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议论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解析版)

2025-05-13 0 0 239.59KB 13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12 议论文专题
(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一、(2022·江苏宿迁·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劳动中淬炼成长/张凡
《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
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
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
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一定程度折射出
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因此,青少年必须要接受劳动教育,要在劳动中锻炼成长。
劳动可以提升技能。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
至今仍然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
体、育美、培技的综合育人价值。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
思维导图
习题训练
需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更能在劳动中提升自
己的生活技能。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夯实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其实。劳动教育对于人生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
味着劳动意志的磨炼。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
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的《平凡的世
界》中说,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今天,我们大
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动手实干、出力流汗中播撒崇尚劳动的种子,在接受
锻炼磨炼意志中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理解人间万事出艰辛。
劳动可以造就伟大。很多时候,给我们最深感动的,正是那些最平凡的劳动者。在
晨曦中忙的环卫工人,在寒风执勤普通民警,在下穿梭的外卖小哥,在黑板上
播种知识和精神的老师及每时接送孩学的家长,在他们的身“劳动最
、劳动最崇、劳动最伟大”的理是此生动。这样的劳动精神,会让人对任
何困难的勇气,使平凡的人焕发冲破风雨黑暗的伟大力
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必课”,但让从课程的一种价值召唤,真正成为砥砺
生成长的广阔天地,可能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让劳动教育流于形式,需社会、学
庭齐心协力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在
大地的劳动中,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注】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劳动。乃逸乃谚:(就会)放纵粗鲁。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青少年必须要接受劳动教育,要在劳动中淬炼成长。(或:要在劳动中淬炼成
长)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在形式
上是完整的判断句。可以采用位置法寻找、判断论点。论点常出现在文题、开头、结尾、
中间等。根据①段“因此,青少年必须要接受劳动教育,要在劳动中淬炼成长”提炼论点
为:青少年必须要接受劳动教育,要在劳动中淬炼成长;或将文题“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补全主语,概括为:青少年要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2.文章开头引用《尚书》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案】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加文采);引出中心论点;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第一段的作用。引用《尚书》中的句子“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乃谚”,强调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由
此引出中心论点:青少年必须要接受劳动教育,要在劳动中淬炼成长;句子作为道理论据,
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③段开头画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答案】劳动可以磨炼意志。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分论点。作答此题,要根据分论点所在的段落内容进行概括提炼。
先了解分论点的表达形式。参照②段“劳动可以提升技能”,④段“劳动可以造就伟大”
进行表达。根据③段“劳动教育对于人生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
味着劳动意志的磨炼”概括为:劳动可以磨炼意志。
4.请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首先提出“劳动可以造就伟大”的分论点,然后用四个平凡劳动者的例子进行论
证,最后得出结论:劳动可使平凡人焕发出伟大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作答此题,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再用表示次序的
词语组织语言表达。文段划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①句,提出“劳动可以造就伟大”的分
论点;第二层:②至④句,列举武汉三位平凡劳动者的例子论证本段观点;第三层:第⑤
句,得出结论:劳动可使平凡人焕发出伟大力量。在此基上,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词
语组织语言表达可。
二、(2022·山东枣庄·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机是心灵缺氧
根曾经说,读是一种消遣。从大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部分普通
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的80 年代,人们象最深的就是门庭
若市新华各类读是那个相匮乏同也相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但这
热情并不专属读,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
连续剧就以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
因此,信息时代所谓机多少被夸,只不过是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
传统的读书而已。从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
识的渠道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100
多年尼采也曾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
这种快速消耗品将会干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证明他多虑了
说并不意味着机不在,是说需要清晰表达我们说自己
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不是说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
。中社会在90 年代中,就逐渐入了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
稀缺资源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快速中,
像某焦虑症患者。
因此,机的实是,人们缺乏专注阅读为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
陷入被量信息垃圾围困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
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公共件激愤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
个趋势,未来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 7秒钟记忆
时,缺乏深度的内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读的名义,更应该站保护全心灵度,

标签: #备战

摘要:

12议论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江苏宿迁·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劳动中淬炼成长/张凡①《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一定程度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因此,青少年必须要接受劳动教育,要在劳动中锻炼成长。②劳动可以提升技能。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仍然能给我们...

展开>> 收起<<
12 议论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解析版).docx

共13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3 页 大小:239.59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