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5-05-09
0
0
854.5KB
14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2024 年广东高考冲刺模拟卷(四)
(本卷共 20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5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战国时期,齐国为了招揽天下人才探寻治国理论,专门设立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并给予优待,在学宫
内出现了各派学者“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的盛况,他们之中有的潜心钻研,有的聚会论辩,呈现一
片欣欣向荣之势。这种现象反映出稷下学宫( )
A. 体现了官府垄断学术 B. 得益于诸子百家的相互融合
C. 维护了贵族等级体系 D. 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齐国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专门设立稷下学宫,而在学宫内出现了
各派学者潜心钻研、聚会论辩的场景,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重要平台,D项正确;春秋时期,官府垄
断学术的局面已经打破,排除 A项;材料描述的是本质,而非原因,排除 B项;专门设立稷下学宫招揽天
下贤士,而非维护贵族等级体系,排除 C项。故选 D项。
2. 商代甲骨文证实,商王自称“一人”或“余一人”;西周早期周康王和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的青铜铭文
证实周王自称“余一人”或“我一人”;春秋中晚期的“叔夷钟”铭文证实齐灵公也自称“余一人”。这
表明( )
A. 商代已出现君主专制的雏形 B. 西周延续和继承了商朝政制
C. 春秋时期传统礼制遭到破坏 D. 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连续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先秦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商王、西周早期周康王和西周晚期周宣王均自称“一人”或“余一人”,
强调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但到春秋晚期渚侯国齐国的国君齐灵公自称“余一人”,强调了他独一无二
的地位,分明是没有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僭越了周礼,表明传统礼制遭到破坏,C项正确;商朝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 A项;西周对商朝的政治制度是继承和发展,非延续,排除 B项;统一性通常指的
是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相互联系和共性,排除 D项。故选 C项。
3. 唐代德政碑一般在地方官员离任后,由当地吏民请立于交通要道,以供观瞻。碑文一般力赞官员德政,
在朝廷允准立碑后由士人撰写。德政碑的颁赐说明朝廷( )
A. 不断完善地方监察管理体系 B. 以民众口碑衡量官吏政绩
C. 与地方共同构建良吏的形象 D. 丰富地方官考课制度内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
“碑文一般力赞官员德政,在朝廷允准立碑后由士人撰写”和所学可知,树立德政碑赞扬官员德政,有利
于宣传良吏事迹,培养良好的官场风气,C项正确;德政碑宣扬良吏德政,而非监察官员行为,排除 A项;
德政碑一般在地方官员离任后树立,并非对官员政绩的日常考核,“衡量官吏政绩”不是树立德政碑的主
要目的所在,排除 B项;树立德政碑主要意在宣扬儒家道德、培育官场风气,并非官员考核制度的内容,
排除 D项。故选 C项。
4. 西夏文人骨勒茂才所编《番汉合时掌中珠》,是一部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典。下图为其书影,出现了荔
枝、龙眼、甘蔗等作物名称。由此可知,该字典( )
A. 表明了当地
的
农业生产状况B. 证明了新大陆高产作物的引进
C. 反映了民族间的交往与交流 D. 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荔枝、龙眼、甘蔗等都是产于中国南方的作物,而
西夏位于中国西北,所以该字典中出现这些作物名称体现了南北方之间的交往与交流,C项正确;荔枝、
龙眼、甘蔗等并不产于位于西北的西夏,所以不能表明西夏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排除 A项;新大陆高产
作物的引进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B项;西夏属于地区性政权,当时没有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排除 D项。
故选 C项。
5. 北宋张载任官时,以“不刑一人”为理想的治政标准。他常设酒食招待乡里的老人,询问其疾苦,并教
导他们训诫子弟的方法;为使县里颁布的文告家喻户晓,他还常把乡长们召集到衙门,“谆谆口谕,使往
告其里闾”。这些做法( )
A. 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B. 反映了律令儒家化的趋势
C. 强调了基层教化的作用D. 利用乡约以净化民风民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
张载为官时期,重德轻刑,利用基层的乡老、乡长来劝谕百姓,体现了其重视基层教化的作用,C项正确;
张载经常召集乡老乡长,并非无为,排除 A项;律令儒家化强调的是法律中渗透了大量儒家思想,与材料
主旨不符,排除 B项;张载为官时期,并未提到对乡约的利用,排除 D项。故选 C项。
6. 晚明时代,社会一时尽弃实学,谈良知者满天下,出现了士大夫阶层公开蔑视传统礼法和忠君节义观念
的现象。“人人皆有良知”“人人皆可为尧舜”的学说被不断发扬光大,甚至出现了“君父可以不恤,名
义可以不顾”的思想主张。这一变化所依托的主要条件是( )
A. 专制皇权的强化 B. 社会主流思想的嬗变
C. 社会经济
的
变迁 D. 知识精英阶层的觉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晚明(中国)。据材料可知,晚明时
士大夫阶层公开蔑视传统秩序和儒家伦理观念,这是该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经营方式如开设工场、雇
佣劳动出现的反映,C项正确;蔑视传统礼法和忠君节义不能体现出专制皇权强化,排除 A项;晚明时期,
社会主流思想没有发生转变,排除 B项;知识精英层的觉醒是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而非所依托的主要条件,
排除 D项,故选 C项。
7. 下表所示为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旗汉比例统计。这反映了( )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旗汉比例统计
比较项
旗人 (包括满洲、蒙
古、汉军)
汉人
合
计
人数
(人)
28 90 118
比例
(%)
23.7 76.3 100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年广东高考冲刺模拟卷(四)(本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战国时期,齐国为了招揽天下人才探寻治国理论,专门设立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并给予优待,在学宫内出现了各派学者“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的盛况,他们之中有的潜心钻研,有的聚会论辩,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这种现象反映出稷下学宫()A.体现了官府垄断学术B.得益于诸子百家的相互融合C.维护了贵族等级体系D.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4-11-14 22
-
VIP免费2024-11-23 3
-
VIP免费2024-11-23 4
-
VIP免费2024-11-23 3
-
VIP免费2024-11-23 4
-
VIP免费2024-11-23 28
-
VIP免费2024-11-23 11
-
VIP免费2024-11-23 21
-
VIP免费2024-11-23 12
-
VIP免费2024-11-23 5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4 页
大小:854.5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