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2025-05-09 0 0 342.97KB 8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三 贤 中 学 2023-2024 学 年 度 高 三 第 二 次 教 学
质 量 检 测
高三语文试卷
(卷面总分 150 答题时间 150 分钟)
命题人:郗瑛萍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
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
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
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
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
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
殿
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
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
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
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
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
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
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功能说它们从宣扬皇权的政治性作品转化
为私家收藏中的纯粹山水画;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
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
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是形状未改但也是面貌已
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
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
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
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
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
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QQABLQaQggAgAhBAAAgCAwXQCgAQkACCACoORFAIsAIAQQFABAA=}#}
(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都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
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
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化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
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
B.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
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C.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的《早春图》并非“原物”
D.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可以成为
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好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
研究来加以重构。
B.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
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
C.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
避免地被赋予新的属性和意义。
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
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
3 小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
当我们看向水面,通常觉得水是平的,然而仔细观察一杯水时,你会发现杯中的水面
并不完全平坦,它在边缘处略微向上弯曲——这是它的“弯月面”,这个弯月面的形成是
因为水受到了玻璃的吸引,它被拉向杯壁。
注意这一点又有何用?只关注这一点可能没什么用。但与其他几个因素联系在一起,
它便能帮助我们理解河水何以泛滥。
水会受到玻璃的吸引,这是水的一个特性。有些液体,比如唯一的液体金属—水银,
会受玻璃的排斥,因而它的表面会像倒扣的碗,叫作“凸月面”,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
引力,若非如此,它们便会散开,成为气体正如老师为我们反复讲述的那样,水分子由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而成。但老师—至少我的老师——没有教我的是,一
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还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使得水分子之间互相
附,为了帮助理解这一点,可以设想两个在羊毛衫上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
一起。
想要展现水的这种“黏性”很简单,接一杯水,在一个平滑的防水面(比如厨房的操
作台)上倒上几滴。现在弯下身,直到自己的视线与液滴平行。你是否看到水自然地形
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假如倒得够多,有一些会流下去,但还有一些会留在台面上,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水会受到相邻的水的吸引,这种黏性或张力强大到有些时候能够对
抗重力。
{#{QQABLQaQggAgAhBAAAgCAwXQCgAQkACCACoORFAIsAIAQQFABAA=}#}
摘要:

三贤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卷面总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郗瑛萍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

展开>> 收起<<
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pdf

共8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8 页 大小:342.97KB 格式:PDF 时间:2025-05-0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