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试卷(海南)(解析卷)

2025-05-17 0 0 775.5KB 20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历史
第Ⅰ卷
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图 1 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A.商
B.周
C.秦
D.唐
【答案】D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对外贸易•丝绸之路
【名师点睛】本题以唐代铜镜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
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葡萄、苜蓿等农作
物的传入,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本题契合当今“一带一路”的热点问题,
历史高考一般通过隐性的方式考查热点,这要求我们老师在把握热点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考查的形式和
载体。
2. 中国古代书 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答案】B
【解析】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政治的体现,服务于政治。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下令
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等。“书同文”,把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
化的交流,也达到了巩固统一的目的。所以本题答案为 B 项。隶书、楷书和行书都出现在小篆之后,并
且不是国家强力推行的字体,故 A 项、C 项和 D 项错误。
1 | 20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古代书法艺术
【名师点睛】本题以小篆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秦朝统一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能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文化的统一可以巩固
政治的统一。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大力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以巩固统一。本题考查了历史长效
热点——国家统一,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不能偏离主干知识,特别意把握历史长效热点。
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
”作为政的境界。这一现
A.宗族关系已成为政的基础 B.“家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核主依据民本思想 D.民之具有共同政治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早期政治制法制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对官员称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法制影响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
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法制的作用有:凝聚宗族防止内纷争,强化王权保证王权
定。法制的点有:与表里建立封建政治结构;家国同的国家结构;注重庭建
,提倡尊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法制的消极影响强调家本位,过分重视情关
,人为地划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约束等。法制属于主干知识,是历史高考的
考点,这启示我们复习备一定要把握主干知识,吃透高考高考点。
4.孟子扬孔子开创的学,主张涵养浩然”,倡导“富不能贫贱不能威武不能”,
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力完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
C.突破礼束缚 D.于反抗专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浩然”、“富不能贫贱不能威武不能”等思想
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材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反对礼教束缚
及主张抗专制制等,这些主张属于明清思想家们的主张,故 B 项、C 项和 D 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争鸣孟子
【名师点睛】本题以孟子思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
2 | 20
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代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是古代中国传统流思想的演变,这
一知识点主干知识,契合“一点四面”的高考指导思想,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知识点是高考的高考点,我们必须重视
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功臣,并定“非刘氏”。这
明刘邦推行分制意在
A.强对方的制 B 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答案】C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西政治制国并行制
【名师点睛】本题以刘邦推行分制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西政治制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
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西汉初刘邦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在推行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
姓王,形成了独特的“国并行制”,结果来地力过大,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中央削藩酿
成了“七国之”。本题考生易选 A 项,解题的关键是把握题目选项的逻辑关系,“意在”示目的,
确保皇位的固”当然比强对方的制”切和要,所以选C 项。
6.北魏时《齐民要术》总结出一个体农副兼营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强调农
不要过度扩种面,“少好,不可多”。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求农业收益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体的制农的进
D.人口与土地尖锐矛盾导致耕式的转变
【答案】A
【解析】 “少好,不可多说明古代精耕细求的是农业收益大化,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
精耕细作农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 B 项错误以小农经济为体的精耕模式推动了农的进
,故 C 项错误不能反出人地矛盾转变影响,故 D 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精耕细作的生产模
【名师点睛】本题以《齐民要术总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解和认识,
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通过现认识物本的能力。精耕细作的目的是通
3 | 20
违规内容,禁止显示
摘要: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历史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A.商B.周C.秦D.唐【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名师点睛】本题以唐代铜镜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葡萄、苜蓿等农作物的传入,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本题契合当今“一带一路”的热点问题,历史高考一般通过隐性的方式考查热点,这要...

展开>> 收起<<
2016年高考历史试卷(海南)(解析卷).doc

共20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20 页 大小:775.5KB 格式:DOC 时间:2025-05-17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20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