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三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

2025-05-09 0 0 1006.98KB 12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高三语文三校联考试卷 1页(共 8页)
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高三备课组 学校:南铁一中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试卷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长期以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存在着不同理解一些观点认为,中华文明属于大陆文明
中华传统文化以内陆文明为底色,与海洋关系不大。这种观点的形成原因较为多样和复杂,西方文化思
想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来源。黑格尔就提出东西方拥有不同文明体系的观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
内陆文化,是僵化和停滞的: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是进取和创新的,这种文化的差异
造成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差异。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符合历史实际。
中华传统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是多元同构的文化,海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中
传统文化具有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品格,海洋特质是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之一。中国既有广袤的大陆,也有
辽阔的海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悠久的海洋文化,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进程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特质孕育于远古时期,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就
发现了海蚌壳、海鱼骨等遗存。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与利用逐渐丰富和拓展秦始皇曾数次东巡并派徐福率众东渡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上航行的明确记载。《庄子》《山海经》等大量早期古代经典文献中也
都不乏对海洋的描述,特别是刳木为舟、煮海为盐等记载,都是时人利用海洋的真实写照。汉代则有了
国人走向远海更为具体的文献记载,“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扬帆远航,贸易与交流东到日韩,南至东南
亚各国。
六朝隋唐时期,对于海洋的探索与开发显著推进。三国时期,造船技术进一步提升,魏国曾在青
兖、幽、冀四州大造海船,当时东吴的造船业最为发达,船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分隔舱技术,即使个
别船舱受损进水也不影响航行。据史料记载,孙权曾派遣船队进行了数次大规模海上远航,远至台湾、
东南亚等地。唐代不仅陆上疆域广阔,对于海洋的控制和影响也实现了空前拓展。唐代的造船技术更加
高超,船体设计、船帆制造以及轮桥起重技术等诸多领域都有新的发明。在与日本等国的海战中,唐朝
船队多次取得胜利。唐代开始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这是针对海洋经贸最早的官
方常设机构沿海港口城市也随之快速发展,广州、宁波、泉州等地都有规模很大的港口。《新唐书·
理志》等典籍对于当时海洋贸易、对外交往等的记述更为详尽,记录了从广州出发,经越南、印尼等地
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西亚的远洋航线及沿线各国风貌。
宋元时期,古代中国的海洋文化发展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峰。宋代特别是南宋高度重视海洋贸易,
确提出了“开洋裕国”的基本国策,建立了更为完备的市舶机构,对海洋贸易采取了宽松开放的政策,
{#{QQABAQqAoggoAAAAABhCAwVyCgAQkAEACIoGhFAAIAAAgBFABCA=}#}
高三语文三校联考试卷 2页(共 8页)
对外贸易的重心从陆上转至海洋,航海技术进一步提升,海洋文化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
明清两朝是海洋文化跌宕起伏曲折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明代前期经由海洋的对外交流达到巅峰
郑和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航路最远抵达非洲,时间跨度长达30 年,是古代航海史上规模空
前的壮举。另一方面,明中叶之后,明清两朝不同程度推行过一些“海禁”政策,甚至进一步发展为闭
关锁国,阻滞了海洋文化的发展
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各历史阶段的总体性特征的研判,不难看出其鲜明的海洋特质。文化不是一
一夕之间形成的,同样也不是一个时期的停顿或波折所能截断的,历史长河在征途中激起的浪花乃至曲
折的迁回,并不能改变其奔流入海的大势,明清海洋政策阶段性变化形成的影响也无法抹杀中华传统文
化中固有的海洋特性。
同时应当看到,中华传统文化是多元同构的文化,就文化内涵的诸多构成特质而言,海洋文化特
与其他特质并非相互割裂、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有机共生、同构融合的关系。正因如此,中华传统文
化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等精神内涵不断得到增强。
首先,开放包容是中华海洋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妈祖信仰是海洋文化开放包容精神的一
生动例证。宋代以来,妈祖信仰不断丰富发展,如今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就文化特征而言,妈祖信仰
蕴含的大爱精神正是海洋文化开放包容特征的重要体现。其次,开放包容也是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质。
纵观西方几百年来的海洋史,可以说是一部殖民和掠夺的历史,在海洋贸易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侵略性
和扩张性。但中华海洋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传统。早在两汉时期,中华先民的海洋活动就以
各国的相互交流、往来互信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精神。再次,开拓进取是中华海洋文化的重
要精神特质。大海波涛汹涌,深广难测,这一自然属性令海洋文化富于开拓冒险精神。我国拥有漫长的
海岸线,沿海各地区的百姓很早就有搏击风浪、逐海谋生的传统,逐步形成了充满活力、敢拼会赢的社
会文化氛围。
(摘编自林大志《浅谈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特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黑格尔认为,作为东方文化代表的中国文化,是僵化和停滞的内陆文化。黑格尔这一观点是片面的。
B中国既有广袤的大陆又有辽阔的海疆,中华传统文化同样具有陆地和海洋双重品格,其海洋特质孕
育于远古时期
C中国海洋文化富有开拓进取精神,西方几百年的海洋史,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扩张性,就是一部殖民
和掠夺的历史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多元同构的特点,其海洋文化特质与其他构成特质有机共生、同构融合精神内涵
因之不断得到增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观点认为中华文明与海洋关系不大原因是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如黑格尔就曾提出东西方拥
有不同文明体系的观点。
B汉代时,国人开始走向远海,并且有了更为具体文献记载,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与交流,东至日
韩,南达东南亚各国。
{#{QQABAQqAoggoAAAAABhCAwVyCgAQkAEACIoGhFAAIAAAgBFABCA=}#}
高三语文三校联考试卷 3页(共 8页)
C大海波涛汹涌、深广难测的自然属性沿海百姓搏击风浪、逐海谋生的传统,促进了充满活力敢拼
会赢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
D海洋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到明清,几乎每个时期都有大规
的海上航行。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直接支撑“中华海洋文化开放包容”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南越王墓出土了多件舶来品或是带有异域色彩的文物,其中有波斯风格的银盒、异域特色的金花泡、
乳香、非洲象牙、饰花石髓珠等
B.隋炀帝派屯田主事常骏等人,挑5000 匹绸缎厚礼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赤土国王回赠金芙
蓉冠、龙脑等物,两国建立邦交,互通使节。
C.浙江吴兴、福建连江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都发现有木船或木浆的遗存,古籍《物原·器原》中记
载“伏羲始乘桴,轩辕作舟楫”。
D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梯航万国”的海上贸易十字路口,吸引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信仰的人们,纷至沓
来侨居在这里
4请以明清时期海洋文化的发展为例,谈谈你对“历史长河在征途中激起的浪花乃至曲折的迂回,并不
能改变其奔流入海的大势”的理解。(4分)
5.作者是如何批驳黑格尔观点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狗之晨①
老舍
东方既明,宇宙正在微笑,玫瑰的光吻红了东边的云,大黑在窝里伸了伸腿,把嘴更往深里顶了顶
稍微一睁眼,只能看见自己的毛
“大黑!”
老太太!大黑的灵魂是在她手里拿着呢。假如不服从她,而她三天不给端那热腾腾的食来?好吧。
夹起尾巴,到门洞去看看。顺着门缝往外看,喝,四眼已经出来遛早了!四眼是老朋友:那天要不幸亏
是四眼,大黑一定要输给二青的!二青那小子。处处是大黑的仇敌:抢骨头,闹恋爱,和大黑过不去!
“大黑,快来,到大院去跑一回!”
大概也要开门了,大黑猜摸着。这么一想,赶紧跑到大院去。果然,刚到大院,就听见开门声。大
黑心中暗笑,觉得自己的智慧足以使生命十分有趣而平安。
出了街门,抖了抖身上的毛,向空中闻了闻,觉得精神十分焕发,在门前蹲坐起来,耳朵立着、坐
着比站着身量高。加上两个竖立的早朵,觉得自己很伟大而重要
刚这么坐好黄子由东边来了黄子是这条胡同里的贵族,身量大,嘴是方的,叫的声音瓮声瓮气。
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心里嘀咕:是坐着不动好呢,还是向黄子摆摆尾巴好呢,还是以进为退假装怒
叫两声呢?他知道黄子的厉害,同时又要顾及自己的尊严。他微微地回了回头,呕,没关系,坐在自己
{#{QQABAQqAoggoAAAAABhCAwVyCgAQkAEACIoGhFAAIAAAgBFABCA=}#}
摘要:

高三语文三校联考试卷第1页(共8页)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高三备课组学校:南铁一中考试时长: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长期以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存在着不同理解。一些观点认为,中华文明属于大陆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以内陆文明为底色,与海洋关系不大。这种观点的形成原因较为多样和复杂,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来源。黑格尔就提出东西方拥有不同文明体系的观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内陆文化,是僵化和停滞的: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是进取和创...

展开>> 收起<<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pdf

共12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2 页 大小:1006.98KB 格式:PDF 时间:2025-05-0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