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和坏帐损失处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VIP免费
2024-12-03 4 0 30KB 11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有限公司
关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和坏帐损失处理的
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为
提高公司资产质量,确保股东、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规范公司运作,
特制定如下关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和坏帐处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1、关于计提坏帐准备
1.1 坏帐损失核算方法:采用备抵法。
1.2 公司应当每年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对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
等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
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
款项,按其期末余额 5%的比例计提坏帐准备。坏帐准备计提方法一
经董事会通过,公司不能任意更改,若有变更,需经董事会批准。
1.3 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
大外(如债务单位撤消、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
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还债务的,以及其他
足以证明应收款项可能发生损失的证据和应收款项逾期 3
下列各种情况一般不能全额提取坏帐准备:
1.3.1 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以及未到期的应收款项;
1.3.2 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债务重组,或以其他方式进行重组的;
1.3.3 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特别是母子公司交易或事项产生
的应收款项;
1.3.4 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1.3.4.1
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应将其帐面余额转入应收帐款,并计提
相应的坏帐准备。
1.3.4.2
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消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
将原计入预付款项的金额计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帐准备。
1.4 公司可以对于某些应收款项提取特殊准备(指与同帐龄相比
比例较大的),对于提取特殊准备,或计提金额超过上年已审净资
5%的应召开董事会,监事会列席会议,公司管理层应详细说明原
因,公司董事会批准后应公告。对于关联方应收款项计提坏帐准备的,
以及计提金额超过上半年已审净资产 5%的,还应由公司股东大会批
准,关联方应回避表决。公司管理层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查明
原因,追究责任。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如债
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公司管理层
应将原因及责任详细说明,拟处理的坏帐损失在上年已审净资产的
3%以内,由公司董事会批准(应由监事会列席),超过净资产 5%
的,或关联方的坏帐损失应由股东大会批准,冲销提取的坏帐准备。
1.5 当年度全额计提坏帐准备,公司董事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
明计提的比例以及理由。
1.6 以前年度已全额计提坏帐准备,但在当年度又全额或部分收
的,或通过重组等其他方式收回的,以及以前年度已确认并转销的
坏帐损失,当年度又收回的,公司董事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其原因、原估计计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计计提比例的合理性。
理层为估例存合理,应提出
案,交由董事会讨通过,并变更计提比例。
1.7 对某些金额较大的应收款项不计提坏帐准备,或计提坏帐准
比例较(一般为 5%以下),公司董事会应详细说明原因,并在
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理由。
1.8 当年度实冲销的应收款项,公司董事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
明冲销的理由,其中实冲销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应收款项由股东大
会应形成专门决议,并应单独披露若冲销的应收款项对公司的
形成了重大影响,公司董事会应及时公告。
2、关于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1 公司短期资采用成本市价孰低,当市价低成本
体计提准备;同时,如某项短期资比较重大(如
占整个10%及以上),应按单项计算并确定计
提的跌价准备。
2.2 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公司管理层应将股票、金等短期
进行比较,如市价低的,按其额计提
准备;公司管理层应将短期成本低的情况
项列,并提出处理方案,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方可作帐务处理。
如已计提准备的短期以后又回,按回升增加
额(其增加数足以前入帐的减少数),冲销已计提的
准备。
2.3 若期末短期资的市价成本,并短期内未能转回,对
构成重大影响,公司董事会应及时公告。
2.4 公司出或收回短期资,或及债务重组、交易等
时,按实际成本转帐,同时结转计提的跌价准备。
3、关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1 存货按别项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
3.2 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应对存货进行全面查,如由于存货
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
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于存货部分,提取
存货跌价准备。公司管理层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将单存货项
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额及其原因详细列明,并提出处理方
案,经董事会批准后提取跌价准备。
可变现净值,是指公司在生产经中,以估计
估计完工成本以及销需的估计用后的值。在估计可变现
净值时,还应持有存货的其他因,例如,有合同定的存货
按合同作为计算公司持有存货的
量,存货超出部分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为计算
基础
3.3 存货准备应按单存货项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
某些存货具有并与在同一生产和销
相关,以将其与该产列的其他项进行估
的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繁多
的存货,可以按存货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当存在以下一项
或若项情况时,应将存货帐面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3.3.1 霉烂变质的存货;
3.3.2 已过期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3.3 生产中已不再需,并已无使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3.3.4 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3.4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4.1 市价,并在可预的未无回望;
3.4.2 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大于产的销
3.4.3 公司因产新换代,原有存原
,而该原材料市场价格于其帐面成本
3.4.4 因公司所提供的务过时或消改变而使市
的需发生变,导致市场价格逐渐
3.4.5 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
3.5 存货可变现净值成本额,应提取存跌价准备;如已
准备的存货的值以后又,应按恢复增
增加数足以前入帐的减),冲销已计提的存货
跌价准备。
3.6 公司生产用、出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不同时调整已计
跌价准备的,等期末调整
4、关于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4.1 资应按单项计提资减值准备。
4.2 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公司管理层应对项进行检查
资单位经等原因导致其可
收回金额于帐面值,公司管理层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项列
资减值的原因及估计可收回金额,并经董事会批准后,按可收
回金额资帐面值的额计提资减值准备。
4.3 对有资是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下列
迹象判断
4.3.1 市价2于帐面值;
4.3.2 该项停交易 1年或 1年以上;
4.3.3 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损;
4.3.4 被投资单位连续两年发生损;
4.3.5 资单位进行整顿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
的现
4.4 对无资是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以下
迹象判断
4.4.1 影响被投政治律环境,如
等法规的颁布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损;
4.4.2 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务因产过时或消
改变而使市场发生变而导致资单位
况发生严重恶化
4.4.3 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等发生重大变被投
单位已失去竞争而导致况发生严重,如进行
整顿算等;
4.4.4 有证据表明该项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
益的其他情
4.5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的值又恢复应在已
计提的减值范内转回。
4.6 置长资时,及债务重组、性交易等,应当
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资减值准备,已计提的资减值准
备一并转入资收益。
5、关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1 定资产应按单项资产计提定资产减值准备。
5.2 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管理层应定资产项进行检查,
由于技术陈旧损坏、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于帐
值,公司管理层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项列明定资产减值
的原因及估计可收回金额,并经董事会批准后,按可收回金额
定资产帐面值的额计提定资产减值准备。
5.3 公司的定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按该项定资产的帐
值全额计提定资产减值准备:
5.3.1 不用,在可预的未使已无转让价
值的定资产;
5.3.2 由于技术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定资产;
5.3.3 损,以致于不再具有使值和转定资
产;
5.3.4 定资产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
定资产;
5.3.5 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公司带来利益的定资产。
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5.4 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定资产恢复,应在原已提
减值准备的范内转回。
5.5 置固定资产时,其已计提的定资产减值准备一并转入
定资产理。
6、关于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6.1 建工程应按单项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6.2 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公司管理层应对在建工程逐项进行检
查,如由于期停性能和技术落后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
于帐面值,公司管理层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项列明在建工程
减值的原因及估计可收回金额,并经董事会批准后,按可收回金额
于在建工程帐面值的额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6.2.1 期停预计在未3年内不会重的在建工程
6.2.2 在性能上,还是在上已经后,并
公司带来的经利益具有大的不确定性;
6.2.3 其他足以证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减值的情
6.3 若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在建工程价值又恢复,应在原已
提减值准备的范内转回。
6.4 结转在建工程 其已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一并转入
定资产。
7、关于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7.1 资产应按单项计提无资产减值准备。
7.2 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应对无资产项进行检查,如
技术落后、超过法使值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
金额于帐面值,公司管理层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项列明
资产减值的原因及估计可收回金额,并经董事会批准后,按可
收回金额于无资产帐面值的额计提无资产减值准备。
7.3 资产不能带来利益,应将其帐面值全
部转当期损益以转销。
7.3.1 某项无资产已新技术等所,并该项无
产已无使值和转让价值;
7.3.2 某项无资产已超过法,并已不能为公司
利益;
7.3.3 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资产已经失了使值和转
值的情
7.4 当存在以下一项或若项情况时,应当计提无资产减值准
备:
7.4.1 某项无资产已新技术等所代替使其为公司
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7.4.2 某项无资产的在当期大
预期不会恢复
7.4.3 某项无资产已超过法,但然具有部分使
值;
7.4.4 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
7.5 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值又恢复,应在已计提
减值准备的范内转回。
7.6 资产时,其已计提的无产减值准备一并转
业外出。
8、关于计提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8.1 委托贷款应计提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8.2 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公司管理层应对托贷项进
行检查,如由于经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
金,公司管理层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项列明委托贷款减值的原
因及估计可收回金额,并经董事会批准后,按可收回金额
金的额计提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8.3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托贷款的恢复,应在
计提的减值准备的范内转回。
8.4 置委托款时,其已计提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一并转入
收益。
9、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说明
摘要:

**********有限公司关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和坏帐损失处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为提高公司资产质量,确保股东、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规范公司运作,特制定如下关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和坏帐处理的内部控制制度。1、关于计提坏帐准备1.1坏帐损失核算方法:采用备抵法。1.2公司应当每年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对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按其期末余额5%的比例计提坏帐准备。坏帐准备计提方法一经董事会通过,公司不能任意更改,若有变更,需经董事会批准。...

展开>> 收起<<
关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和坏帐损失处理的内部控制制度.doc

共11页,预览10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办公文档 价格:5.9玖币 属性:11 页 大小:30KB 格式:DOC 时间:2024-12-0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