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5-08-22 0 0 61.69KB 9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9
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 2025 届高考质量调研(一)
语文试题
(分数:150 分,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刘勰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认为好的说辞或纵或擒,要看情势的需要。他还说,凡说之
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即认为说辞的关键,要对当时有利,意
义正确,忠于为君,敏于成事。这些话,对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完全是切合的。
烛之武说秦穆公。先退一步,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肯定秦晋围城一定胜利。然
后反过来说,用了四层转折。一层是郑亡以后,秦国得不到郑国,对秦国无利,所谓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二层是灭亡了郑国有利于晋国,即亡郑以陪邻。三层是加强了晋国就削弱了秦国,
邻之厚,君之薄也。这三转就说明了灭亡郑国对秦国的不利。四层是放过郑国,对秦国有利,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些是就当前的情势说的,用的是一纵一擒,一
放一收。说到这里好像话已说完了,但烛之武还要进一步说。因为以上讲的灭亡郑国以后,对秦国无
利而有害,都是推测,推测的话还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得举出事实来做证,证明这种推测是正确的。
烛之武再引过去的事实做证。说秦穆公曾经帮助晋惠公,送他回国即位。晋惠公愿把焦、瑕两
邑送给秦穆公作酬报,可是他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筑防御工事拒绝秦国,说明晋君是背恩的。从而
证明秦军帮晋军灭亡郑国以后,晋国也会背恩抛弃秦国,使秦国不利。因此再作进一步推论,晋国占
领了郑国,又会向西侵占秦国。说到此,才算把秦穆公说服了。这就是刘勰说的言资悦怿”“动言
中务,顺情入机
(摘编自周振甫《〈烛之武退秦师〉赏析》)
材料二
对于军事斗来说,雄辩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要想凭外交口才得到
是不实的,主要还是。然而,郑国没有当的实。烛之武面临艰巨任务是:乏实
,要在谈判中以胜实
谈判上就是论。对双方利害关系相反,没有共同语言,必有一个双方认可的前
论转为对话。烛之武必须找到一秦穆公认可的前。他的于,抓住了一关键
,回前郑国秦国利害关系相反的难,以于对作为前。这就把论了:
一,不是对秦国郑国有没有,而是对秦国晋国有没有益;第二,不是眼下对秦国有没有
而是来对秦国有没有
为了回避与秦对,烛之武然放低姿态:退一步说,郑既知亡矣,郑亡如果真对秦国
于君),听便。但是,他反过来出,郑亡实不有于秦,反有害于秦。
为无条件有二。一,灭了郑国,郑国成了秦国远的边地,可当中隔着晋国,秦国
长莫及,要向晋国道,管理却受制于晋,对秦国有什么益处呢?第二,郑国灭亡,实上是加了
*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9
晋国的疆土,对于晋国有就意味着对秦国是无的(邻之厚,君之薄也)。这是从反讲。
从正讲,如果不灭亡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大道上的朋友东道主),秦国有什么外交使
郑国可以提供食宿方便,这对秦国有什么处呢?
说到这里,从逻辑上来说,是够雄辩的了。但是,烛之武不像先秦的一般游说之满足
的推,他的害之于,进一步用历史的事实来实证。晋国的野心满足的。秦国曾经
有恩于晋惠公,武装护送他国,惠公承诺割让焦、瑕二,可是很快,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
黄河工事,防秦国进入黄河以东的焦、瑕二基础上,他进一步推,晋灭亡了郑
国,扩张了东的领,再要扩张,也就只能向西,攻打秦国,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
来,秦穆公纠结事,烛之武从战略着眼,以眼光彻底唤醒了秦穆公。秦国不
但退兵,且与郑国结盟兵于郑,为郑协防。
从这里可以看出,烛之武先秦说之。先秦说之士仅仅是以现场应对的敏捷取胜,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中所说,喻巧理至”“飞文敏以济辞。以妙喻取胜是时的,
》之《唐雎使》,唐雎作为外交使在咫尺之间血拼相威胁,这不
但是匹夫,而。又如晏子使将楚国这个大国,也一时口舌
外交不讲的。烛之武的雄辩,完全着眼于实力在战略上的利害转:晋必然导致
烛之武在策略和战略上有全的考量。路大压境危急策略上,一,不是分兵
抵抗,而是谈判;第二,先争取利害关太密切的一瓦解同盟另外自然退兵。
上,不但前的危局,而远看,晋秦同盟为郑秦同盟。有了这样着眼于实
视野才、逻辑的胜利才有实的基础
(摘编自孙绍振《〈烛之武退秦师〉和春秋笔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说秦穆公采用了一纵一擒、一放一收的方法,而在“擒”“收”的基础上又引用事实
进一步推论。
B.烛之武引过去的事实做证,其目的是劝说秦穆公认清晋国的本来面目,进一步佐证自己的推测
是正确的。
C.烛之武认识到郑国没有相当的实力,只着眼于郑国与秦国的关系难以说服秦穆公,所以他认为
可以用口才战胜实力。
D.烛之武的说辞,从逻辑上看具有雄辩的色彩,但烛之武认识到,只停留在口才上还不够,还
得靠事实说话。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均引用了《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原话,其作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材料作者对历史
史实的主观认识。
B.烛之武站在秦国一方思考问题,没有逞一时之勇,图口舌之快,这是他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的
正确选择。
C.烛之武选择秦国而不是晋国作为谈判对手,是因为郑国与秦国利害关系密切,能形成郑秦同盟。
D.外交谈判要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要有战略眼光,比如,努力在谈判中瓦解对方与他国结成
的政治同盟。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中第一段刘勰观点的一项是(
A.韩愈《师说》阐述人们如何对待老师。
B.孟子对齐宣王谈如何施行王道。
C.庄子在《庖丁解牛》中强调依乎天理。
D.魏征向唐太宗进《谏太宗十思疏》告诫王。
4请简要分析材料的论证思
*
摘要:

语文试卷第1页共9页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5届高考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分数: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刘勰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认为好的说辞或纵或擒,要看情势的需要。他还说,“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即认为说辞的关键,要对当时有利,意义正确,忠于为君,敏于成事。这些话,对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完全是切合的。烛之武说秦穆公。先退一步,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肯定秦晋围城一定胜利。然后反过来说,用了四层转折。一层是郑亡以后,秦国得不到郑国,对秦...

展开>> 收起<<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共9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9 页 大小:61.69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8-2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