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模拟-2024年新高考九省联考语文仿真卷(九省通用)原卷版

2025-05-18
0
0
40.63KB
13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2024 届新高考九省联考仿真卷(二)
语 文
本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
文物。在这幅近 12 米的长卷中,王希孟主要运用了石青、石绿两种矿物质颜料,以细腻的
工笔勾勒出连绵起伏的群山、烟波浩渺的江海、点缀其间的村舍、江中独钓的渔翁和挺拔秀
丽的松竹。
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一场视听盛宴掀起了文化自信
的国潮热,引发了一轮对“青绿腰”的模仿热,影响力覆盖全民。《只此青绿》打破了赏画
的平面视角,用多维的舞蹈语言和舞台空间让《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活”了起来。青绿女
子刚柔并济,舞姿翩跹,曼妙的“青绿腰”将古典式的奇幻美学呈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获
得了私享画作的沉浸感。这独特的沉浸式“赏画”方式重塑了当代观众对传统中国画的审美
体验,这“复活的艺术品”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时空穿梭机,让观众穿越时空与画家王希孟对
话,走进王希孟的心路历程,走进北宋工匠艺人们的生活。这种赏画经验的革新,让源远流
长的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一直以来,守正与创新都是古典题材舞蹈创作者们的共识。“守正”体现在尊重历史文
化传统上。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丰沛源泉。而“创新”则是在表现
形式、叙事手法、舞蹈技巧等舞蹈要素的“文化性”上进行的想象和开发。《只此青绿》为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做出了一次成功探索。
思考大众对“青绿腰”动作的模仿热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大众对传统文化
表达喜爱和认同的质朴方式。他们通过对“险峰”动作形态的模仿,再现了自己心中对于
“气韵山河”的想象和价值认同。单从舞蹈动作层面来看,“青绿腰”并不属于舞蹈中的典
型技巧动作,但它却能够成为一种符号,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进入大众的认知。究其原因,
无外乎其隐含的精神气质具有当代价值,它以当代审美激活了大家心底的文化基因,成为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讲述的一个缩影。
不只是舞蹈,近年来,“国潮”涌动、“国风”劲刮。国漫、国货、国艺、国乐和国学,
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国潮作为表达自我情怀和文化态度的
新形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长安三万里》,“国风动画”点燃激情;《中国诗词大
会》《经典咏流传》,典籍文字气韵生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展示华
夏独特时间观,“燕山雪花大如席”以浪漫想象穿越时空,徐徐打开的“中国门”迎纳四海
宾朋……国风国潮牵动的,不仅是器物、人物和故事,更是审美、情感和认同;它所体现的,
不仅是赓续文脉、续写辉煌的文化自觉,更是坚定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刘亚《“青绿腰”出图与古典题材舞蹈的创新性表达》,有删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
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
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能够历经五千多年历史变迁而长盛不衰,始终保持生机活
力,得益于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也得益于接受挑战、革故鼎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
古”是对中华民族创新进取精神的精准把握,也是对文化建设方法论的深刻阐释。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做到守正创新。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
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尊古意味着承古启今。中华文明的创
新性,不是那种割断历史与传统的无根基创新,而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实践,把握中华文明
五千多年深厚底蕴,在尊重传统基础上的革新、创造。在守护中华民族正气的同时,不断砥
砺前行;在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忘开拓创新。一方面“守正”前行,一方面
“尊古”创新,一体两面,并行不悖。
创新是一种进取精神。从《诗经·大雅》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礼记·大学》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孔子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到《周易》
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变革思想和蓬勃的
创造活力,一脉相承又不拘定法的创新进取精神深深内嵌于中华儿女的基因,塑造着一代代
中国人。
创新还是一种务实行动。“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
返回,“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慧眼号”直接测量到迄今宇宙最强磁场,中国
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载人飞行任务顺利完成……辉煌的科技成就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创新的生动体
现。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勇敢气概和精神正气,是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
精神密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更需要我们赓续中华文脉,把握创新这
一中华文明的内生动力,应历史之变、解时代之问,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
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在实践中把握“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WWW)(3 分)
A.“青绿腰”成为带有传统文化印记的符号,使得它隐含的精神气质具有了当代价值。
B.《只此青绿》对舞蹈要素的“文化性”进行开发,成功探索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
C.《只此青绿》以独特的沉浸式“赏画”方式,让观众穿越时空与画家王希孟对话。
D.国风国潮彰显文化自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国潮作为表达自我情怀和文化态度的新
形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WWW)(3 分)
A.中华文明能够历经五千多年历史变迁而长盛不衰,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原因是守正和
创新。
B.中华文明的创新是不能割断历史与传统的有根基的创新,是在尊古基础上的革新与创
造。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不断更新自己,提高自己,说明中华儿女有创新基
因。
D.材料二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创新是一种务实行动”观点的一项是(WWW)(3 分)
A.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
B.基层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探索经验,蹬出新路。
C.袁隆平通过无数次的试验,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仿真卷(二)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文物。在这幅近12米的长卷中,王希孟主要运用了石青、...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4-11-21 0
-
VIP免费2024-11-21 1
-
VIP免费2024-11-21 0
-
VIP免费2024-11-21 2
-
VIP免费2024-11-21 0
-
VIP免费2024-11-21 0
-
VIP免费2024-11-21 0
-
VIP免费2024-11-21 0
-
VIP免费2024-11-21 1
-
VIP免费2024-11-21 1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3 页
大小:40.63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