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5-05-16 0 0 516.96KB 8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1
德 阳 五 中 2021 级 高 三 上 12 月 月 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审题人:李丽 曹丹 杜昭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方框内,涂、写错位不得分,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语言是对口头语言的抽象,从读到诵的转换中有无限空间让作者进行文学创作。从
读到诵的转换空间无限大,想象力可以无穷发挥,对语言表达可以尽情追求。同时,语言表
达的无限性也源于生活本身的千变万化,语言感觉也必然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作家的早晚期
作品风格之所以有差异,很大程度源于这种变化和追求。
既然文字表达处于变化发展中,那什么是文字的好坏呢?除了对文字质量的基本要求,
比如叙述流畅,避免错别字,语言现象不应过分简单等,还有没有其他标准?我认为起码还
有一个标准,就是读者读起来是不是舒服。好文字一定让读者读着舒服,在从读到诵的转换
中充分享受内容和情感的张力,产生共鸣。文学创作是在从读到诵的转换中完成的,读者是
参与方,应考虑到他们的感受,依照转换规律来写作。这个感受并非指三观一致,而是节奏
的顺畅、感觉的顺畅、阅读的顺畅。写作为了表达,表达就必须让读者读明白,能基本感受
到作者的感觉。
文字的个性也就是文字辨识性,简单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一眼便认出文字风格的与众
不同。学术界将其概括为“文字个性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作家在生活和创作中所养成的相
对稳定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造才能和写作习惯等精神特点的总
和。这些精神特点控制着作家的创作活动,使他能用个性化语言构筑起一个独有的艺术世界”
这种概括准确全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理解。
首先,写作是一种表达,而表达欲是人类的天然欲望,属人性的一部分,就像对爱恨的
欲望一样,具有生物和社会的双重动机,只不过强弱有别罢了。可以夸张点说,表达是生存
方式的一部分、基本权利的一部分。因此,尽管表达的欲望并不直接导致文学创作,但它无
疑是文学创作以及任何艺术创作的源泉。其次,既然如此,文学创作是典型的个人行为,作
者才是创作主体,与他人关系不大,这是自己的表达和表达的自己,只能自己看着办。再次,
写作的重要前提是,要找到写作中的自己,只有找到自我,表达自我,才能产生自身风格,
也就是文字个性。
在写作中把握文字个性,有点像歌唱时寻找发音位置。有些人原本在生活中就缺少个性,
如果真这样倒也不是问题,只要了解自我并自我书写,没有个性就是个性。但倘若其他原因,
比如对天赋的迷思,对灵感的焦虑,对自我的回避,让你感到很渺小,自我变形,不敢面对
真实的自己,那就是问题了。解决的办法还是要把上面的逻辑想清楚,世上天才再多,文学
的多样性永远缺少一个你。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坦诚地面对自己,你是否真的需要文学表达?
如果是,那么写作要考虑的只是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
也可以说,文字个性是文学创作的硬通货和必不可少的标识,文学艺术永远以个性和情
感为皈依。文学繁荣,百花齐放,百花就是个性的总和。欧洲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正是个性的彰显。但至当下,尽管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显著,但对文学前途的
{#{QQABZQaUggioAABAARgCEQEKCkAQkBECCAoGhEAEIAAAQBFABAA=}#}
2
担忧始终没有消退。当文字越来越缺乏个性,迎合市场和数字技术的整齐划一,当文学的表
达被形式化、庸俗化了,那就是灾难的来临。文学一旦失去个性也就失去了生命,在这一点
上,个性往往意味着生命,意味着那颗怦怦作响的心脏。
(摘编自《文学的个性及其他》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语言表达的追求以及生活本身的千变万化,使得作家早晚期作品的风格存在较大的差
异。
B虽然文字表达处于变化发展中,但好文字一定会让读者读着舒服,让读者与作品产生情
感共鸣。
C表达欲是人类的天然欲望,具有生物和社会的双重动机,是生存方式和基本权利的一部
分。
D当下,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显著,文学繁荣,百花齐放,作家的创作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
彰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宗明义,论述了文字个性的含义、对文字个性的解读及其重要性。
B.第三段阐释了什么是文字的个性,运用引用论证,增强了论证的可信度。
C.文章肯定文字个性的重要性,又表达对缺少文字个性的担忧,显示了作者的写作倾向。
D.最后一段强调了文字个性对于文学的重要性,其中的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作者的个性得到极大彰显。
B.李白的作品个性外露,富有激情,他的《蜀道难》表现出雄奇的浪漫风格。
C.李清照早晚期作品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源于个人造诣的提升。
D.陶渊明创作成功的关键是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文体,找到自我,表达自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农耕是中华文明的立根之基,人与土地的连结嵌入我们文化基因深处。人类学家费孝通
提出的“乡土中国”的概念是对中国传统社会气质的凝练。然而,伴随现代城市化进程而来
的是乡野土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农事知之甚少,对“三农”
也愈加隔膜,加之农业机械化生产,农耕文化面临消弭的危机。由此,乡村生活综艺应运而
生,实现在电子空间乡村生活的影像转化,力图填补现代人的想象空间,作为一种象征资源
维系对乡村的时空感知和情感依托。
作为一种都市文化的反向观照,“乡村”在综艺里是异于“都市”的他者存在。都市高速
快节奏运转,乡村则慢速时间循环。在慢综艺的叙事内核里,乡村的田园风光、家长里短、
安宁悠远的自然意境被塑造成现代都市人的“武陵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隐居
理想的唤起,也是山水美学、诗意栖居的精神表达,更是都市日夜忙碌之余焦虑和压力的释
放。换言之,乡村作为都市人审美对象而存在,是被言说和重塑的对象。
网络综艺《种地吧》在乡村综艺题材上的突破源于乡村不再是都市人视觉消费的对象,
而是彰显自我的言说主体。它让嘉宾走进乡村参与农耕生产,从零起步,农业基础知识、农
具操作技能都作为节目的有机组成元素一一呈现。都市青年初干农活时的局促,暴露自身乡
村地方性知识的欠缺,实质展示出城乡二元结构中乡村权力的一次反转。节目中,嘉宾与乡
村在消费语境下的二元对立关系消除了,嘉宾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参与全流程管理,从挖沟
到播种,从施肥到收割,从储存到售卖,全身心体验劳动的每一个环节。由此,“耕耘”不再
是文学叙事性的表达,而是一次次汗水浸透衣领的真实体验;“乡村”不再是浪漫主义的审美
对象,而是由一次次具体的劳作编织的参与性事件。
{#{QQABZQaUggioAABAARgCEQEKCkAQkBECCAoGhEAEIAAAQBFABAA=}#}
摘要:

1德阳五中高2021级高三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审题人:李丽曹丹杜昭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方框内,涂、写错位不得分,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第Ⅰ卷阅读(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字语言是对口头语言的抽象,从读到诵的转换中有无限空间让作者进行文学创作。从读到诵的转换空间无限大,想象力可以无穷发挥,对语言表达可以尽情追求。同时,语言表达的无限性也源于生活本身的千变万化,语言感觉...

展开>> 收起<<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共8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8 页 大小:516.96KB 格式:PDF 时间:2025-05-16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