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历史试卷(北京)(解析卷)

2025-05-17 0 0 216KB 16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2013 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4分)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
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
□、□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以碑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的掌握,
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周没有县制,汉唐不符合“始为县”,变七国为一国,并四海,行县
制,符合这些要素的只有秦。本题是考查中国古代各朝代的特征。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解题的关键在于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2.(4分)如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1 | 16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考点】1R: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K9:孝文帝迁都洛阳;ZA历史文化常识
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王朝都城的变迁。考解决查学生识图、运用所学知识问
题的能力。
【解答】西汉的都城是长安(今陕西西安);北魏的都城先是平城(今山西大
同)、后经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北宋的都城东京(今河
南开封);南宋的都城为临安(今浙江杭州),明太祖的都城是应天(今江
苏南京)。图中①是西安,②是开封,③是北京,④是杭州。故正确答案为
C
故选:C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识图。还需各个朝代都城的空间把握。
 
3.(4分)1985 ,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
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2 | 16
【考点】52新航路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和荷兰对外殖民扩张的时间。
【解答】青花瓷最早现在元朝;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新航路
世纪(荷兰被为“17 世纪的海上马车夫”),相对应的在中国的朝代
末清初(清统治建立是在 1644 年)。
故选:C
【点评】学生对青花瓷现的时间、新航路及荷兰对外扩张
相关史时间的记忆
 
4.(4分)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下列吸收外来文化阐释儒
家思想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文化主流思想。考查古代思想
内容和特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运用能力。
【解答】春秋繁露》是汉代董仲舒要是吸收阴
思想改造儒学的产物;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形成学;《儒林外史》是明清时期的小说述的是被迫害
知识分的是明清时期的封建假道学,没有及到外来文化素;
孔子改制考》是有为为了减少阻力,把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政治相结
合在了一因此②④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中的时间制和内容限制,特吸收外来
化。
 
5.(4分)下列各项史与结论之逻辑正确的是(  )
A宋代发明了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版印制技术基本不
3 | 16
再使
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市制
C19 世纪中期,国生活资料及生产
口占进口总额95%50%工业
品销往
经成为典型外向型
D19511955 年,苏农业投资由
200 亿卢长到 409 亿卢
联工农业局面得
AA BB CC DD
【考点】2M唐时期的商业3B: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
58工业革命CA林模式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城市,工业革命林模
相关知识。考查通过中国古代的科技、城市,工业革命和苏联斯
知识点的材料和结逻辑。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析和所学
知识探讨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A版印刷术“不使用,其实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应除。
B在“普遍实市制”,应除。
D工农业并没有变,应除。
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从材料中也可看出英
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判断经成为典型外向型
符合史,故 C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要与结论之逻辑系进行正确判断
力的考查题。解读此题,明确史与结论之间的正确逻辑
明确我们思维经常错误才到正确的解题,正确的思维既
不能偷换概念又不能以偏概全
目前督促历史知识的记忆历史结
故史论之间的系何为正确错误是中学历史学相对薄弱
问题,而这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必然涉及到的问题,解决之道需要中学
4 | 16
摘要:

2013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4分)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碑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解答】周没有县制,汉唐不符合“始为县”,变七国为一国,并四海,行县制,符合这些要素的只有秦。本题是考查中国古代各朝代的特征。故选:B。【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

展开>> 收起<<
2013年高考历史试卷(北京)(解析卷).doc

共16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6 页 大小:216KB 格式:DOC 时间:2025-05-17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