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古诗词鉴赏之典故-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5-05-14 0 0 132.01KB 12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zhixing16881
备战 2025 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 06古诗词鉴赏之典故
【课标要求】
《课标》指出:诗歌阅读,要引导学生经历“疏通字词典故—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
过程,通过反复指导朗读诵读,使学生能够想象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
载的思想意蕴。其中“疏通字词典故”是作为诗歌阅读的第一步,也是古诗词阅读必须掌握的考点。
【考查重点】
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
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相关内容和思想。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
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由于典故来源的广泛性,不仅需要学生有广博的知识积累,还需要学生对典故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如
果考生缺少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就会对诗歌的情感等产生不解甚至误解。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zhixing16881
典故的来源:
1.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如“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2.来源于一些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如古代有个叫谢灵运的诗人,说世界上所有人的
才华加起来要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他自己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后来人们就称才华超
出普通人很多的人为“才高八斗”;
3.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如“天女散花个典故来源于佛经,后来
常用来容下落花地的情。“替罪羊个典故来源于圣经,指为代替别承担的人。
要题
典故的方式通常有:
1、某诗句,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诗中的某句表达了作者怎样
3、古人语言自己的词中,是作者词的点之一,请结合相关词句作评析
【重点提示
诗歌的用典,首先找出用典的地;其对诗中用典的地方进行具体;第结合诗歌的中
思想分诗人用典的作用。思必须围绕以下展开:
1.了解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了解典故意内容,才能知它和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的关
2.明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必须明是明用还是用,是用还是反用,是引还是化引等
确这些,题才有方向,不至于下笔千言,万里
【解题技巧
(一)、出用典之
出诗词中的用典之,必须了解作者一般在什么下用典。写景抒情诗一不用典,为用典
后容易造成隔膜,不便读者受。诗人用典,要是为所抒发的感情比较如对国家的、民
的、人生的、个人遭遇的种种感。由于诗词的点,字限制,不容你慢慢道来。种复而深
的情感,能用简约的语言来表达。而典故正具备这点。还有一种情,就是在特定的背景下,
诗人有些话不便明说,也只好用典加以射。有明的目的,想卖弄学识的博,为用典而用典是
诗词来的。
了诗人在什么下用典,对帮助我出用典之很重要。们可以根据作者的规律
在平时的阅读中,们可以借助注释来了解。考中,考虑到中学生阅读局限,对用典古诗词的
选择,要么偏重于以前接触过的,要么给予注释们了解典故内容提供方便鉴赏时应
一点。当然,了解作者的用典,最终还需要们有广博的阅读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不用典的地们不能看成是用典。
)、明用典之
诗人用典有比较的,们能清楚出;有时候又是不明的,所用的典故诗句
几乎看不出是用典。杜牧东风与周郎便铜雀春锁二乔”(《赤壁》),辛弃疾凭谁问,廉颇
老矣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就是明的,们一读就能知。有不明
的,要结合诗的内容来品
)、揭示用典之意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zhixing16881
诗人用典故,往往借古喻今,有寄托这样才有意直接寄托。如果作者要面说就直接引用
故事。“凭谁问,廉颇老矣饭否?”句中,作者借廉颇来表现对征战疆场,以身报国豪壮理
破灭之后,所产生的怀才不壮志难酬悲愤心情。廉颇老有人起,而自己连记起的人都没
了,其用典之意不言自明。
反其意而用之反用故事。这在古诗词中也是常的。王维春芳歇王孙自可”(《山居秋
》)。
典故源,就是对古诗词中运用的典故进行,说明其来源,分其作用。这类题目常
是“()中运用了典故”“个典故表达了意思”“句中某典故,有的表达果”
等。考点一 识典故
古人写诗词,为了使语言更简洁含蓄,内容更富于表现力,常常运用典故来增强表达效果。典故溯源
既能考查我们对文史知识的积累,也能考查我们对诗歌语言特点的了解,还能考查在课内诗词学习时有没
有养成踏实认真的习惯,可谓一石多鸟。解答这一类题目,了解所用典故的本意是基础。
【例题剖析】
【例 12024·江苏南通·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 吟
白居易
人生变改故无穷,昔是朝官今野翁。
久寄形于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
无情水任方圆器,不系舟随去住风。
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
吴江二贤像首(之一)
苏 轼
浮世功劳食与眠,
季鹰真得水中仙。
不须更说知机早,
直为鲈鱼也自贤。
【问题】这两首诗都用了什么典故?
考点:解典故
典故与诗人的思想情感巧妙融合,可以使作品言简意丰、生动典雅。运用典故的目的 ,不外乎作者的
自比、反比和类比。读懂作者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诗歌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起
来思考,这样才能体会出用典的妙处。
【例题剖析】
【例 12024·云南楚雄·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使至
王 维

标签: #备战

摘要: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或zhixing16881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专题06:古诗词鉴赏之典故【课标要求】《课标》指出:诗歌阅读,要引导学生经历“疏通字词典故—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指导朗读诵读,使学生能够想象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其中“疏通字词典故”是作为诗歌阅读的第一步,也是古诗词阅读必须掌握的考点。【考查重点】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相关内容和思想。用典...

展开>> 收起<<
专题06:古诗词鉴赏之典故-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共12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2 页 大小:132.01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4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