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5-05-09
0
0
36.99KB
9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
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几乎所有的科学定律都体现出一种“不”的内在规定性。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人们建造“永动
机”是不可能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说“热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流入高温物体”(克劳修斯说法),或
称“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即建造一种装置,使其将热量百分之百地转化为机械能而不产生任何其
它影响,这是绝对做不到的(普朗克说法);热力学第三定律则指出“绝对零度不可达”。当然,还有许
多重大理论也包含了这种“不”的严格限定。如爱因斯坦“相对论”告诉我们,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
可能超过光速;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则表明在量子力学中不能同时准确地给出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等
等。
一般说来,科学理论中的“是”往往是有条件地、相对地成立的,它们都是在做了多种假设,进行过
多方面简化,有意忽略了数不胜数的次要影响因素之后,才从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来。因此它们也只有在严
格的“理想条件”下才能成立,然而,在现实中这种“理想状态”也许永远都不会存在。但是科学定律中
的“不”却是无条件地、绝对地成立的!对某一领域的不断求“是”固然可以使我们逐渐深化对事物的认
识,然而只有求得到“不”才算摸到了这个领域的终极边界,才能够从闳阔的视野把握住该事物的整体,
也才可以说对这一领域达到了彻底的认识。
当牛顿力学建立起来以后,它几乎可以精确完美地解释一切力学问题,人们都认为这种力学理论应用
范围无限广阔,物理学已经最后完成,人们的眼中对它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不”。但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
展,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开始遇到了麻烦,正像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所指出的,虽然物理学
是万里晴空,“可是现在,这种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被两朵乌云(以太漂移和黑体辐射)遮蔽得黯然失
色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力学的建立彻底扫清了物理学天空的乌云,同时也为经典物理寻求到了“不”,
牛顿力学只适用于宏观经典时空范围。这不仅划定了经典力学的最后疆界,同时还开拓了更为广阔、更为
壮观的物理学新天地。可见,求得一个领域的“不”并不是认识的终结,它正是一个全新领域求“是”的
开始。
另有一种深蕴哲理的“求不”,那就是科学上的“证伪”原则。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曾经
提出过“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的著名论断,他认为,“观察和实验所提供的经验事实只能证明一个
理论是假,却不能证明一个理论是真。”为什么会是这样?他的回答是,“证实是归纳问题,证伪则是演
绎问题”,“作为科学理论的普遍陈述虽不能为大量经验事实所肯定,但却能被个别经验事实所否定”。
例如,为了验证“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结论,哪怕你走遍七大洲,考察了全世界上千万只乌鸦都是黑色
的,也不足以证明这一结论是绝对正确的,只要有人发现一只白乌鸦就可以彻底否定“天下乌鸦一般黑”
的既定结论。可见,不管有多么丰富的经验事实都无法严格证明为“真”,相反,仅仅一个“证伪”就足
以否定整个科学原理或科学定律。
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我们在制定社会发展计划时也应当有意识地增拓“求不”思维,自觉地寻找相
关的边界限制。例如,对一座人口极度稠密的大都市,在大力提倡“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同时,有没有从
道路容量、停车泊位以及城市空气污染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定出这个城市汽车最佳拥有量,并据此制定
汽车销售策略和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呢?
对人类社会发展求“不”要比对自然规律求“不”困难得多。因为对自然寻求“不”并不涉及具体人
的利害,而人类社会的“不”将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害关系。每个人都带有生命个体的普遍特征,即以
自我生存为中心,然而每个人的生存又无法脱离社会的整体支撑。这个矛盾也许是当今社会一切不谐之根
源。“求是”关注的往往是局部个体的可行性,而“求不”则必须在一个更高层次上认清整体的约束性。
世人大多注重“求是”而疏忽“求不”,热衷于谋求自身发展,而较少顾及自我制约,可见在现实生活中
“求不”比“求是”更加需要人们拥有清醒的头脑,全局的眼光,以及能够放眼高远时空的预见能力。
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只对我们展示了精深的至理,还为我们规定了严格的戒律。“求是”与“求不”这
一对称思维,会使我们既善于进取又胸怀戒规,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选自詹克明《实事求“不”》,有删减)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力学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能够证明几乎所有的科学定律都包含着“不”的限定。
B. 科学理论中的“是”需要经过多种假设、忽略诸多影响因素进而抽象出来,在现实中很难成立。
C. 波普尔认为理论“只能证伪,不能证实”,观察和实验提供的经验事实无法证明理论的真假。
D. 人类社会中每个人以自我生存为中心,导致社会发展“求不”要比自然规律“求不”困难得多。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求是”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但彻底认识某领域不能仅“求是”,更要“求不”。
B. 牛顿力学从没有“不”到求得“不”,再次证明科学定律几乎不存在绝对的“是”。
C. 只要找到一只白乌鸦就能推翻“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结论,故证伪是容易实现的。
D. 生活中“求是”与“求不”思维分别指向局部可行性与整体约束性,二者不可偏废。
摘要:
展开>>
收起<<
高三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几乎所有的科学定律都体现出一种“不”的内在规定性。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人们建造“永动机”是不可能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说“热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流入高温物体”(克劳修斯说法),或称“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即建造一种装置,使其将热量百分之百地转化为机械...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4-11-14 22
-
VIP免费2024-11-23 3
-
VIP免费2024-11-23 4
-
VIP免费2024-11-23 3
-
VIP免费2024-11-23 4
-
VIP免费2024-11-23 28
-
VIP免费2024-11-23 11
-
VIP免费2024-11-23 21
-
VIP免费2024-11-23 12
-
VIP免费2024-11-23 5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9 页
大小:36.99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