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文言文阅读一:词语理解(讲练)-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解析版)

2025-05-14 0 0 165.63KB 11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专题 11 文言文阅读一:词语理解
1.复习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初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答题方法。
一、思维导图
二、知识梳理
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词两大类,中考考查以实词为主,虚词次之。实词的考查集中在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几个考点上。虚词考查得少,且集中在几
常见的虚词上。
(一)文言实词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
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成语。
知识点一:通假字
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别字。
们在理解时,一定得找出其本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按“说”的一般用法,在这里讲不通,原
本字应是“悦”,“高兴”的意思。
通假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我们课进行整,先摘出原句,之后找出通假字,再
写出本字,以便归纳记忆。
知识点二:古今异义词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
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
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
况:
(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
在多指旁系亲属。
(3)词义转移。如“媵人持汤沃灌”的“汤”,古代指热水、开水,现在多指菜汤。
(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
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恶劣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有些
在古代是两个词,如“地方”指,“指感振奋,“可以”相
“可以之”,翻译为“可借这个条件”。
知识点:一词多义
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多义项之一定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
项则是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如“”在不同语境中可解为:
1.“()(诹善)“方法”(策不以)
“学说”(益慕圣贤)、“说”()等;“”在不同语境中可解为:
“所以、因(故不为)、“原因、缘故(公问故)、“学过的知识、知识”
(温故新)
掌握一词多义,一学习课文及时理解,二靠准确识。我们可以通作卡
形式积累相关知识。
知识点:词的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定的语言,在语句
原来的词性。
如“中”中的”是词用作动词,
语:“其中的,表行为语,“像狗那
词:“虽乘奔御风,不以也”中的“语,应
”;形容词用作动词:淡泊中的“明”是语,“明
定”使法:中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应
使……痛苦”;形容词的意用法:“妻之”中“为“以……”。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有词活用为
使动用法活用词,形容词活用为词或词,的意用法,数
活用为词等。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种方
(1)单独考查,即文言文中个语句,要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考查时,
多,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文言实词的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本上在课本中出现过,点考
查考的知识移能力。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系,
但认真后可以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不可分。
知识点:成语
成语。有些文言文中还着一沿的成语,如“意不等,在学
习中应的出义。
二、文言虚词
知识点: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一般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主要的用是语言位。虚词
种类有词、词、词、助词、词、象词、代词类。
“文言虚词”主要有类:一类是起指代用的,如“之、其、”;二类是起
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第四类是
起语助词用的,如“也、乎、”等。
虚词虽然词数量少但难。因为一个虚有多种意义和用法
握。所以对教出现的常用的文言虚词,一定要弄清其出现的语境基础上,
,确定用法,系语境,理解义,句中检验意是否连
基础上,进行归纳反三,这样才言虚能力
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1.考查方式看,中考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种方
(1)单独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项,且这项中
同的虚词,
出其中一个与其用法相同或不同的项。
(2)偶尔有在句出来虚词,生补充填空的题
(3)虚词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翻译时不能丢掉虚词。
2.初用的文言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等。
其中最重要的有:之、其、而、以、于。
1.用代词
2.用助词
3.用作动
1、人代词
(1)作第三代词。可代人、代事物作领属性定语。译作(们)的”“
(们)的”。
(2)作第三代词。一般代人,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作”。
摘要:

专题11文言文阅读一:词语理解1.复习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初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答题方法。一、思维导图二、知识梳理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中考考查以实词为主,虚词次之。实词的考查集中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几个考点上。虚词考查得少,且集中在几个常见的虚词上。(一)文言实词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成语。知识点一:通假字通假,指古书上有些...

展开>> 收起<<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一:词语理解(讲练)-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解析版).docx

共11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1 页 大小:165.63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4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