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语文答案

2025-05-18
0
0
420.24KB
7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1 页(
共7页)】
2024 届高三4月大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
提示及评分细则
1.
【
答案】
D
【
解析】
原文说的是“
实现了这一诗学形式的现代转型”,
而不是整体的中国传统诗学,
此处属
于张冠李戴.
2.
【
答案】
A
【
解析】
原文开头第一段说的是从传统寻求创 新 是 当 前 美学使命,
结尾说的 是 当务之 急,
都是
说接通现代诗学的中国血脉,
从传统寻求创新是当前紧迫的任务,
而不是说主要途径,
此处属
于歪曲文意.
3.
【
答案】
D
【
解析】
本文中心观点在于第一段所言:
在与比较西方诗学比较中,
对中国诗学进行辩证反思,
从传统寻求创新.A项可以从反面论证现代诗学要秉承传统,
B
、
C两项可以从中西结合来论
证现代诗学的创新,
D项主要是指出唐人多写诗而不论诗,
论诗多出于宋人,
与从传统寻求创
新的中心观点距离太远.
4.
【
答案】
B
【
解析】
A处之前是论据,
紧跟着的是对论据 的 分 析,
衔接自然,
不存在欠缺,
C
,
D两处的衔接
是最早可以排除的,
就“
禅学的核心就是‘
悟’”
的“
就是”
而言,
衔接 B处未完的论述,
并且“
中
国诗学的核心也在这个‘
悟’
字上”
带有一种总结意味,
适合放在句末.
5.
【
答案】
①清代诗学传承了中国传统诗学具有领悟性的特点(
或者艺术性的特点),
如“
千古诗
人推杜浣花”
呈现出诗话作者的主观 色 彩;
②运用模糊的类概念,
如“
诗之基”
解释为“
人之胸
襟”
这样抽象的概念(
用“
如时雨一过,
天娇百物”
这样生动的诗歌一般的类概念来解说“
有胸
怀以为基”);
③清代诗学的逻辑性,
明确性(
理论性)
有所体现,
如出现“
诗之基”
这样的明确的
理论概念,
使用了先明确理论概念,
再举例分析的演绎分析的方式.
【
评分参考】
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6.
【
答案】
B
【
解析】
我岔开话题的原 因 是觉 得 弟 弟 不 理 解 自 己,
自己也不想回家,
而 非 “
更关心弟弟的生
活”.
7.
【
答案】
D
【
解析】“
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
这句话暗示,
我和弟弟的渺小是指在
父亲的威逼面前感到无能为力.
8.
【
答案】
①第一处:
弟弟的眼睛里流露出对我的关爱,
看到我“
领口脱着毛的外衣”
担心我冷,
猜
测我内心“
孤寂”,
希望我回家.②第二处:
弟弟眼睛里的内涵最为丰富,
是前四处情感的叠
{#{QQABKQwEgggIAJIAABhCUQXwCEAQkACCAIoGQEAMIAAByRFABAA=}#}
【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2 页(
共7页)】
加,
有对我“
飘流”
在外的关爱、
同情,
有希望我回家的期待,
有对我拒绝回家的不理解和无奈.
【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关键语句 丰 富 意 蕴的能力.第一处,
是“
我把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搭
在衣架上”,
弟弟说了“
天冷了吧!并且也太孤寂了,
你还是回家的好”
这句话之后,
第一次出
现这句话,
根据语境,
不难得出答案.第二处,
所处的位置是小说的结尾,
带有总结意味,
是前
四次情感的叠加,
根据语境梳理综合即可.
【
评分参考】
第①点内涵1分,
分析1分.第②点“
关心”“
期待”“
不理解”
各1分,
意思对即可.
9.
【
答案】
①本文描写我在初冬时节与弟弟偶遇,
一起喝咖啡,
弟弟劝我回家,
最后彼此告别的故
事,
有情节,
有环境,
具有小说这一叙事文学的特点.②本文 虽 有 情节,
但带散文式的自由和
洒脱,
并不在乎环环相扣、
跌宕起 伏;
虽有人物,
也并不着 意 对 人 物性 格 的 刻画.③语言饱含
诗意,
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注重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如用“
离了岸的海水”
来形容自己“
飘流
久了的心情”,
如用“
荒败”
修饰告别的地点“
枣树园”
等等.
【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
散文、
诗歌这三种文体的初步认识能力以及多向拓展能力.题干中
“
她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
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
这句话,
暗示从这三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组织答案,
根据有关小说、
散文、
诗歌的文体知识,
逐点写出即可.
【
评分参考】
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10.
【
答案】
BEG
【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包括对实词的理解、
句式的运用,
文意把握、
文
言语感等.两句“
虽有”
并行,
故E、
G处须断开;“
彼隐公之心”
充当主语,
主语后的B处可断
开,
是语速稍作舒缓.
11.
【
答案】
D
【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
关键词语的能力.两个“
回”
字均是使动用法,
且意
思相同.
12.
【
答案】
D
【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其
进谏内容和方式有失偏颇”
理解错误,
据原文可知,
吕祖谦认为“
进谏之道”
境界有三,
臧僖伯
所谏只是落了下乘,
并未失于偏颇.
13.
【
答案】(
1
)(
如果)
鸟兽的肉不能用于祭祀,(
它们的)
皮革、
齿牙、
骨角、
毛羽不能用于制作军
械,
国君就不去猎取,
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
(
2
)
只有内心恍然开悟,
这样之后才知道它不值得去做;
知道它不值得去做,
即使(
旁人)
鼓励
他去做,
也不会做啊!
【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 言 文 的理解能力、
综合把握能力、
翻译能力,
要求整体把握语
句在文段中的意义和作用,
正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意义,
重点关注关键词语的理
解,
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同时要对特定的句式结构有所了解.
【
评分参考】(
1
)
登于俎,
装入祭祀时盛祭品的礼器,
可意译为“
用于祭祀”;
登于器,
可意译为
“
用于制作军械”;
射,
猎取;
判断句式.每点1分.
(
2
)
心悟,
在内心开悟;
然后,
这样之后;
虽,
即使;
劝,
勉励,
鼓励.每点1分.
{#{QQABKQwEgggIAJIAABhCUQXwCEAQkACCAIoGQEAMIAAByRFABAA=}#}
摘要:
展开>>
收起<<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1 页(共7页)】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答案】D【解析】原文说的是“实现了这一诗学形式的现代转型”,而不是整体的中国传统诗学,此处属于张冠李戴.2.【答案】A【解析】原文开头第一段说的是从传统寻求创新是当前美学使命,结尾说的是当务之急,都是说接通现代诗学的中国血脉,从传统寻求创新是当前紧迫的任务,而不是说主要途径,此处属于歪曲文意.3.【答案】D【解析】本文中心观点在于第一段所言:在与比较西方诗学比较中,对中国诗学进行辩证反思,从传统寻求创新.A项可以从反面论证现代诗学要秉承传统,B、C两项可以从中西...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4-11-21 0
-
VIP免费2024-11-21 1
-
VIP免费2024-11-21 0
-
VIP免费2024-11-21 2
-
VIP免费2024-11-21 0
-
VIP免费2024-11-21 0
-
VIP免费2024-11-21 0
-
VIP免费2024-11-21 0
-
VIP免费2024-11-21 1
-
VIP免费2024-11-21 1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7 页
大小:420.24KB
格式:PDF
时间:202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