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课标I卷)(全解全析)

2025-05-10 0 0 919.27KB 8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语文全解全析 1页(共 8页)
2024 届高三 12 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课标 I卷)
语文·全解全析
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20
D B C B A BEG
A C C A D
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并在其指导下”错误
原文第 5段中“调查者在进入田野时,既带着充实的理论,又不被理论支配,就需要有充分的‘方法自觉’
意识。 所谓方法自觉,就是要在田野中保持强烈的反思意识,即我们在观察访谈一个人在讨论追索一件
事的时候,到底依靠运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工具。理论让我们看到的东西,既可能是深刻的本质,也可能是
理论的偏见”可知,文中强调的“不被理论支配”而且理论也可能存在偏见,选项混淆了是非。故选 D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深刻把握了中国社会的本质”
错误。由原文第 1段中“与‘社会调查运动’相比,‘社区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更进一步,主张选择一些
相对固定的社区(村落)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可知,文中只是指
出“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选项混淆了程度深浅。故选 B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项,“突出了调查对象在调查中的重要性”
错误。文章通过费孝通与吴文藻调查方式的对比,并不是“突出了调查对象在调查中的重要性”而是指明
吴文藻与费孝通两者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选项逻辑关系错误。故选 C
4“朴素经验主义”优点是能忠实地反映在田野中感知的事实;缺点是将收集的材料当作研究的结论,
缺少分析辨别。②“抽象经验主义”的优点是具有理论的指导,能在田野现场中发挥作用;缺点是容易用
理论“裁剪”现实,田野变成了理论的工具。(每点 2,共 4,意思对即可。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
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拥抱”并忠实地反映在田野
中感知的事实,强调调查本身所带来的‘现场感’对研究的启发作用”可知,“朴素经验主义”的优点是能
忠实地反映在田野中感知的事实;由原文“朴素经验主义讲究‘眼见为实’将收集的材料当作研究的结论,
缺少分析辨别,会将研究变成‘报告’或‘报道’”可知,“朴素经验主义”的缺点是将收集的材料当作研
究的结论,缺少分析辨别。由原文“强调理论在田野现场中发挥的作用,认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尽管
调查者自以为客观地反映了事实,但充其量只是收集了一些声音影像或意见态度”可知“抽象经验主义”
的优点是具有理论的指导,能在田野现场中发挥作用;由原文“抽象经验主义则从理论出发,去田野中挑
选与理论相应的材料,或者用理论‘裁剪’现实,田野变成了理论的工具”可知,“抽象经验主义”的缺点
是容易用理论“裁剪”现实,田野变成了理论的工具。
语文全解全析 2页(共 8页)
5.①要以理论为工具、以人民为目的,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②要有反思意识,对在田野中感知的事实能
加以分析辨别;③要用“心”去感觉、感受调查对象的思想言行,用“感通”去直接把握调查对象的深层
要素。(每点 2分,6分,意思对即可。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田野调查方法既不是各
种调查设计框架,也不是各种调查技术技巧,而是在田野中如何做到以理论为工具、以人民为目的方法”
可知,我们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要以理论为工具、以人民为目的,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由原文“调查者
在进入田野时,既带着充实的理论,又不被理论支配,就需要有充分的‘方法自觉’意识。 所谓方法自觉,
就是要在田野中保持强烈的反思意识”可知,我们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要有反思意识,对在田野中感知的
事实能加以分析辨别。由原文“田野调查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调查者能够沉浸到田
野中,用‘心’去感觉、感受调查对象的思想言行,用‘感通’去直接把握调查对象的深层要素”可知,
我们在实际调查工作中,用“心”去感觉、感受调查对象的思想言行,用“感通”去直接把握调查对象的
深层要素。
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同样的心境”错误,“母亲红脸”的
节,不仅展现出这位坚强的后方妇女提及丈夫时的关切之情,还包含着羞涩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故选 B
7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拟人手法错,由原文“每逢情况紧张的时
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可知,把“柳树”比作
“岗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在放哨时的重要性;把“柳树”比作“朋友”,写出了“我”和“柳树
的关系紧密,是比喻修辞中的暗喻。故选 A
81“堤坡”是来犯之敌的必经之地,望着堤坡”表现出“我”卫家园时警惕和专注的心理。2“西
方”代指革命圣地,“望着西方”寄寓了我对革命的神圣使命感和必胜的信心。(每点 2分,共 4,意思
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我把身子靠在那根大干
上,把背包架在老鸹窠里,把枪抱紧,望着堤坡那里”可知,“堤坡”是来犯之敌的必经之地,“望”这
细节描写,表现出“我”保卫家园时警惕和专注的心理,体现了“我”作为一名战士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由原文“我想到战斗在我们家乡的雪地里的同志们。我觉得肩头加上了很重的东西,我望着很远的西方”
可知,“西方”代指革命圣地,“望着西方”寄寓了我对革命的神圣使命感和必胜的信心,结尾点明了主旨,
这一细节刻画了一个坚定自信的革命战士的形象。
91)对父亲思念与关怀(牵挂,叮嘱……。理由:父亲来信中表达妻女的牵挂及生活斗环境的
艰苦2对目前家况的介绍及欣喜之情由:家里的生活变了,添了三亩地,新添楼,
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能干3目前的革命形势的介绍及乐观之情。理由:虽
摘要:

语文全解全析第1页(共8页)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课标I卷)语文·全解全析12367101112151820DBCBABEGACCAD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并在其指导下”错误。由原文第5段中“调查者在进入田野时,既带着充实的理论,又不被理论支配,就需要有充分的‘方法自觉’意识。所谓方法自觉,就是要在田野中保持强烈的反思意识,即我们在观察访谈一个人、在讨论追索一件事的时候,到底依靠运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工具。理论让我们看到的东西,既可能是深刻的本质,也可能是理论的偏见”可知,文中强调的是“不被理论支配”,而且理论也可能存在偏见,选...

展开>> 收起<<
语文-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课标I卷)(全解全析).pdf

共8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8 页 大小:919.27KB 格式:PDF 时间:2025-05-1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