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试卷(重庆)(解析卷)

2025-05-06 0 0 508.84KB 13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2022 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
“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
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
A. 墨家 B. 兵家 C. 儒家 D. 法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文献观点“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的意思是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
德行的人。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产生并发展,儒学“崇德”,主张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主张
“为政以德”“德治”等等,所以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儒学,C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
非攻等,其主张与文献观点不太一致,排除 A项;兵家内容主要是战争和治兵经验、战略战术等,与文献
观点不太一致,排除 B项;法家最大的特点是主张严刑峻法,与文献观点不太一致,排除 D项。故选 C项。
+q3076067874144256
2. 考古表明,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坑墓为
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
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这反映出西汉中期( )
A
.
蜀地墓葬出现平民化趋势 B. 蜀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文化中
C. 蜀地经济实力与关中相当 D. 蜀文化与关中文化交流有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
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
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可知,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至西汉中期,
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说明蜀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并融入汉文化之
中,B项正确;西汉中期,蜀文化融入汉文化之中,而非平民化趋势,排除 A项;根据蜀地墓葬的变化,
无法判定其经济实力状况,排除 C项;两地文化的融合,说明文化交流密切,而非有限,排除 D项。故选
B项。
3. 唐代宗始设枢密使,“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受表奏于内中进呈人主
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据可知,当时的枢密使( )
A. 主要负责军事事务 B. 类似皇帝秘书机构
1 | 13
C. 地位在中书D. 下属机构较完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其职掌惟受表奏于内中进呈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可知
枢密使是在皇帝相之间起下达上传”的中间环节作用,转呈奏章,并传达给中书门下
此类似秘书机构B项正确;枢密使到宋朝才负责军事,排除 A项;唐枢密使还未成为国家政治行政
机构,地位在中书,排除 C项;材料强调枢密使的职,并未涉及下属机构,排除 D项。故选 B
项。
4. 北宋封商孙赐号酒馆侍者,“实不,主人爱之,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
大,图画于壁间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人趋之。之,开正建楼
”。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
A. 阶层壮B. 学思想
C. 制度流行 D. 抑商策加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其大,图画于壁间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人趋之”可
知,孙赐号的这种经营风格迎封城庞官僚士消费趣味,反映了北宋时期阶层壮大,
A项正确;南宋时期,学思想行,排除 B项;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坊制度被打破,排除 C项;
宋朝抑商有所松弛,排除 D项。故选 A项。
5. 朱熹说:“天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之。”以与这句话核心
点最近的是( )
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也。”
C. “如麻麦稻梁时种,;地之,地之厚薄此宜植亦皆有理。”
D. 学而不天理、明人讲圣言、通故,乃兀然存心于木、一用之
问?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天下万事万物都遵循天理,天理精深的意蕴都已经包含圣贤们著作
里了,所以可以通过读他们的书去理,朱熹核心观点为万事万物均遵循天理,可以通过读圣贤书的方
求得天理,“学而不天理、明人讲圣言、通故,乃兀然存心于木、一用之
问?万事万物都蕴含着天理,学目标于穷天理、明人讲圣言、通故,
2 | 13
目标是要求得天理,这与材料中朱熹核心观点近,D项正确;“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
陆王心学的内容,陆王心为理在中,这与朱熹认为的“天物莫不有理”观点不相,排除 A项;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也”强调人的自然欲求,是对朱熹天理,”的判,
程朱理学强调“天理,”,排除 B项;“如麻麦稻梁时种,;地之,地
厚薄此宜植亦皆有理”为理在万事万物之中,但涉及何求理的题,排除 C
项。故选 D项。
6. 王祯《农记载:“中国自桑土既,惟以茧纩不知木之为用。自海南
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至南北混一之商贩于此服被广。”由此可知,
时( )
A. 开始向北传播 B. 商贾对外大宗棉布
C. 丝绸及棉布 D. 国家促进棉布流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自桑土既,惟以茧纩不知木之为用。自海南
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至南北混一之商贩于此服被广。”可知,王祯《农
记载了棉花的普及黄婆改进纺织技棉布海南逐渐国的过程,说明元朝时,
国家的一有利于棉布国流行,D项正确;材料中现木传播,排除 A项;材料中
涉及对外大宗棉布信息,排除 B项;材料中丝绸棉布,排除 C项。故选 D项。
7. 条约换约前夕国某报刊登幅漫(如),又附评论称:“中国,如完全
是个……战争影响正占场权力的占,显规模很大。”这些信息反映
出( )
A. 战争是为占中国市B. 三国涉还是因
C. 条约增等要合西方D. 出成为侵华形式
【答案】C
【解析】
3 | 13
摘要:

2022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A.墨家B.兵家C.儒家D.法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文献观“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的意思是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产生并发展,儒学“崇德”,主张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主张“为政以德”“德治”等等,所以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儒学,C项正确;墨家主张兼...

展开>> 收起<<
2022年高考历史试卷(重庆)(解析卷).docx

共13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3 页 大小:508.84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06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