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2025-05-14
0
0
704.29KB
36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或zhixing16881
专题 05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1-2024 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司空曙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4. 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
5. 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
【答案】
4. 分别的时间:平明。分别的地点:渝州津亭。赠别的对象:韦判官。
5. 分别前:畅快。分别后:惆怅。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平明分手空江转”意思是:天亮时我们分别,只见空荡曲折的江流漂向远方。“平明”表时间,指天刚
亮时。可知,分别的时间是:平明。
“红烛津亭夜见君”意思是:夜晚红烛高照,在津亭见到了你。结合题目“发渝州却寄韦判官”中的“发
渝州”,可知,分别的地点是:渝州津亭。
根据题目“发渝州却寄韦判官”中的“寄韦判官”可知,赠别的对象是:韦判官。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根据前两句“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写诗人在红烛高烧的津亭与友人临别相会,繁音促节的
管弦之声,纷然交响,为两人助兴,可知,情感是畅快;
根据后两句“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写诗人天亮与韦判官分别,空荡曲折的江流漂向远方,
巴山蜀水,江空人孤,只有那回荡在云天水际的凄哀的猿声。那时刻,一如渔歌所唱出的:“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留给诗人的将是满怀的凄凉和哀伤。可知,感情是惆怅。
【2-2023 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遥碧亭
杨杰
幽鸟①无心去又还,迢迢②湖水出东关③。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④。
[注]①幽鸟:鸣声幽雅的鸟。②迢迢:水流绵长的样子。③东关:关隘名。④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
重山外山:日暮云还,恋山不动,远望如山外又添一山。
4.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5. 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或zhixing16881
【答案】
4. 第一问:幽鸟、湖水、暮云、重山等。
第二问: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和闲适自得之情。
5. 示例:比我更喜欢这湖光山色的,是暮云,它悠游、低回、停驻,在山的后面呆呆地依偎成了一重温
柔的新山。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分析。
第一问:结合“幽鸟无心去又还,迢迢湖水出东关。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句可知,写了幽
鸟、湖水、暮云、重山等。
第二问。这首诗的大意是:从幽深林中无心飞去的鸟儿,不知为什么又飞了回来。但见茫茫碧绿湖水,远
远地流出东关之外。也许是暮云留恋这秀丽的青山,在山边不再飞动,远远望去,好像是山外又添青山一
重。暮云本无情,诗人却想象其有情,不然为何不飞动呢?把轻浮流动的云写得如此深沉凝重,别有一种
韵味。幽鸟去又还,暮云飞不动,这些景物都富有人情,从侧面烘托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闲适自得之
情。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句的意思是:也许是暮云留恋这秀丽的青山,在山边不再飞动,远
远望去,好像是山外又添青山一重。夕阳落山,暮色渐重。天边的云彩好象留恋这美丽的晚景似的纹丝不
动,在那远山之外似乎又增加了一层山峦一般。诗句描状暮色中的白云。暮云本无情,诗人却想象其有情,
不然为何不飞动呢?正因其不动,才会有后句,使人错认是一层远山。把轻浮流动的云写得如此深沉凝重,
别有一种韵味。从后句又可看出云在天边地平线上不高之处悠游、徘徊,其形状起伏不平,仪态万千,像
一重新的山一样。
【3-2022 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序写时间,地点及词人出游的独特感受,交代写作缘由。
B. 从“吟啸且徐行”中可以想见沙湖道上词人率性洒脱的情貌。
C.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表达词人对权贵的蔑视与抗争。
D. 这首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
5.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对天气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
4. C
5. “风雨”“晴”喻指人生逆境与顺境,不论雨天晴天、逆境顺境,旷达的词人都能坦然接受。
【解析】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或zhixing16881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的理解与分析。
C.“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
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本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意思是: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
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
深感狼狈,但苏轼自己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萧瑟”“风雨”在此喻指作者人
生中所遇的坎坷,喻指作者仕途不顺;联系“山头斜照却相迎”可知,风雨过后阳光自会到来,道出了词
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
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磨难)”定会过去 ,“晴天(美好)”终会到来,作者能够积极地面对
人生的磨练,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4-2021 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卜算子”为词牌的词,形式以五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
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C.词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
D.词以独特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
【答案】
6.C
7.【示例】“碾作尘”喻指作者屡遭挫折,“香如故”突出强调其心志始终如一。这两句作者以梅自比,
表现不惧厄运、坚持正义的精神。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作者以‘妒’写梅”理解不准确,“妒”是指百花的嫉妒,而不是梅,梅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的,
它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一任群花去嫉妒。
故选 C。
7.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诗句,“零落”“成泥”,写出梅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纷纷凋落了,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
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梅的这种遭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或zhixing16881
遇和诗人是很像的。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
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种处境和梅被摧残极其相似。
“只有香如故”,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
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梅的这种高洁坚贞也像极了作者。作者在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
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梅如出一辙,本词作者以梅自喻、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
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所以此句正是作者的人格写照。
【5-2020 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9.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8.D
9.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
的愁绪。
【解析】
8.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运用了视觉和听觉描写;《夜
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运用视觉描写,“不知何处吹芦管”运用听觉
描写,故第二首诗只有视觉和听觉描写。故 D 错误,选 D。
9.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可知,这里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把月亮拟人化,月亮成为了知心人,带着自己对友人的关心、牵挂,一直
伴随着友人,表达了作者友人的思念和牵挂。(2)《夜上受降城闻笛》。结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
城外月如霜”可知,运用比喻修辞,把月光比成霜,把沙子比成雪,渲染悲凉的氛围,突出了边塞的苦寒。
结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从听觉角度,正面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故整首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或zhixing16881
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1.(2024•泉港区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①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公元 818年)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江州司马。②杏园:
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题的中心语是“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显然是“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B.前两联都写了八月十五的月夜,表现的却是诗人今昔身处两地的不同感受。
C.颈联写了诗人“望乡”“见月”的动作情态以及由此而生心理情感的起伏。
D.尾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昨风”“清光”虽然“似往年”却“无人会”。
(2)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D
(2)今昔殊异对比,慨叹物是人非,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孤苦的心情。
【解析】
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
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
怀。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BC.正确;
D.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尾联“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意思是:昨晚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
今夜月光还和去年一样清凉。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语意含蓄,耐人寻味,流露出诗人贬谪后凄苦怅惘的
人生感慨。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根据首联“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写昔年中秋热闹的场面,与尾联中的“今夜清光似往
年”写对往年的回忆,都表达了诗人的怀旧之情;根据“八月十五”的特定时间及颈联“西北望乡何处是 ,
东南见月几回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结合写作背景,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分析,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其昔日的觥筹交错与今年被
贬谪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慨叹物是人非,抒发了被贬后而产生的愁闷、惆怅、
失落等感情。
摘要:
展开>>
收起<<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或zhixing16881专题05古诗词鉴赏(解析版)【1-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发渝州却寄韦判官司空曙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4.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5.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答案】4.分别的时间:平明。分别的地点:渝州津亭。赠别的对象:韦判官。5.分别前:畅快。分别后:惆怅。【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平明分手空江转”意思是:天亮时我们分别,只见空荡曲折的江流漂向远方。“平明”表时间,指天刚亮时。可知,...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关推荐
-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附件)VIP免费
2024-11-15 11 -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动员预付款银行保证书)VIP免费
2024-11-15 9 -
工程建设招标设标合同条件(第1部分)VIP免费
2024-11-15 9 -
工程建设招标设标合同合同条件(第3部分)VIP免费
2024-11-15 8 -
工程建设招标设标合同合同条件(第2部分)VIP免费
2024-11-15 9 -
工程建设监理委托合同VIP免费
2024-11-15 10 -
工程建设监理合同标准条件VIP免费
2024-11-15 7 -
工程技术资料目录VIP免费
2024-11-15 10 -
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合同VIP免费
2024-11-15 10 -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投标邀请书)VIP免费
2024-11-15 31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36 页
大小:704.29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4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6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