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试卷(山东)(解析卷)

2025-05-06 0 0 1.42MB 13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山东省 2022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
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 尚法存礼 B. 尊法敬天 C. 崇德重法 D. 外儒内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说明法家主张用法治来治理国家;
“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说明法家主张君臣需要用礼仪来教育百姓,不然则不详。上述材料观点体
现法家用法制来治理国家,用礼节来教育百姓的思想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敬天,排除 B项;德
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材料强调的是法和礼,排除 C项;外儒内法是一种中国从汉代到
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排除 D项。故选 A项。
2. 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
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A. 农耕技术的推广 B. 商业交往的便利
C. 军事战争的需要 D. 礼乐制度的重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与书数、射御等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
战马对军队是非常重要的,故汉代设有专门的相马理论者,C项正确;农耕主要是铁犁牛耕,排除 C项;
汉代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不会因为商业而专门设立相马课,排除 B项;跟礼乐制度的重建无关,排除
D项。故选 C项。
3. 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异墓的纺织品和衣物 300 余件,江苏金坛周璃墓的衣物
50 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 108 号丝麻织品,兰溪南宋墓棉毯
西南宋周织衣州南宋赵泊澐墓纺织品 60 余件等。据此我们,宋代
A. 丝绸贸易兴盛 B. 纺织业中心位于南
C. 衣料材显变化 D. 纺织技超过北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是在福建、江苏、湖南、江西江,这些地
是在南,说明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丝绸贸易,排除 A项;宋
1| 13
衣料材没有发生变化,排除 C项;材料体现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无法得出纺织技超过北
,排除 D项。故选 B项。
4. 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监察御史进行考外,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御史巡按地方时有
浪费以劳等情。这规定
A. 保证监察规范有B. 监察御史权
C. 调中地方的关系 D. 拓宽地方监察渠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朝廷各地
监察御史进行考,同时要求地方御史巡按地方时的相关情
说明朝廷加强对监察御史的理,目的是保证监察规范有A项正确;材料是理不是制权
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调中地方的关系,排除 C项;材料是强对御史的理,没有涉及拓宽
地方监察渠道,排除 D项。故选 A项。
5. 1863 年,学者张斯桂在为《法》所序言中说“间观天下大,中善之四海
同、国来遐最勿可及已,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一今美师丁匙良器译此书,其望我
体其情而从其议也。一则是书大有于中用。以备筹边之一。”这反映了当
部分中国
A. 传统宗藩体制 B. 融入际社
C. 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D. 主张选择性吸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则是书大有于中用。以备筹边之一”可知,学者张斯桂认为《
法》对中国外交有,主张选择性吸收则,D项正确;A项内与材料“中善之
四海会同、国来遐最勿可及已,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不,排除 A项;材料体现
部分中国人力融入际社会,排除 B项;材料是强调选择性吸收则,而非导采用西方外交
制度,排除 C项。故选 D项。
6. 19 世纪 60~90 年代,清政府推行政,创办批近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政”,积极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在目的上的相同之
A. 求富救B. 实业C. D. 富民救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 60-90 年代运动1901 年“政”,清政府创办
业,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说明清政府希望些措施挽救统危机A项正确;实业
2| 13
国是 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 宣扬的、发展资本
义工商业(实业)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时间和,排除 B项;务派“以兵强国、
求富求富救国的目的,排除 C项;清政府的措施不是为了富民而是为了挽救统危机,排除 D
项。故选 A项。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在理农村纠纷中,与政府的工作人员
不是在农民或地主的方面”“一有关土地务的契约须依双方契约任何
有解之自”。作出这一定的时间是
A. 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 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不是在农民或地主的方面、一有关土地务的契约须依双方
契约任何有解之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战争期间,为结一以团结的力量
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农”,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是 1924 -1927 年,
土地政策是实现“耕者有其田”,排除 A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依靠贫雇农,合中农,农,
灭地级,变封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 B项;解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
土地所有制,实行农土地所有制,排除 D项。故选 C项。
8.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国家提供经援贷款外,与非国家广技术合
1974~1980 年,中国先后45国家签订了 100 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于与非
A. 建立经济B. 善非经济治理
C. 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 经济的建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国家提供经援贷款、非国家广技术合100 经济
术合作协定”可知,中国为非国家提供帮和合,有利于非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推
经济的建立,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经济织的成立,排除 A项;B述片
中国和非进行经济作也有利于中国经济治理制的善,排除 B项;有利于进发展中国家发展,
衡错误,排除 C项。故选 D项。
9. 如图1983~1993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导这一变化
主要因
3| 13
摘要:

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说明法家主张用法治来治理国家;“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说明法家主张君臣需要用礼仪来教育百姓,不然则不详。上述材料观点体现法家用法制来治理国家,用礼节来教育百姓的思想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敬天,排除B项;德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材料强调的是法和礼,排除C项;外儒内法是一种中国从汉代...

展开>> 收起<<
2022年高考历史试卷(山东)(解析卷).docx

共13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3 页 大小:1.42M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06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