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Word版含解析

2025-05-17
0
0
1.04MB
14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南阳一中 2023 年秋期高三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40×l. 5=60 分)
1.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天时”
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如距今 5300 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
“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己观测出“北斗”天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
A.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 B.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
C.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D.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
2.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
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
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 B.政教合一 C.君主专制 D.等级森严
3.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尚同”,萄子主张“群居和一之道”,韩非也感叹“大臣贪重,
细民安乱……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这反映出战国诸子( )
A.具有统一倾向 B.质疑礼乐文明 C.相互交流学习 D.心系苍生疾苦
4.春秋时期,追逐“私利”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面对“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
则速,无所匿迟也”的现实,齐国实施了“相地而衰征”、鲁国推行了“初税亩”,逐步将
“籍公田”的集体劳役地租,改变为履亩而税的家庭实物地租,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收税。
这些举措的推行( )
A.标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反映了传统分封宗法制度的崩坏
C.有利于推动社会制度的转型 D.有效保障了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
5.汉武帝曾发布诏令“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敢犯令,没入田僮”,
还在全国各地设置盐官和铁官,由大农部丞数十入主理各郡国盐铁事宜,通过均输方法统一
调制盐铁。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交通发达便于物资调度
C.国家对经济的管控加强 D.重农抑商政策正式确立
6.西晋时期,晋武帝特别开设“寒素科”大举寒门,到了东晋则形成了“寒门掌机要”的
局面。通过这些举措( )
A.庶族地主取代了门阀士族 B.社会阶层流动大大加快
C.选官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皇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7.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大量向南方迁移,甚至
大量进入传统的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此同时,南疆少数民族也存在向北推移现象,通过
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这种
现象( )
A.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完成了民族融合
8.如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期(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渐趋激化 B.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
C.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D.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9.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
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10.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
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
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
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 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
11.苏洵描述:“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
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该材料( )
A.反映宋代地方机构臃肿官员冗滥 B.反映宋代解除了节度使的统兵权
C.说明宋代地方机构之间相互牵制 D.说明宋初措旌在维护统治稳定方面效果显著
12.元世祖统治的前中期,陕西四川行省、云南行省等,与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其他行省不
同,它们有较为稳定的统辖区,都位于中书省直属的腹里以外,且设置时间也比较长。这反
映了( )
A.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被解决 B.行省向地方最高机构转化的趋势
C.部分行省摆脱了中书省的管辖 D.行省逐步丧失了处理军政的职权
13.《梦粱录》载:临平、汤村等镇市,因南渡以来靠近行都(临安),“二百年户口蕃盛,
商贾买卖十倍于昔,往来辐辏,非他郡比也”。濮院镇,北宋为一草市,高宗时,曲阜濮氏
扈从南下卜居于此,以农桑、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四方商贾云集,遂置镇。这反映出南宋
时期( )
A.市镇兴盛深受时局影响 B.四民社会秩序遭到了冲击
C.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弛 D.传统经济形态向近代转型
14.“以文书御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重要特征。下列史料与阐释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5.有学者认为,仅就丞相制度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
而清朝经历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两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职丞相
制”的体制。“兼职丞相制”的形成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 D.前朝宰相制度变相恢复
16.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
朝覆亡的重要祸根,他们倡导“思以济世”“学必实用”“不发空言”“见诸实效”的学风。
这反映出( )
A。社会动荡推动儒者的自我反思 B.经世致用成为知识分子共识
C.士大夫阶层对君主专制的不满 D.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17.明代中叶以后,产生了一批具有纯粹求知态度的科技学者,如徐霞客蔑视科举功名,
“以
生命游”“直抉鸿蒙来未凿之窍”;宋应星专门从事技术科学的研究和自然哲学的探讨,宣
称“既犯泄漏天心之戒,又罹背违儒说之讥,亦不遑恤也”。这反映了( )
A.科技呈现出独立发展之势 B.宋明理学开始走向了衰落
C.自然科学理论得到了创新 D.启蒙思想激发了科学精神
18.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
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
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 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己久
C.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
19.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不仅被迫与英、法、美、俄签订城下之盟,还要面对德
国、比利时等国来华请订商约,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进一步扩大。在此过程中,清政府逐渐
深化条约认识,调整对外政策,呈现出从排斥“要盟”到严格信守,从“羁縻驭夷”到条约
体制,从“惠及远人”到力挽利权的态势,商约观念亦随之萌生。这说明( )
A.华夷之辨观念已经消除 B.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D.清廷朝贡体系完全瓦解
20. 1844 年6月,美国公使顾盛致信美国驻广州领事,认为“按照欧美奉行的国际法,每一
外国人居住或暂留在任何基督教国家内都应该服从该国家的法律”,对于合众国在中国的公
民,认为“受美国所派驻华官员的审判”。这反映了( )
A.国际法仅适用于欧美国家 B.殖民者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
C.美国获得治外法权的特权 D.美国以广州为侵略中国的中心
21.魏源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中大胆地提出了“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指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同时,他又强调
“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恭,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据此可知,《海
国图志》( )
A.势变道不变的文化反省 B.侧重介绍西方的军事技术
C.有利于开阔人们的眼界 D.认识到工业强国的必要性
22.《天朝田亩制度>带有农民革命所固有的思想色彩,是太平天国运动自身发展的产物,
而《资政新篇》却与农民革命本身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从基本思想内容来说它是当时西学
东渐的思想结晶。这反映了()
A.两者是当时国内经济的产物 B.前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后者开启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D.两者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23.如图是19 世纪50-70 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摘要:
展开>>
收起<<
南阳一中2023年秋期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40×l.5=60分)1.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如距今5300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己观测出“北斗”天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A.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B.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C.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D.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2.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4 页
大小:1.04M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