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卷答案及解析

VIP免费
2025-04-04 0 0 758.16KB 13 页 5.9玖币
侵权投诉
- 1 -
2013 年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卷(解析)
1、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为并列结构,第一句介绍不同地域、民族对主食的共同追求,第二句介绍主食世界丰富多彩。由“处于不
同的地域,属于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风貌”以及“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等词句可知,文段强调主食
的多样性。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C
A、B、D 项均不全面,注意文段为并列结构,所选答案应全面涵盖文段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 C。
2、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前面两句话援引观点,后面两句为具体行动,是文段的重点。故本段文字主要意思是大学应重建大学精神,中
小学要正确培养新人。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D 表述准确,包含了这两点意思。
故正确答案为 D。
3、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第一句为主旨句,后两句是对主旨句的补充和说明。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A,A 准确地概括了主旨句。
文段中“自己创造”“可持续的发展”是并列的关系,并非互为属性,B 错误;由最后一句可知,C 表述错误,
快乐不能只是及时行乐;D 表述过于绝对。
故正确答案为 A。
4、本题考查中心理解。总结词“因而”后面是文段的重点。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B,其表述最为准确,体
现了在“正道直行”和“灵动如蛇”中把握平衡。
A 和 D 项都只讲了处世之道的一方面,不够全面,故排除;C 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到。
故正确答案为 B。
5、题考查中心理解。文中的关键字“熬”,文中指出,“懂得了‘熬’,说明他有信念,他有坚持,他有原
则”,所以我们只需找到和“熬”字表达同样含义的选项。同时,文段首句指出“这是中国式的隐忍”,结合
后文,“这”指代的就是“熬”。所以与隐忍、忍耐、坚持、坚强相关的选项均可。
C 项中“战胜任何困难”过于绝对,文段中体现的是国人的坚韧和不放弃,面对任何灾难都能坚持下去,而不
是“战胜”
故正确答案为 A。
6、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阐述的主体是王羲之的书法风格。阐述的内容:“雅逸之风、从容自得、真率灿漫、风流神韵、自信、超
逸”。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C,C 项概括最为全面。
故正确答案为 C。
7、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前两个分句的主干是对“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后一句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
用”是关键。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即为 D 项“聚乳酸合成研究中复合应用的新进展”。
故正确答案为 D。
8、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是总—分结构,首句即为主旨句。该句指出底特律的日趋没落带来的警示:产业
构过于单一,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差。后面一个分句具体说明了产业结构单一的具体表现。因此,结合
选项应该选择 C 项。
A 项只概括了一点,不全面;B 项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到底特律属于什么类型的城市D 项扩大了主体的概念,
文段只提到底特律的没落,并没有就其他城市进行描述。
故正确答案为 C。
9、由提问可知为细节判断题。第一句是作者的观点,之后分别对碳汇造林背景和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B 项正
确。
A、D 过于绝对;C 项用词“交通问题”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B。
10、由提问可知本题为标题选择题。文段为议论文文体,整体为分—总结构。文段指出了由于领导者过分重视
短期利润,导致企业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创新。结合选项,D 项表述与文段中心意思一致
A 项没有体现出文段的核心意思,只是论证过程中的一部分,文段讨论的是公司管理层的选择以及给公司带来
的后果,排除;B 项没有抓住文段重点,“哈佛商学院的报告”只是用于引出论题并非文段讨论主体,排除 B
项;C 项扩大了文段的主体范围,文段讨论的主体是美国公司而非所有的公司,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 2 -
11、白色的花并非不参与竞争,只是扬长避短,在香气上获得胜算,A 说法错误。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A
根据第四段“花的美是在上亿年的竞争中形成的,不美的都被淘汰了”可知,B、C 说法正确;由“它的美其
是一个计谋,用来招蜂引蝶,其背后其实是延续生命的旺盛愿望”可知,D 说法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A。
12、定位原文“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意在强调要有自己的个性,只有 D 项提到了个性。
故正确答案为 D。
13、文段为分—总结构,整个文段都是围绕“美与竞争力的关系”进行论述的。开始描述作者自己的经历,最
后得出结论,即美是一种竞争力;最后一段是对于“美是一种竞争力”的具体阐述。
故正确答案为 A。
14、文段中指出具体描述某一株花“香”是没有意义的,强调的是其抽象意义,而不是 C 项中的具体行为“人
的嗅觉难以具体判断”,C 表述理解有误。
故正确答案为 C。
15、文段没有讲到美育与德育的结合。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B,B 属于无中生有。
由作者带领学生出去欣赏美,引导学生思考美,做实验等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美学教育是十分重视的,A 可以推
出;由“我”带领学生去教师外面,感受、思考美,可以得出作者使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方式,C 可以推出;
由文段第四段,花运用形态与花香招蜂引蝶,延续生命,D 可以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 B。
16、本题考查虚词的应用。
第一空,考查必要条件关联词“只有……才……”,排除 C;
第二空,考查假设条件关联词“如果……就……”,排除 A、B;
第三空,“但”表转折,体现了“短缺”与“过剩”的相对立,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 D。
17、本题考查实词的应用。
第二空,根据感情色彩可排除“黯然”,首先排除 A;“岸然”是指严正或高傲貌,多形容人,和电机搭配不
当,排除 B。
第三空,“情缘”多指男女之间的缘分,不符合语境,而由“前来探望‘老友’”可知,“情谊”更为恰当,
排除 D。
故正确答案为 C。
18、本题考查实词的应用。
凸显:清楚的显露;突显:突出的显露;凸现:突出的显现;突现:突出的显现。
比较“显”和“现”,“显”侧重于由暗到明、由模糊到清晰,“现”侧重于由无到有;而“决策者的权力任
性”显然原本就是存在的,所以“显”更为合适,排除 A、C、D
故正确答案为 B。
19、本题考查实词的应用。
第三空,“山涧溪水”显然不能与“滔滔”搭配,排除 C。
第四空,“抹杀”语义过重,“抹去”更为合适,排除 B、D。
故正确答案为 A。
20、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应用。前两空以顿号为标志与“转嫁危机”构成近义并列,第一空,“兄弟阋墙”
比喻内部争斗,无法构成近义并列;“嫁祸于人”意为把灾祸、罪责等转移到别人身上;“以邻为壑”比喻嫁
祸于人或把困难、问题推给别人,均可与“转嫁危机”并列,排除 B 项。第二空,“转嫁危机”之后肯定不会
继续“害己”故排除 A、C 两项。锁定选项 D 项。以第三空验证,“道德”与“损人利己”这种不道德的行为
相呼应,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 D。
21、前两空,“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惊,通常搭配虚假的现象;“骇
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的话,通常搭配真实的现象。第一空搭配真实的报道,“骇人听闻”符合
文意,第二空搭配“虚假新闻”,“耸人听闻”符合文意,排除 A、D 两项
后两空,“不容置疑”指真实可信,无可怀疑。“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显然第四空为“不容置
喙”,与“指手画脚”对应,排除 C 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22、本题考查成语的应用。第二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固定的搭配,排除 A、B、D 三项。第三空,“敏
锐多思”与“常制造深度话题”对应,“从不袖手旁观”与“参与度较高”对应。
故正确答案为 C。
23、本题考查虚词的应用。
第二空,前后显然是递进关系,排除 C、D。
第三空,最后一句话涉及到的“立体化结构”与前文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 A
- 3 -
第一空,“如果”表假设,指出了使用的可能性,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 B。
24、本题考查成语的应用。
第一空,这种“天象大戏”显然是很少见的,“千载难逢”符合语境,排除 B、C。
第二空,“利己”是本能,是普遍现象,“因人而异”与这种说法矛盾,排除 A
故正确答案为 D。
25、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应用。
第一空,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红极一时:指在一段时间内受
追捧。
第三空,江郎才尽: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
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第三空用江郎才尽更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 B。
注释:中原网-郑州日报文段中作者用的是 B 项:炙手可热 底蕴 江郎才尽 贻笑大方。按照本意“炙手
可热”来形容当红人物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但是近几年一些媒体、娱乐节目等经常用这个词来形容某个很受欢
迎、极具影响力的当红明星,完全背离其本义。属于病句用法。
26、正能量”是指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而“斤斤计较”显然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不应为
正能量,运用不够贴切。
故正确答案为 D。
27、只有 A 中全部解释正确。
“声气”指说话时的语气、语调,也指消息、信息,B 中解释错误,排除 B;“临危授命”是指在危急关头勇于
献出生命。,C 中解释错误,排除 C;D 中“虚辞”是指浮夸不实的言语与实词相对的应为“虚词”,排除 D。
故正确答案为 A。
28、A 中缺谓语应为“各国均将……写入宪法B 中句式杂糅,“的技术”应删除;D 中动宾搭配不当,“推
行”与“服务忌语”搭配不当。
故正确答案为 C。
29、只有 B 没有语病
A 项双主语“他”多余造成指代不明C 项句式杂糅,应去“的原因”D 项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
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故正确答案为 B。
30、③④应当相连,构成转折关系,排除 A;①和⑤应相连,⑤是对①的解释,排除 B、D。
故正确答案为 C。
31、只有 D 没有歧义
A 项“判若两人”主语指代不明;B 项“好说话有歧义,一种理解是爱说话”,一种是理解是“容易交流
处”;C 项“两张”有歧义,可以理解为“往返一共两张机票”,也可以理解为“包括往返四张机票”。
故正确答案为 D。
32、本题考查成语用法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C,C 项,如数家珍指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符合语境
A 项,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语境为分厂厂长,不恰当;B 项,不可理喻指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含贬义,不符合句子语境;D 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题干中主语为“前程”,不
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 C。
33、D 项歇后语不符合语境,前半句指出工具已经准备好了,那么歇后语应当强调的是数量很多,而多多益善
是指越多越好,用在尚未准备的阶段更为合适,属于使用不当。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
A 项歇后语书写有误,应为“马尾穿(拴)豆腐——提不起来”,但题干中的写法也经常被提到,不属于使用不
当,是强干扰项。
故正确答案为 D。
34、中应为“对汉字的使用存在……现象”;
④搭配不当,“损坏”的对象是实物,不能是“优美和纯洁”这样的抽象事物,可改为“破坏”;
⑦成分残缺,应为“可供读者查考”。
故正确答案为 D。
35、顶真,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个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文段中没有出现顶真的修辞手法,排除 A、C、D。
故正确答案为 B。
36、原数列为递推数列
相邻两项中后项与前项之差的 3 倍等于下一项,具体规律如下
摘要:

-1-2013年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卷(解析)1、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为并列结构,第一句介绍不同地域、民族对主食的共同追求,第二句介绍主食世界丰富多彩。由“处于不同的地域,属于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风貌”以及“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等词句可知,文段强调主食的多样性。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A、B、D项均不全面,注意文段为并列结构,所选答案应全面涵盖文段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2、本题为中心理解题。前面两句话援引观点,后面两句为具体行动,是文段的重点。故本段文字主要意思是大学应重建大学精神,中小学要正确培养新人。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D表述准确,包含了这两点意思。故正确答案为D。3、本...

展开>> 收起<<
2013年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卷答案及解析.pdf

共13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研究生考试 价格:5.9玖币 属性:13 页 大小:758.16KB 格式:PDF 时间:2025-04-04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