五脏之间的关系早已
超越了五行生克乘侮的范围,所以,必须从各脏的生理功能来阐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正揭示出五脏的动调节机制。
(一)心与肺的关系
心肺同上焦。心肺在上,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行血,肺主呼吸。这就决定了心与
肺之间的关系,实际是气和血的关系。
心主血脉,上于肺,肺主气,贯通心脉,两者相互配合,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所以说,气为血之,气行血行;血为气之,血
亦至。气属阳,血属阴,血的运行为心所主,必须依赖肺气的动。于肺部的气,
必须贯通心脉,得到血的运敷布
百脉,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正常的血液行,维持
肺主气功能的正常进行。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行和
呼吸之间的平衡。因此,气是联结心之动和肺之呼吸两者之间的中心环节。心与肺,
血与气,是相互依存的。气行血行,血亦至。所以,气的动,
瘀滞不行;气血的运依附涣散。因此,在病理上,肺的宣肃功能调,
心主行血的功能,而血液运行失常之,心的功能调,导致血行异常时,也
肺的发和肃降,从而现心肺亏虚,气等。
(二)心与脾的关系
心主血而行血,脾主生血又统血,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是主血与生血、行血与统
血的关系。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的生成和运行,以及心血神与脾主运化方面的关系。
1.血液的生成方面:心主血脉而又生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心血
水谷以化生,而脾的运化功能又有于心血的不断滋养和心阳的动,并在心神的
率下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故曰:“脾之所以能运行水谷者,气也。气虚则凝滞而不行,
之,乃健运而不,是为心生脾”(医碥·五脏生克说》)。脾气运,化
源充足心血充盈;心血旺盛,脾得濡养脾气运。所以说:“脾气人心而变为血,
心之所主亦借脾气化生”(《目》引汪琪语)。
2.血液运行方面:血液在脉内行,既赖心气的动,又脾气的统,方能
运行而不于脉外。所“血所以气,气所以统血,血之气也,血所
利焉气之以统血也,气所不统,气为血故也”(《
聿青医案)。可见血能正常运行而不致脱陷妄行,主要脾气的统所以有“血皆运于
脾”之说。
3.神志活动:心藏神,在志为喜;脾藏意,在志为思。心“为脏腑之主,而
魄,并意志……思动于心”(《类经·脏象类》)。五脏藏神,心为主以气
血为本,精神为。血气之神。心生血而主血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生血而又统
血。血为水谷之精气,统于心而生化于脾。血之与气,一阴一阳,系,气能生血,
血能化气,气血不和,血气不运。气血和,阴,脾气健旺,化源充足,气
充养心神,心有所主。心血运于脾,心神统于脾,心生脾,脾强则能主运化,而
生血统血。因此,心与脾在病理上的相互影,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功能调,以
及运化无权和心神不等,成心脾两虚等。
(三)心与肝的关系
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精神志。所以,心与肝的关系,主要
是主血和藏血,主神与调节精神志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与肝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神志个方面。
1.血液方面:心主血,心是一血液运行的枢纽;肝藏血,肝是藏和调节血液的
重要脏腑。两者相互配合,维持血液的运行。所以说“肝藏血,心行之”(王冰注黄帝
内经素问》)。全血液充盈,肝有所藏,能发挥其贮藏血液和调节血作用,以适应
机体活动的要,心有所主。心血充足,肝血亦旺,肝所藏之阴血,具有濡养肝体制
阳的作用。所以肝血充足,肝体得养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使气血通,血液不致瘀滞
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进行。
2.神志方面: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识和思活动,虽然主要心主
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血充足,肝有所藏,肝之
疏泄正常,气机调,气血和,精神愉快。肝血旺盛,制肝阳,使之亢,则疏泄正常
使气血运行无阻,心血充盛,心,神志活动正常、于心与肝均依赖血液的
养滋润,阴血充足两者功能调,能精神饱满舒畅
心与肝在病理上的相互影,主要反映在阴血不和神志不安两个方面,表现为心肝
和心肝火旺等。
(四)心与肾的关系
居胸中,属阳,在五行属;肾在中,属阴,在五行属。心肾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的关系,之为心肾相,又称水火坎离交济。心肾这种关系遭到破坏
成了病理状态,之为心肾不
心与肾之间,在生理状态,是以阴阳、水火精血的动态平衡重要条件的。具体
体现在以三个方面。
摘要:

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此即五脏一体观。五脏是人体生命的中心,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生命现象相联系。如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为五脏之表;脉、皮、肉、筋、骨五体,为五脏所主;面、毛、唇、爪、发五华,为五脏所荣;舌、鼻、口、目、耳及二阴五官九窍,为五脏所司;·喜、忧、思、怒、恐五志,为五脏所生;神、魄、意、魂、志五神,为五脏所藏;汗、涕、泪、涎、唾五液,为五脏所化等等,它们又与五脏一起分属于五行,并按照五行生克制化,乘侮胜复及五行互藏的规律而运...

展开>> 收起<<
12脏腑之间的关系.doc

共13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人力资源/企业管理 价格:5.9玖币 属性:13 页 大小:56.5KB 格式:DOC 时间:2025-02-21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