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

2025-05-09
0
0
34.98KB
10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赤峰二中 2021 级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2023.11.17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学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而常见的文体,属于“记”类散文,起初主要用来叙述学
校的兴建过程。学记起源于中唐,兴盛于宋。一种文体的兴盛,往往是时代文化多个层面相互
作用的结果,不能单纯归因于文体形式本身的演进。宋代学记的创作与发展同宋代文化诸层面
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科举制度是宋代学记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科举制度对宋代政治、文化及文学创作
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学记创作的影响尤其明显。从作品创作的角度来看,宋代学记在某
种程度上正是由科举催生,地方政府因科举考试的需要而兴建官学,学记也随之大量产生。地
方官学的兴建,最初的动机之一便是地方官员想为本地的士子提供一个读书学习的场所,帮助
其更好地应对科举考试。而学校兴建完毕后,负责修建的官员士绅往往请一些著名的文人来撰
写学记,以表彰其政绩。比如,仁宗庆历七年,杜应之出守浔州,“下车三日……乃大相厥
土,而营学宫”,完工以后便请余靖作记。科举取士人数较多的地区,官学教育往往比较兴
盛,该地的学记作品数量也比较多。
科举制度催生了宋代学记,但宋代创作的学记并没有因此对这一制度歌功颂德,随着时代
的发展,它反而变成了反思、批判科举制度的一面镜子。胡寅在《桂阳监学记》中就将科举取
士视为“世远道丧”的表现。随着科举考试中各种弊端的显现,越来越多的对科举制度进行批
评与否定的内容涌现在宋人的学记里面。学记成了宋人表达自己崇高的“政学一体”政治文化
理想的一种常用文体。如王安石的名作《虔州学记》《慈溪县学记》,在批评科举取士之弊的
基础上,高瞻远瞩地指出学校乃为政之本。
其次,道学的兴盛对宋代学记产生了重大影响。道学是儒学的新形态,是宋代思想界最为
重要的学说之一。从学记创作的数量上看,南宋远超过北宋,但其创作质量却又另当别论,这
一点与道学家对学记的情有独钟密不可分。南渡以后,道学家积极地利用书院讲学、修建社仓
等方式,向外界宣扬自己独特的治学方法。各个地方的官学与书院一样,成为道学家宣讲道学
的必争之所,学记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道学家宣扬心性之学的理想文体,如朱熹、张栻、真
德秀、胡寅、魏了翁等道学家均撰有学记来讨论心性问题。
南宋道学家的学记创作大都以阐述道统观及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等修养方法为主,认为求
仁成义,成就一个理想的人格,才是学习的正确方向。其他的辞章之学、训诂之学等等,在他
们看来都不足以称之为学。如胡寅的《岳州学记》中载:“有囿于训诂者焉,有耽于文词者焉
……豪杰之士慨然自拔于流俗,曰:‘道德性命,圣人之奥也’。”倘若说北宋学记议论部分
的重点在于阐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那么南宋道学家的学记议论部分的重点则转向探讨兴学与
成圣之间的关系。正因如此,学记中必要的叙述部分,在南宋学记中就显得相当粗糙,有的甚
至连基本的叙述都省略掉了。如张九成《重建赣州学记》用极大的篇幅来讨论“学者以格物为
先,格物者,穷理之谓也”的观点, 至于“版筑之工、土木之役、岁月之终始”,他认为
“皆非学之先务,兹得以略云”。另外,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考订也往往比较空疏,经常一笔带
过,甚至完全以议论之笔来写作记体文章。至此,学记一体其实已经沦落为道学家的传声筒。
南宋学记数量虽多,但却甚少上乘之作,道学的渗透当难辞其咎。
(摘编自刘成国《宋代学记研究》)
1. 下列关于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官员修建官学帮助士子应对科举,士子撰文歌颂其政绩,这促进了学记的发展。
B.在胡寅的学记中,既有批判科举的内容,也有作为道学家宣扬心性之学的内容。
C.北宋的一些学记对科举取士制度进行反思批判,这与宋代学记的最初功能相悖。
D.受道学影响,从数量上看南宋学记远超北宋,但在质量上南宋却又逊色于北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在首段直接点明本文的观点,认为宋代学记创作、发展与宋代文化密切相关。
B.科举助推官学发展,官学促进学记兴盛,这是本文论证科举对学记产生影响的基本逻
辑。
C.本文既论述了科举对学记的积极作用,也阐述了科举对学记的消极影响,具有思辨性。
D.从文章引用《重建赣州学记》中的相关内容,可看出南宋学记有重议论不重叙述的倾
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安石虽然认为科举取士存在弊端,但并未否认由科举催生的官学对于教育有积极作
用。
B.作者认为南宋学记中记叙部分重在介绍治学方法,议论部分重在讨论兴学与成圣的关
系。
C.在官学成为道学家学术传播的必争场所之后,学记就有了被道学家作为传声筒的风险。
D.道学对学记的渗透,使得南宋的部分学记制度考订空疏、叙述粗糙、并且议论成分加
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树懒的名声相当糟糕。在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一种语言中,这种生物的俗称的含义都差不
多。在英语中,它是“懒惰”;法语中则是“懒家伏”;德语里面,它是“懒动物”;西班牙语里
面则是“懒情的熊”,诸如此类。
当然,这些共同印象不是毫无依据。但这种刻板印象,遮盖了树懒身上更加有趣的真相。
树懒确实行动很缓慢,哪怕最快速度下,它们差不多每秒钟也只能移动6厘米,但是它们
并不懒。很多年前,我采访过英国斯旺西大学的生物学家洛瑞•威尔逊,他发明了“动物日
记”——这是一个精巧的电子设备,可以将动物的运动状况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当时,这
个小发明主要用在研究快速移动的动物上。
不过,威尔逊也很热衷于将这种装置运用到动作缓慢的动物上,树懒就成了他们的不二选
择。事实上,行动缓慢并不意味着它们懒惰,威尔逊告诉我。“没人会说一只双壳动物
‘懒’。”他说,指的是河蚌或者蛤蜊这些行动缓慢的贝类生物。言之有理。
生活在充满了捕食者——比如大型猫科动物或者猛禽——的世界里,你或许会认为敏捷
是个优点。在树懒生活的中美洲和南美洲森林冠层里,猴子确实是选择了敏捷路线;但是树懒
面对这样的危险只是一笑而过,当那些猴子四处奔逃的时候,它们只不过缓慢地闭上了眼睛。
比起四处逃跑寻找掩体,树懒选择了更加令人叹服的策略:隐形。
对于一只树懒来说,最恐怖的天敌莫过于角雕。“它们是强悍的大雕,有着最骇人的爪子
摘要:
展开>>
收起<<
赤峰二中2021级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2023.11.17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学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而常见的文体,属于“记”类散文,起初主要用来叙述学校的兴建过程。学记起源于中唐,兴盛于宋。一种文体的兴盛,往往是时代文化多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单纯归因于文体形式本身的演进。宋代学记的创作与发展同宋代文化诸层面均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科举制度是宋代学记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科举制度对宋代政治、文化及文学创作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学记创作的影响尤其明显。从作品创作的角度来看,宋代学记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科举催...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4-11-14 22
-
VIP免费2024-11-23 3
-
VIP免费2024-11-23 4
-
VIP免费2024-11-23 3
-
VIP免费2024-11-23 4
-
VIP免费2024-11-23 28
-
VIP免费2024-11-23 11
-
VIP免费2024-11-23 21
-
VIP免费2024-11-23 12
-
VIP免费2024-11-23 5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0 页
大小:34.98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