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解析卷)

2025-05-06 0 0 477KB 22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2019 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7小题,每小题 6,满分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
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分析】A.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陶瓷以青色为主,原因是烧瓷原料中含有氧化铁
色釉,在烧制的过程中还原成青色;
B.黏土是制作砖瓦和陶瓷的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得到陶瓷制品;
C.传统硅酸盐产品包括:普通玻璃、陶瓷、水泥,含有硅酸根离子的盐属于硅酸盐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
D.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
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
【解答】解:A.瓷器着色如雨过天晴,为青色,瓷器的原料高岭矿或高岭土中普遍
有铁元素,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红棕色氧化铁的色釉在火里烧,再经过还原行成
为青色,此时铁不再是三价铁,而是二价铁,故 A错误;
B.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产品,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故 B正确;
C.以含硅元素物质为原料通过高温加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制得硅酸盐产品
传统硅酸盐产品包括:普通玻璃、陶瓷、水泥,陶瓷,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最
早的人造材料,一万多年以前,它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故 C
正确;
D.陶瓷有: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和电瓷、压电陶瓷等,共性
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优点,故 D正确;
故选:A
1 | 22
【点评】题考查陶瓷有关知掌握相的硅酸盐产品的生产原料、产品、性质
以及硅酸盐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注意基础积累掌握,题目难度
2.(6分)关于化合物 2﹣苯基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使钾溶液褪
B以发生加成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于水及甲苯
【分析】有机物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具有烯烃性质发生加成应、
应、加聚反应、氧化应,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含碳碳双键,所以具质,能被酸性溶液化而使
酸性高钾溶液褪色,故 A错误;
B.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 B正确;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子为正四
3个原子共平面分子中具有甲烷构特点,所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
,故 C错误;
D物质为有机物,,不易于水,易甲苯,故 D错误;
故选:B
【点评】题考查有机物和性质,侧重考查烯烃性质,明确能团及其性质
系是解本题关会利用知识迁移方法判断原子是平面,题目难度
3.(6分)实验室备溴苯装置,关于实验操作或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的混合需先打开 K
B实验装置 b中的逐渐变为红色
2 | 22
C装置 c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
D的混合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分析】AK以加入的混合
B液溴发,的四碳溶液呈浅红色;
C钠溶液能够 HBr 应;
D洗涤后混合,应用分蒸馏法分离。
【解答】解:A向圆底的混合前,需先打开 K才能平衡
便加入混合,故 A正确;
B发出的 HBr 中含有溴溶于四碳呈浅红色,故 B正确;
CHBr 污染物,要用钠溶液吸收,故 C正确;
D溴苯中含有剩余,混合,经溶液洗涤后蒸馏,故 D错误;
故选:D
【点评】题考查性质方案的评价,题难度中等,明确实验原理为解答关注意掌
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4.(6分)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化学在化、材学等领域研究
要课题。HCl 体分子在 253K 冰表面吸过程意图下列
述错误的是(  )
A冰表面第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
B冰表面第中,H+浓度5×103molL1设冰的密0.9gcm3
C冰表面第中,氢键网络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均存可逆反HClH++Cl
【分析】A.由图可知,冰表面第HCl 分子;
3 | 22
B冰表面第中,ClH2O1041水的体1L,以此计算
C冰表面第中,仍存H2O分子;
D.由图可知,只有层存HCl 体分子在冰表面吸附解过程。
【解答】解:A图可知,冰表面第HCl 分子,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A正确;
B冰表面第中,ClH2O1041水的体1L溶液积近似1L
H+浓度5×103molL1,故 B正确;
C冰表面第中,仍存H2O分子,则冰氢键网络构保持不变,故 C正确;
D.由知,只有层存HCl 体分子在冰表面吸附解过程,一、三
在,故 D错误;
故选:D
【点评】题考查平衡为高考点,把握分子、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平衡为解答的关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 D为解答的点,题目难度
56NaOH H2AKa11.1×103Ka2
3.9×106溶液,混相对曲线,其b点为点。
下列述错误的是(  )
A.混合溶液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A2能力之和HA
Cb点的混合溶液 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分析】A.由abc点的离子种类、浓度且导能力
Ba溶液主要成分为 KHAb点主要成分为 Na2AK2A
4 | 22
Cb质为为 Na2AK2A溶液呈碱性;
DcNaOH 且溶液呈碱性。
【解答】解:A能力取决于电荷浓度小,由abc点的离
子种类、浓度知混合溶液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故 A正确;
Bb离子较小,bbNa+A2Na+
A2能力之和HA的,故 B正确;
C.由题给数据H2A二元酸,b质为Na2AK2A盐,溶液
碱性,pH7,故 C错误;
DcNaOH nNaOHnKHA溶液呈碱性,cNa+
cK+cOH),故 D正确。
故选:C
【点评】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为高考点和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
能力注意把题给信息象的分析,握溶液导和离子浓度的关系,题目
难度中等。
6.(6分)用生料电究室温下合成,电作时 MV2+/MV+在电
电子,示意图如下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比现有工合成方法条件温和,时还可提供
B阴极区,在作用下发生H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N2发生还原应生成 NH3
D.电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负极区向极区移动
【分析】生物料电的工作原理是 N2+3H22NH3,其中 N2在正极区
5 | 22
摘要: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分析】A.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陶瓷以青色为主,原因是烧瓷原料中含有氧化铁的色釉,在烧制的过程中还原成青色;B.黏土是制作砖瓦和...

展开>> 收起<<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解析卷).doc

共22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22 页 大小:477KB 格式:DOC 时间:2025-05-06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2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