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答案:(1)主张征实,尖锐批判“华而不实,伪而不真”的文风。(2)重视文章的社会教化作用,要求文人要负起“劝善惩恶”、“匡济薄
俗”的任务,不能只为“调墨弄笔”、“美丽之观”。(3)强调文章形式要服从于内容,与内容相统一。(4)主张用通俗晓畅的语言为文。(5)
参考答案: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又是汉赋的代表。汉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看:第一
个阶段是从汉初到武帝即位。这一阶段流行骚体赋,贾谊是其代表作家,大赋也开始形成,出现了枚乘的《七发》。此时辞赋创作中心不在
朝廷而在藩国。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此期大赋创作最为兴盛,著名的汉赋四大家皆出此期,骚赋和小赋创作无法与之相比,但
亦未中止。第三个阶段从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这是大赋衰微期,抒情小赋的勃兴期,直启魏晋的抒情赋创作。
参考答案:汉大赋的成因有多种因素:(1)春秋以来思维的精细化、“渐尚骋辞”的语言自觉、追求大、全、气势力量的审美意识,汉帝国的
强盛和汉代帝王、藩侯的爱好提倡,是影响其产生的文学之外的历史和现实因素。(2)从文学渊源看,《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
尤其是纵横家说辞、俳优讽谏之语等,都给汉大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
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4)主旨则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
(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正文(主客彼此夸耀)、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
试论《天子游猎赋》的主题及其在汉赋史上的地位。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天子游猎赋》前后两部分主题是统一的,即反对奢侈,崇尚节俭,抑诸侯而尊天子,维护汉帝国的统一。其间又有对人民生产、
生活的关心,及对天子功德、帝国昌盛气象与风貌的热情歌颂。
《天子游猎赋》在汉赋史上的地位:(1)确立了汉大赋虚构人物、设为问答、铺张扬厉的体制;(2)奠定了大赋讽劝兼杂、“劝百讽一”的
主题模式;(3)其体制成为后世赋家学习模仿的典范。
张衡《二京赋》和班固《两都赋》在写作上有何不同?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二京赋》是模仿班固《两都赋》创作的,但又力图超过它。其不同主要表现在:(1)创作主旨不尽相同。《两都赋》以歌颂东
汉“法度”为主,《二京赋》主旨则首在讽谏天子、各级官吏及富商的“逾侈”,对美丽、富饶、强盛、繁荣的汉帝国的歌颂与之相比是次要的。
(2)其描写内容比《两都赋》进一步扩大,除写京都及帝王贵族生活外,还描写了一些风俗民情、文化艺术,如《西京赋》就描写了商贾、
游侠、辩士的活动以及杂技艺术表演等。(3)其它如结构更加宏伟,构思更加精巧,气势较为雄健,辞藻较为华丽,铺展尤甚,语加峭拔等,
1、谈谈司马迁的家世、生平遭遇与《史记》创作的关系。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史官家世使他有一种创作史书的使命感和深厚的史官文化积淀;(2)少年的从师学习及青壮年的游历与仕宦,使他思想系
统,视野开阔,知识渊博通达,为《史记》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3)其父的临终嘱托和孔子的榜样作用,激励了其创作使命感和自信心;
(4)史官身份及皇家图书的便利;(5)李陵之祸对他生死观和思想感情的改变,使他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感情更加枝猎激愤。
2、简述《史记》创作的目的、体例及主要内容。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史记》创作的目的,据司马迁自言,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寄托理想、抒发愤懑。
体例:由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体组成。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五体之外,互见法和“君子曰”的评论也是《史记》重
主要内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12 本纪主要叙述帝王事迹,10 表是各代的
历史大事记,8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史,30 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70 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
不同阶层的人物的传记。司马迁是以史家的实录精神写作《史记》的,它如实的记录了上古到汉各阶层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人物的生平活动,
内容极为丰富生动,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暴露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首先表现在对最高统治者帝王丑恶面目的暴露,
如刘邦。其次,是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以利相合的丑恶行径及骄奢荒淫揭露批判,如《吕太后本纪》写刘邦死后,吕雉对争立太子的
政敌戚姬及赵王如意母子残害。再次,是对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和谀儒的丑态也进行了暴露和谴责,如王温舒、叔孙通和公孙弘是这方面得
代表。《史记》还记录了一些“明君”“贤臣”和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历史贡献和优秀品质。此外,《史记》还描写了一
些中下层人物,如振人之急、然诺必诚的朱家、郭解、剧孟,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聂政、荆轲、专诸、豫让,乃至以其物质劳动和精神劳
动贡献于社会人生者,凡其立身行事情操高尚者,作者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由衷赞扬。
参考答案:《史记》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
有典型性。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
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
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是《滑
稽列传》,其中的人物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3)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
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
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4)刚柔相济,以刚为
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这主要表
现在: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内容奇伟,惊心动魄;气势凌厉,一泻千里。(5)结构和语言。《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伟,人物传记的结构,
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见。
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
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
毛遂自荐之语,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的不同表现。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
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富于表现力。
4、《史记》与《汉书》在写作上有何不同?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司马迁是私修史书,思想开阔,站在人性、民主性立场上审视社会历史,敢于大胆批评汉高祖的凶残和汉武帝的专制独裁;
班固是奉旨修书,受儒家思想和神学迷信的影响较深,往往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2)体例上有所不同,《汉书》将《史
记》的五体体例改变为四体,改“书”为“志”,并“世家”入“传”。(3)与《史记》相比,《汉书》更具有学术性,更注重整体、大节,重视给
学者立传,注重考察学术源流和收录经世之文,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些偏颇之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加公允。(4)《汉书》具有学者之文的
特点,叙事简练整饬,详赡严密,雍容典雅,语言简洁规范,辞赡韵远,不像《史记》那么骀荡疏宕,生动鲜明,感情浓烈,气势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