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九省新高考通用)03(解析版)

2025-05-10 0 0 141.02KB 18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2024 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九省新高考专用)03
语 文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习近平大历史观的形成既有传统历史文化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
大历史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
史唯物主义,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要学会运用全面系统的方法去
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要辩证地看待、一分为二地看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
声”。习近平坚持唯物史观,对重大历史人物事件作出重大判断;坚持辩证法,对各历史
时期作出重大判断;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维护党和国家历史。这些充分彰显出习近平
大历史观的科学性。
大历史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
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将理论与现
实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大历史观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提供了科学指南,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勾勒了蓝图。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马克思主义也不
断发展,习近平大历史观也在更新,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互动中发展创新。
大历史观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进入 21 世纪,当今时代日益显现出特有的发展
开放性的特征。习近平大历史观面向中国和世界。习近平强调:“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
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
思路和办法。”正是基于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世界,以宽阔的眼光,既从现实又从
历史两个方面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把深远的历史思维贯穿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
在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方面取得了诸多历史性胜利。
党的十大以来,习近平高历史的功效作用,在多个重要场合就党史、新中国
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发表了系重要讲话,科学观地界阐释了历史
本质、规律和经验,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立高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观点
立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成部分。
(摘编自王伟、刘晋花《习近平大历史观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体历史的、观全面的、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
史。”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对我们好文艺评作也有的启示
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文非常注重文的“历史”价值,重艺所识到的历史内容”,
以,衡量品最高的标准就是“学的历史的”标准。文的思想价值、文化
价值、社会价值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历史认识的正性和深性,体现为把现实生活
的历史穿力。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活着的历史。文创作无论是对过去的
是对现实的反出来的都是一“历史”。中国人把杜甫诗称为“史”,因为
诗具高的历史价值,正面为面为史,史一体。可见,文就是一
化的、艺术化的“历史”,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观为什么别注重“历史”标准的原因
在。
“历史的”标准如此重要,自然就对文艺评提出了历史能力的要
果缺乏历史眼光和历史识,就不能对一部作的思想价值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定位
价值也就无所附丽。一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文创作中的出现,固然
某种狭隘的、偏激的历史观的影响裹挟,也不能不看到文艺评论在面对这一现
力,正发艺评论的能,原因就在于,“历史的”标准被悬或弱化,
单单倚重“学的”标准衡量难免陷入了修辞手法的析与细枝末节技艺探究
去了有的观把能力和有的思想力
就文创作而言,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文题材最丰富、历史意蕴最广阔、思想
内涵最矿藏,是全有理由产生性伟大作的。因为这个历史时期,是中华民
历“五千年未有之大变”的时代,任何局如此广泛而剧烈任何
革如此严峻而,从救亡命,从新到复兴,探索艰辛,曲折回环。有多
志士中外求索,有多少英雄儿女九死路蓝前赴后继。中华民族近代以来
觉醒抗争求索突围,从衰亡到复兴的折,从古向现代的变,是精神意志
鲜血灵魂谱写的“创世史”,是立新的生存、发展路和价值生死存亡
的大突围、大牺牲、大变,是全民族共同的命运。以不能教条地用西方的路、模式
和观来解中国近代历史,也不能用个人主义解历史。唯有坚持大历史观,方能
创作出“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
可见,正的历史观之于文创作如何准确历史内涵至关重要。也是从这个
,文创作和文艺评论“历史的”标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基
历史观,立“大历史观”,致广而尽精微
(摘编自文新达《创作和论要立“大历史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提高社会主义规律认识水平和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体现了大历史观的科学性。
B.把深远的历史思维贯穿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
C.杜甫的“诗史”现象,说明了文学艺术创作也是在写“史”,是艺术家感受和认识的
历史。
D.对于中国近代历史,教条地“西式化”解读和个人主义的解读,都是历史虚无主义式
解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阐述的“大历史观”,在材料二中从文艺创作和评论的角度得以具体体现。
B.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过曲折漫长的道路最终得以实现。
C.美学的历史的标准不可偏废,文艺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也是历史与美学的统一。
D.文艺评论工作者具有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对作品思想价值的分析可能会更加科学。
3.下列对文学作品的评论,最不符合衡量文艺作品最高标准的一项是(3分)
A.《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并赋予它新的义,美了红烛以“蜡成
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B.《荷花淀》以明丽流畅的笔描绘了一幅清卷,刻画勇敢抗日军民形
象,赞扬斗争精神
C.《雷雨》将错综复杂戏剧冲突置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理
解、对人性的探究与关
D.《记念刘珍君》于写中饱含表达了对者的痛惜,对动者的控诉
发人牺牲意义的思。
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4分)
5某电视台的“家乡风物目,准以“天柱山拍摄部纪录片结合材料观
为纪录片拍摄提出建。(6分)
答案1C 2B 3A
4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特别历史标准。坚持大历史观,创作出时代最恢宏的作品。
(每2分)
5①民族性和界性统一的角度: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全片中,弘扬中国精神;
同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掘天柱山的文化价值。美学角度:注重继承
弘扬美学精神,选取天柱山的典文化意象,赋予其更加明的特征和更的意
历史角度:用面、联系、发展的眼光将天柱山放到广阔而的历史时,对其在历
史文化中的位置、作用作出准确生动的体现。(每2分)
解析1.本题考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
A.“体现了大历史观的科学性”错误,曲解意。材料一“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能
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新的水平,不开辟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
展新境界”可,提高社会主义规律认识水平和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坚持历史
主义的结,不是大历史观科学性的现。
B.“把深远的历史思维贯穿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错误由原文“正是于时代性,
总书记放界,以宽阔的眼光,从现实从历史面更地了解外部世界,把
深远的历史思维贯穿于一路’倡议、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亚洲基础
施投资银行’等,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在动中国特色大国得了诸多
历史性胜利”可文说的是“把深远的历史思维贯穿于一路’倡议”。
D.“都是历史虚无主义式解读”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二“以不能教条地用西的道路、
式和观念来解读中国近代历史,也不能用个人主义解读这历史。有坚持大历史观,
能创作出‘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可,教条地“西式化”解读和个人主义的
解读是有于大历史观的,认这是历史虚无主义式解读,于文无据。
C
2.本题考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
B.“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指导我国……错误据材料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
折的,社会主义从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启示们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的一般原则,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可,应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经过曲折漫长的
道路最终得以实现”启示们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B
3.本题考学生分析论、论据和论证法的能
根据材料二可,衡量文艺作品最高的标准是“美学的历史的”标准,应注文艺的
“历史”价值,重视文艺“意识的历史内容”。
A.对《红烛》的评论并体现其“历史”价值。
B.“刻画勇敢抗日军民形象,赞扬斗争精神”体现了“历史”价值。
C.“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体现了“历史”价值。
D.“动者的控诉,也发人牺牲意义的思”体现了“历史”价值。
摘要: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九省新高考专用)03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大历史观的形成既有传统历史文化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大历史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历史和现实都...

展开>> 收起<<
语文-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九省新高考通用)03(解析版).docx

共18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8 页 大小:141.02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