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5-05-09
0
0
46.45KB
18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202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冲刺卷(一)
本试卷共 23 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
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装。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以载道”的思想客观上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两方面的深刻影响。首先,这种思想强调了文学的
教化功能,为古代文学的思想内容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使作家重视国家、人民的群
体利益。即使在纯属个人抒情的作品中,作家也时刻不忘积极有为的人生追求。例如,在唐代诗人中,杜
甫忧国忧民,对儒家“仁政”理想的不懈追求、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成为杜诗的核心内容;“诗
仙”李白,也在诗中强烈地表达了追求功名事业的决心,而且明确提出要以孔子作《春秋》为自己文学事
业的典范。至于唐宋古文运动的巨大成就,更是在“文以载道”思想的直接指导下取得的。还有众人皆晓
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一旦剥去其历史的、传奇的、神魔的外衣,其呈现给
人们的就是忠奸、正邪、善恶之间的斗争,显示了作家执着于描述现实社会的伦常。
其次,“文以载道”的思想也给中国古代文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思想与政治过分贴近的关
系和单纯、急切的教化目的,使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分作品充满了枯燥的说教内容,严重影响了作品的
艺术性。它使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政治的附庸,从而削弱了文学的主体意识和个性自由。这种消极的影
响不但体现在士大夫的诗文作品中,而且体现在小说、戏曲等叙事文学中。例如,元杂剧虽然高度赞扬了
针对黑暗势力的反抗精神,歌颂了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民主思想,但往往以道德判断作为审美判断的核
心价值参数,而且这种道德判断常常混杂着封建伦理说教的糟粕,这就严重损害了其思想意义。
(摘编自《“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材料二:
“文以载道”的入世精神具有当代价值。“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是对文学
作品中文道关系的一种表述,类似观念还有“文以明道”。从传统文学发展的主流来讲,中国文学是
“道”的文学。春秋时期,孔子文艺思想中的“诗教”,就形成了对文道关系的早期表述。南北朝时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明道”“征圣”“宗经”成为文章必须
遵循的三个基本要素。到后来,唐宋古文运动强调“文以明道”,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朱熹坚持
“文道合一”,“文以载道”的主张在中国文学中确立了核心地位,并作为文学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文以载道”将“文”比作车,车的用处是载物,而“文”所载之物就是“道”。这个“道”是儒家
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儒家“仁政”“王道”的社会理想。所以“文以载道”本质上是为了传承儒家
思想,维护道统的社会地位,“代圣贤立言”。这样一来,对现实的关怀就成为“文以载道”的题中之义。
以“文以载道”思想为指导的传统文学形成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为文学的社会功用被历代文学家
重视。
孔子关于文艺的论述集中在礼乐的社会功用层面,他从政治与教化的角度来看礼乐,认为诗歌和音乐
的存在价值是能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汉代《乐记》中有“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两汉时期的思想家也推崇“尚用”的观念,比如扬雄、桓谭、王充等,
强调文艺著作必须要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三国时期,
曹丕在论述文学的价值时,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唐代陈子昂、元结等人倡导言之
有物的社会诗,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些都是文艺功用论的表现。“文以
载道”也让古代的文学家有了更为强烈的入世精神。被儒家思想哺育的文学家将“平天下”作为人生追求
的终极目标。他们积极介入政治,以诗来言志,用文来载道,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我们可以在杜甫的诗中看到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切;白居易在倡导用诗歌批判现实的同时,指出诗人要担负
起表达民间疾苦的责任,“使下人之病苦闻于上”;范仲淹则高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新时代,我们扬弃“文以载道”思想就必须考虑将之进行重新诠释。新的“道”要体现中国精神,
这里所说的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集合,同时也随着时代变迁而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它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本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要做到“文以载
道”,文艺工作者就要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这也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其中既包含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凝结着全体人民共
同的价值追求。只有用中国精神来赋予“道”新的内涵,“文以载道”才有新的生命力。
古代文学家讨论“文以载道”时,大都强调以道为本体,文只是“载道”的工具。这样一来,“文以
载道”就让传统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性,教化凌驾于审美判断之上,文学成为社会政治的附庸。
在新时代,扬弃“文以载道”思想要做到文与道的辩证统一,既要重视“文”的价值,也要重视其思想意
义;既要重内容,也要重形式。而只有打破文道关系的二元对立,文道并重,才能真正做到两者的辩证统
一。朱光潜曾将文艺的“道”比喻为盐,将“文”比喻为水,“文以载道”好比盐溶于水。这种理解才是
文道关系的最佳状态和最高追求。
(摘编自宗波《“文以载道”思想的扬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对儒家“仁政”理想的追求、对民生的关注及唐宋古文运动的巨大成就,都是受到“文以载道”思
想的影响或指导的结果。
B. 元杂剧的道德判断常常混杂着封建伦理说教的糟粕,这严重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性,损害了文学本身的思
想意义。
C. 对文道关系的表述早已有之,直到朱熹坚持“文道合一”,“文以载道”的主张在中国文学中才确立了
核心地位。
D. 曹丕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陈子昂、元结等人倡导言之有物的社会诗,这些都是
文艺功用论的表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论述的是“文以载道”思想的利弊,材料二只阐述了“文以载道”思想的利。
B. 材料二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观点更具说服力。
C. “文以载道”是为了传承儒家思想,维护道统的地位,这赋予古代文学教化的社会功用。
D. 朱光潜以盐喻“道”,以水喻“文”,“文以载道”好比盐溶于水,这种认识可谓境界高远。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
B.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 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
D. “文以载道”观念使中国当代文学主旨鲜明,带有较强的政治功利性,这也导致文学一度沦为政治的工
具。
4.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这句话出自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意思是想要考虑某件事的好处,
就必须考虑到它的坏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请结合材料一中的“文以载道”思想与文学之间
的关系,对这句话加以阐述。
5. 在新时代,该如何扬弃“文以载道”思想?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A 3. D
4. ①“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为古代文学的思想内容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
命感。这是“文以载道”思想对文学发展“利”的一面。②“文以载道”思想的教化目的过于急切,导致
“重道轻文”,使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政治的附庸,从而削弱了文学的主体意识和个性自由。这是“文
以载道”思想对文学发展“害”的一面。
5. ①在新时代,“文”所载之“道”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作品要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
价值,凝聚中国力量。②要注重“文”的价值,打破文道关系的二元对立,文道并重,做到文与道的辩证
统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
的
能力。
C.“直到朱熹坚持‘文道合一’,‘文以载道’的主张在中国文学中才确立了核心地位”错误。“文以载
道”的主张在中国文学中确立了核心地位,应该是唐宋古文运动强调“文以明道”。周敦颐提出“文以载
道”,朱熹坚持“文道合一”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材料二只阐述了‘文以载道’思想的利”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还阐述了“文以载道”思想的弊端。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说的是“文以载道”的影响。
A.说的是文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B.说的是祸福可以相互转化。
C.强调文学的特点。
D.强调“文以载道”思想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思想内容注入了政治热情,但也使文学因过于重“道”而丧
“文”,符合材料一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考虑某件事的好处,就必须考虑到它的坏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文以载道’的思想客观上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两方面的深刻影响。首先,这种思想强调了文学的教
化功能,为古代文学的思想内容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使作家重视国家、人民的群体
利益”,“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为古代文学的思想内容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
会使命感。这是“文以载道”思想对文学发展“利”的一面。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冲刺卷(一)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装。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4-11-14 22
-
VIP免费2024-11-23 3
-
VIP免费2024-11-23 4
-
VIP免费2024-11-23 3
-
VIP免费2024-11-23 4
-
VIP免费2024-11-23 28
-
VIP免费2024-11-23 11
-
VIP免费2024-11-23 21
-
VIP免费2024-11-23 12
-
VIP免费2024-11-23 5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8 页
大小:46.45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