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历史

2025-05-09 0 0 576.34KB 11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年级
历史试题
出题人: 王微 审题人:孙佳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考试结束后,将答
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
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礼》“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而春秋齐国管仲改革要“男子二十而婚,
女子十五而嫁。这一改革
A.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B.确立了地主阶级统治
C.顺应了小农经济要求 D.反映了周王势力衰微
2.图 1 所示为山东嘉祥洪山村东汉画像石(局部),图中左侧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
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车轮外周右侧
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东汉
图 1
A.家庭手工业的进步 B.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浪漫主义的绘画潮流
3.春秋前期,盟誓(结盟立约)是诸侯之间实现互信的重要方式春秋中后期质子(将
王子或世子派到他国做人质)作为盟誓的补充大量出现;战国时期,起到事实作用的盟
誓寥寥无几,质子成为国家间邦交的重要手段。这表明
A.社会伦理由血缘纽带转向契约纽带 B.传统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逐渐式微
C.儒学调和社会矛盾的功能逐渐增强 D.以信义为核心的信用体系得到重建
4.西汉武帝除了把盐、铁、酒等手工业收归官营外,还实行了“均输平准”。均输官将
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抑制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
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以此平抑物价。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旨在
A.抑制民间商业发展 B.巩固发展大一统国家
C.助力对外边疆开拓 D.降低民众的生活成本
5.《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
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
何名为敕?”据此可知,在唐代
A.诏敕经凤阁鸾台议审才合规 B.相权膨胀威胁到武则天决策
C.皇权受到宰相的质疑和破坏 D.三省六部制是为了限制皇权
6.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
调,成年男子(15 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 21—59 岁的
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成为庸。这一调整
A.加强重了农民的租役负担 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7.1042 年,辽兴宗在给宋仁宗的信中写道:“封圻(疆土)殊两国之名,方册(典籍)
纪一家之美。第二年,他又写道:“两朝事同一家。”其意在表达辽和宋
A.政治上亲如一家 B.经济上有互补性
C.文化上有认同感 D.关系上相互依赖
8.汉唐时期,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宋代以后“则公然
号为田主矣”。这种变化反映了
A.重农抑商观念的强化 B.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C.农业经济地位的提升 D.封建土地政策的调整
9.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宋元时期的自画像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
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自画像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
像赞、题记表达自我。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绘画风格不断变化 B.专制统治加强
C.士人追求个性自由 D.商品经济发展
10.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
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
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 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
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 D.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
11.明代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影响较大。王艮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
说:“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他把人们饥欲食、寒欲衣
等生理要求也当作“道”,说“饥寒切身而欲民之不为非,亦不可得也”王艮的这种思
A.打开了理学禁欲主义的缺口 B.吸取了孔孟和佛道思想的营养
C.规范了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 D.反映了对平等发展个性的思想
12.传统史家重视史表,称其谱列年爵,以简要的文字反映事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清史以图录记史,以图补史、以图明史、以图证史。与史表相比,图录记史
A.便于记载历史事件本末 B.有助于文化的进一步普及
C.淡化了文献资料的价值 D.弱化了史学研究的严谨性
13.明清时期,国内市场上的商品布绝大部分是农家自用有余而拿来交换的。即使在
织品的集中产区松江等地,为市场而生产的织户,也多是为买而卖,以换取粮食、日用
品,或缴租还债。由此可知,当时
A.工商业发展环境宽松 B.农民生活极端贫困
C.民间纺织业发展有限 D.商品交换并不活跃
14.下面为明清时期全国重要物资产区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A.社会经济分工得到了加强 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更加明显
C.重农抑商政策被政府废止 D.区域专业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15.分析下面两幅图表,图中数据反映的现象导致了近代中国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
年份
1840
1843
1844
1845
货值
524198
1456180
2303619
2394827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年份
1843
出口量
1787
A.成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市场 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
C.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 D.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16.《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内据记载,天京附近的农民“交长毛
钱粮,不复交田主粮”江苏扬州附近,“凡佃人田者,亦思抗租不纳”这些事例说明太
平天国的土地方案
A.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理想 B.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
C.违背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D.打击了农村的封建势
17.1898 年,容闳建议修筑由天津经山东德州到江苏镇江的铁路,得到了清政府批准
但德国强烈反对,并称如果中国政府一定要在山东境内修建铁路,就必须交给德国公司
承建。可见,德国的主要动机是
A.独占山东市场 B.巩固势力范围 C.加大商品倾销 D.减少资本输
18.20 世纪 20 年代,蔡元培、胡适等人提出了“好人政府主义论”,主张由保持中立立
场的无党派“好人”组建“好人政府”通过改良努力建立一个宪政的、公开的政府
说明当时
A.无产阶级革命具备发动的客观条件 B.政治改良思想成为社会潮流
C.新文化运动促使民主政治热情高涨 D.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不成熟性
19.20 世纪初,清政府主持制定的《大清民律草案》规定:“权利能力及行为能力不得
抛弃”“人格关系受侵害者,得请求摒除其侵害”“姓名权受侵害者,得请求摒除其侵
害”。该规定
A.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崩溃 B.用法律形式肯定了人格权
C.使中国人民实现自由与平等 D.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延续
20.1901 年 7 月,清政府裁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1903
年,为适应“新政”需要,设立商部(后与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练兵处(后来与
兵部合并,改为陆军部)1905 年又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上述变动
A.触动了封建专制的政体 B.引发了统治集团权力纷争
C.导致传统六部建制瓦解 D.诱发了清政府的立宪改革
21.1915 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创造性地提出新
青年应有的六大标准: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
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新青年精神”的提出
A.批判了传统文化的糟粕 B.回应了变革思想的时代要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D.激发了民众民族意识的觉
2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者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
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然而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他们又赞同
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这一转变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B.抵制袁世凯称帝
C.宣传三民主义思想 D.维护共和制度
23.表 1 为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简表。这些规定
表 1
名称
规定
《商会简明章程》(1904 年
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
商务分会。
《公司律》(1904 年)
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
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奖给商勋章程》(1906 年
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
至二品顶戴。
A.促进了商业组织的近代化 B.否定了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C.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推动了商人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24.民国初期的“府院之争从表面上看是两个国家机构之间为争权而发生的矛盾冲突
在资本主义民主体制下是一种常态。但是发生在刚刚脱离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初建共
和的民国,则不能不有其特殊原因。这里的“特殊原因”主要是指
A.古代帝王权力观念根深蒂固 B.临时约法在制度设计上的不足
C.黎段二人政治性格上的缺陷 D.美日对中国政局的插手与干预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
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
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
1907 9月,湖州的各个中小学堂组织了一次“远足会”,各教员分队督率自己学
校的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同年,山阴县学堂举行“远足会”
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远
足记”有学生写道:“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还有学生在远足
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
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
——摘编自李成晴:《远足:清末新式学堂的师生“从游”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远足会”兴起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远足会”的作用。6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和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传统经学若不脱胎换骨,其
发展便会遭遇很大困难。为此,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孔孟“道统”自宋初
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
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
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新青年》宣传的对象是男女青年1916 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文劝勉女子不
要以被征服者自居,应各自奋斗,脱离附属品的地位,恢复自主的人格,特别指出“夫
为妻纲”之不当。他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
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1917 年《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刊登女子教育、婚姻、
业、权利的文字,希望顺应世界潮流。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理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重点批判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结合所学,从“《新青
年》特辟女子专栏”的角度,简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8分)
27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史合一”“诗史合一”的传统,“以文证史”“以诗证史”,既
是于中国学术传统的自然演变,也是西方近代史学传入的结果。
——摘编自张伯伟《现代学术史中的
“教外别传”——陈寅恪“以文证史”法新探》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任选一篇(首)(诗)阐释其“文诗)
史合一”的传统。(要求:明确写出文章篇目,史论结合,阐释清晰。
篇目:《师说》《六国论》《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汴河怀古》
1《周礼》中“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而春秋齐国管仲改革要求“男子二十而
婚,女子十五而嫁”。这一改
A. 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B. 确立了地主阶级统治
C. 顺应了小农经济要求 D. 反映了周王势力衰微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春秋齐国管仲改革要求‘男子二
十而婚,女子十五而嫁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男子、女子的可婚年龄呈现
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时代,周人的晚婚习俗已开始被早婚所替代,
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
提倡早婚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 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井田制瓦解
的主要原因是私田的出现,排除 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在新兴地
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最终通过变法推翻了奴隶主阶级
的统治,确立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但材料中管仲改革要求与小农经济有关,排除 B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室势力衰微与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有关,排除 D
项。
2.图 1所示为山东嘉祥洪山村东汉画像石(局部),图中左侧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
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车轮外周
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东汉
1
A. 家庭手工业的进步 B. 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
摘要: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年级历史试题出题人:王微审题人:孙佳欣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

展开>> 收起<<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历史.pdf

共11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1 页 大小:576.34KB 格式:PDF 时间:2025-05-0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