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5-05-13 1 0 97.26KB 22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古诗文阅读(测试)-2024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满分:120 分 时间:90 分钟
2023·陕西·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请说说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分)
2.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中“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三位作者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1.议论、抒情。 2.示例:刘禹锡借“庐”自比古代圣贤,突显洁身自好的品性;陶渊明
借“庐”表达自己虽身处闹市,但心灵远离尘俗的宁静淡泊之志;杜甫借“庐”抒发出舍己为人、忧国
忧民的高尚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表达方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是议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如何能
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普遍地庇护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
稳得像山一样。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抒情,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
怀。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
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
的思想。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
交往来打。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
即使喧闹的,也如于僻静之地。
本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了作者己及
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诗人的胸襟想,此表淋漓尽致
2023·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下列对这首诗解和析,不恰当的一是() (2分)
A.这首五言要写的是王维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通过归雁”“大”“孤烟”“长河”“落日”“候骑自然景物向我示了边塞
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维赞为“千古观”,其中“”“”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明的比。
4.诗歌的颔联征蓬汉塞归雁入胡天”寻味,请作简要析。(2分)
【答案】3B4.运用比修辞手法,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诗人泊无心感受,
隐含着被排挤朝廷内心的激愤抑郁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B.通过“大”“孤烟”“长河”“落日自然景物向我示了边塞神奇壮丽雄浑
景色。“归雁”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被排挤京城,情境归雁”,达出泊无的
感受。“候骑指骑兵,不属于自然景物
故选 B
4.本题考查句的解和析。
征蓬汉塞归雁入胡天”思是:像风而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雁正翱翔云天。草成
后枝叶干枯离大地,飘卷故称征蓬”。诗人以“”、“”自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说自己像风而草一样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天”。古诗中
喻漂流子,这里却是比个负朝廷使命的大写诗人心的激愤抑郁
2023·湖北·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隙:“指墙壁缝隙,“指日影。这里形容时间飞逝②石击石发出的
陶陶:欢的样子。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是()(2分)
A诗首中一“足”,表达了待客尽其所有的情;“笑”二字出了诗人对农村
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颈联写出了山西俗民,“简二字写出了这的人们生活艰难能用古的方
祈求神灵的保佑
C乙词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嚣判若中能看出苏轼
对争名夺利的俗世的厌弃
D乙词仅做到了写、抒情和说的完美融合,而字传神精妙,如“一云”中的“”,
比“一云”“一云”,都境。
6乙词的首句“清夜无尘,月色”有什么作用2分)
7诗“许闲乘”和乙词“几时归去,作人”,两句中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同?
2分)
【答案】5B6.运用比修辞手法,描绘光皎洁的美景营造静的氛围,引发
的思7.两句中的“,都出诗人对清自在的生活往。乙词中的“
出诗人虽有才华,但不被赏苦闷心情,远离官场归隐田园
【解析】5.本题考查解与分析。
B.苏轼用“衣冠古风赞美着风俗,显示出他吾民之。“简”表明
民的朴实,不奢华,“写出了这的人们生活艰难能用古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是错误的;
故选 B
6.本题考查句作用析。
清夜无尘,月色”的思是,尘滓皆无,光皎洁如月夜空阔阒寂无人,
静地来思,以此诗人运用比修辞手法,中能看出苏轼对争名夺利的俗世的
厌弃,自然地引起下的抒情议论,引发出生意深沉思考。
7.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
许闲乘”的思是:果还大好月色。“几时归去,作
人”的思是什么时居起来,做个闲散之人。闲散
此,两句中的“,都出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往。结合乙词中的“不如归去还可
看出,此中的“出诗人远离官场归隐田园
2023·陕西·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北定日,家忘告乃翁
8.有人,但在诗中感惶恐滩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显得观。
合甲内容批驳这一观点。(2分)
9甲乙两诗都写到了“死”,请结诗句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8.“说惶恐”是诗人追忆自己西对艰难的忧不安,“叹零丁”是感眼前
惶恐”“零丁”是诗人时所处境的)。强化心的,为面情绪转
昂蓄势9后直,用“死”表达了慷慨赴死的情(死如的高风亮
,舍取义的人观);诗反映了诗人心的遗憾悲哀之情。
【解析】8.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分析。
恐滩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中,“惶恐”和“零丁诗人的心情,运用了双关
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个遇和国家运的惶恐示了诗人处境的。但作者并此而
消沉退缩“人自古无死留取丹照汗青见诗人威武的民族气节、舍取义
死观和慷慨情。所以这两句诗追忆,表心的,为抒写自己强烈
蓄势
9.本题考查的比较阅读能
诗中“死元知,但不见九州”的思是:诗人离开人世,皆空了,是为
眼看到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悲痛。反映了诗人眼看到国的统一的遗憾悲哀之情;
诗中“人自古无死留取丹照汗青思是:人自古以来有长生不死?我片爱
国的心映照史册。这两句诗运用反后直,借“死”表达了诗人慷慨赴死的情(
死如的高风亮取义的人观)。
2023·吉林·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
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溪行,之远近。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落英缤纷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尽水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然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往来种作,
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问所从具答之便要还家,鸡作。村中闻有此人,咸来。自云
避秦率妻绝境,不复出遂与外人间。问今何世,不知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复延至家,出酒停数日,去。此中人:“不足为
道也
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高尚闻之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本文许多词语沿,但已经变化。请参照示例出这样的两个词并解
其在中的思。(2分)
示例:鲜美鲜美好。
1
2
11.以下文章解有的一是()(2分)
A文章的小桃花林,山是为桃花源的出层层渲染
B.“世桃源”“然开”都是自本的成
C桃源嘱咐“不足为也”,表明了他们人的不信任
D人“遂迷”和刘子往”,给桃源罩似真
12.有人说,作者分别自然境,社会境、人民生活社会方面示了一人人往的桃花
;也有人桃花源还更多,比如封闭等等按吸你认为在陶
渊明心中一位的是什么请结相关内容。(4分)
【答案】10. 答案示例: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交:交错相子:
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人:桃花源的人;无论:不要说,说;不足:不得,不
必…… 11C12.答案不一,生只围绕桃源某一方面的,结写作文章内容,言之
理即,题中的分类考,以有自己的思考。
答案示例:陶渊明而言,好的人民生活应该一位的。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了他对当官场的不可奈何,居来逃避
。而他下的桃源男耕女织,人人,这是他所往的社会关系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
摘要:

古诗文阅读(测试)-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2023·陕西·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请说说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分)2.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中“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三位作者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1.议论、抒情。2.示例:刘禹锡借“庐”自比古代圣贤,突显洁身自好的品性;陶渊明借“庐”表达自己虽身处闹市,但...

展开>> 收起<<
❤古诗文阅读(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共22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22 页 大小:97.26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2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