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集锦-中国古代史

VIP免费
2024-11-15
8
0
3.56MB
92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分封
制、井田制。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思考“商为何能灭夏”、“周为何能灭商”等问题,培养从主观和客观
两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武王伐封是正义的战争?”培养学生用社会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历
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总结归纳夏商人民的反抗及西周的“国人暴动”,说明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是阶
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家天
下”的局面。夏桀的暴虐无道是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2.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后,商朝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周武王顺应民心,讨伐商纣,经牧野之战取得了胜利,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4.西周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有利于奴隶制国家的巩固。经济上实行井
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它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逐步瓦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武王伐纣、“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分封制、井田制。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宗法制,又是怎样起到巩
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基本线索。
1.从约公元前 21 世纪夏朝建立起,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
奴隶制国家。
2.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者实行的
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周王朝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和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国人暴动”是平民反抗奴隶主的一次武装斗争。
此后西周逐渐衰亡,至公元前 770 年,为东周所代替。
讲授新课:
一、夏朝的建立
1.建立:①约公元前 2070 年,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了。②王位世
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
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③夏朝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
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2.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
二、商朝的兴衰
1.商汤建国。约在公元前 1600 年,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殷。①迁都的原因:汤建国后一百多年间,王位纷争,政治动乱,灾害频繁,
国势受到影响。为摆脱动乱和自然灾害,商王曾五次迁都。
② 迁都殷的时间:约公元前 1300 年。
③ 迁都殷的作用。使商朝的政局由动荡到稳定,国势中兴,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
期。
3.商朝的统治区域。指导学生阅读《商朝统治区域及周围属国图》,明确疆域四至,说
明商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商纣王的暴政。主要通过教材所引《史记》史料,讲述“炮烙之刑”残害人民,引起
人民纷纷反抗。
5.残酷的商朝奴隶制度。重点讲述商朝奴隶主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如“人祭”
和“人殉”等,进一步理解奴隶的悲惨处境。
三、武王伐封和周朝的强盛
教师应注意讲清:
1.武王伐纣。
① 商纣王的暴政。由于纣王的暴虐无道,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自己的军队阵前倒戈。
② 周国的强盛。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内容。重点应放在周文王任用姜尚、周
公旦改革政治和军事,发展农业生产,重用人才,壮大兵力,作好了灭商的准备,为后来
武王伐纣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 武王伐纣。文王死后,周武王继承文王遗志,继续积极准备灭商。最后利用商纣统治
分崩离析的机会,联合众多部落举兵伐纣,经过牧野之战,灭亡商朝。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以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西周的建立。指出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镐京,史称西周。
3.西周的强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部分内容,说明周成王及其子康王在位时,
周朝进入兴盛时期,史称“成康之治”。西周是在当时世界东方具有重要地位。
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① 周厉王的暴政: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然后点明这正是国人暴动的原因。
② 国人暴动:先解释“国人”即西周的平民,属于被统治阶级。他们的身份比奴隶自
由,有自己的一些耕地,但要受奴隶主贵族的剥削,还要被迫去当兵,替奴隶主打仗。
然后要求学生掌握:A.爆发的时间:公元前 841 年。B.爆发原因:周厉王的暴政激
起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C.经过:镐京的平民和奴隶举起武器攻进王宫,赶跑周厉王。政
权暂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史称共和行政。
5.西周灭亡。①国人暴动沉重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西周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
室衰微,诸侯常不来朝贡。②公元前 771 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③公元前 770 年
周平王把都城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西周为什么会衰亡?”培养学生综合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井田制、分封制
教师应注意说明:
1.井田制。
① 井田制的含义:
A.是田地的形式,因田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B.是经营方式,也就是
剥削方式。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②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用政治学常识有关生产关系的概念去分析: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
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世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
要交纳一定的贡赋,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这是人们
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是产品分
配形式。
③ 点明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一旦瓦解,奴隶制度也随之消亡。
2.分封制。
① 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周人原来是商朝统辖的一个西方部落,灭商后又四处征战,征
服了许多地方。为了统治已征服的辽阔地区,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② 分封办法: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③ 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是诸侯的共同主人。诸侯是周天子的臣
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还要定期朝见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④分封的作用:周朝巩固了统治,而且发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⑤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农业和畜牧业;青铜制造等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夏、商、西周社会经济分类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古代经济史专题的
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认识夏、商、西周经济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比较相关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夏商周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更替、制度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
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商、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时期。农业已成为夏、商、西周的主要经济部门。商、
西周手工业发达,尤以青铜制造为代表。商、周青铜器达到相当艺术水平,成为我国古代文
明的重要象征。
2.夏、商、西周三代社会经济的继承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三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农业发展;商、周的青铜制造业;夏、商、西周的交通。
教学难点:对青铜时代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先说明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在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上有了巨大进步。表现为经济门类增加,生产技术提高,社会生活进步。本节实际上是中国
古代史的第一个经济史专题的一部分,要通过分门别类的学习来把握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经
济的总体情况。
讲授新课:
一、农业、畜牧业
1.夏、商、西周农业的发展。
①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A.夏商周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B.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奴隶
集体耕作方式,这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量的增加。
②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A.农作物品种增多。到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都有了。
B.耕作技术的提高。夏代已经有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农具农业;西周
已经懂得田间管理,不仅要中耕除草,而且懂得变杂草为肥料,已经掌握了一些治理病虫
害的方法。C.作物产量增加。粮食除食用外,酿酒业出现。
③农业是夏商周三代的主要经济部门,是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2.商朝的畜牧业。商朝的畜牧业占有主要地位。饲养的牲畜家禽很多,除食用外,还
用于拉车和杀牲祭祀祖先。除此以外,商朝人还饲养象。
二、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1.青铜制造业
① 认识:从使用石器、木器到制造青铜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飞跃。夏代的青铜制造已发
展到一定水平。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因此
夏商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青铜器成为上古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
②青铜制造业繁盛的表现:A.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B.生产数量大,品种多,
价值高。
2.玉器加工和纺织业: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安阳妇好墓就出土玉器750 件。
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了刺绣,说明当时纺织业的进步。
3.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4.漆的使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
红漆碗。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1.商业交通:
① 夏代的交通工具有很大发展。
② 商族人重视商业和交通运输,且善于经商。因此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③ 西周交通比商朝进步,从都城镐京到全国有宽广的大道,且路面平坦。
④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而且对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已
经有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措施。
⑤商业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交通的发展促进和反映了商业的发展,也促进和反映了
奴隶制王权的加强,增进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2.夏、商、西周的都城:
教师强调: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交通中心,也是早期国家机器发展、王
权加强的表现。
3.社会生活:
学生自己阅读饮食、服饰、家居生活等内容,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夏商西周社会生活
的进步。
四、小结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变革发展的原动力,人类在由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
过程中也是如此。夏、商、西周社会经济的进步,促进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东
方奴隶制社会的典型特征,是辉煌灿烂的我国“青铜文明”的物质基础。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民族融合。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认识战争是政治经济变革在军事斗争上的反映,对加
速奴隶制瓦解和促进封建制形成所起的作用。
2.提高学生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春秋战国战争的能力。这些战争给广
大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给社会生产也带来极大破坏。但是,客观上又促进了国家统一和
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大国相互兼并,实
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
2.春秋战国时期,为战胜对方,各国都重视选拔人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
行改革,客观上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产生。
3.春秋战国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汉
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客观辩证地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分清春秋战国两个不同时期:
①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 年至前 476 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 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年至前 221 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 475 年,我
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①“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的特点: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A.奴隶制经济基础动摇,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已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
B.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各诸侯国掠夺土地和人口以扩大统治范围,进行长期争霸
兼
并战争。
讲授新课:
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1.东周的建立与王室衰微
①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即洛阳)。史称东周。
② 周王东迁后,周王室不再被诸侯所重视,逐渐成为各强大诸侯的附庸。
2.春秋争霸的四个时期
⑴“周郑交质”时期:春秋初年,诸侯中郑国首先向周天子挑战。郑国以帮助周平王
东迁有功,其势力发展很快,郑庄公首先称霸,有两个重要事件:①“周郑交质”,即周
郑双方互换太子为人质。②郑庄公打败周桓王,周桓王被射伤肩部,天子威信扫地,周王
室从此一蹶不振。
⑵齐桓公称霸时期:
摘要:
展开>>
收起<<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分封制、井田制。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思考“商为何能灭夏”、“周为...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5.9玖币
属性:92 页
大小:3.56MB
格式:DOC
时间:2024-11-15
作者详情
相关内容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关于印发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制度和编外聘用人员年度考核制度
分类:办公文档
时间:2025-03-03
标签:无
格式:DOC
价格:5.9 玖币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分类:办公文档
时间:2025-03-03
标签:无
格式:DOCX
价格:5.9 玖币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采购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分类:办公文档
时间:2025-03-03
标签:无
格式:DOCX
价格:5.9 玖币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部署单位内部控制专题培训和风险评估工作会议纪要
分类:办公文档
时间:2025-03-03
标签:无
格式:DOC
价格:5.9 玖币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关键岗位轮岗及专项审计制度
分类:办公文档
时间:2025-03-03
标签:关键
格式:DOCX
价格:5.9 玖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