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2:“而”的用法(原卷版)

2025-05-13 0 0 86.33KB 6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zhixing16881
第二讲 “而”的用法
掌握 “而” 字在文言文中的常见用法。
1. “学而时习之”(《论语》)——“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就”。
2.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3. “博学而笃志” (《论语》)——“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4. “曲肱而枕之” (《论语》)——“而”表示修饰关系。
5. “俄而雪骤” (《咏雪》)——“而”与“俄”组成词,“俄而”,表示时间短暂,不久。
6.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而”与“已”组成词,“已而”,表示时间短暂,不
1、“而”作连词,这是最主要的用法。判别时,一定要理清“而”前后词语或分句之间的关系。它
一般表示以下关系:
① 并列关系。
八尺昳丽接前,表)《
谏》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言和而色夷 《送东阳马生序》
② 承接关系。这种关系一般表示“而”前后的分句或词语有动作的先后。“而”可译作“就”“接
着”,或不译。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而”相当于“就”) 《邹忌讽齐王纳谏》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
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③ 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可连接分句也可连接词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一、 考点
二、 课内引
三、 知识讲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zhixing16881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④ 修饰关系。这种用法较多,有时易混淆为“顺承关系”,其实只要仔细分析“而”前后词语的关系 ,
还是容易区别的:如果“而”前面的词语或短语在句中作修饰、限制语,“而”之后是中心语(一般是动
词或形容词),简而言之,“而”前后的词语构成偏正关系,连接语和中心词,“而”定表修饰。
示时间、情态方式方向等,可译为“”“着”,或不译。
而归 “”“”分别是“”“归”的时间语。 《醉翁亭记》。
久而和 《送东阳马生序》
智叟笑”表情态,是“”的语。 《愚公移山》。
应曰 《陈涉世家》。
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号呼而转捕蛇者说》
2、其它词构成复音虚词。有以下形:
(1)“而已”,在句,表示限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句:“道有先后,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2)“而后”,相当于“然后”。
句:假诸人而后见也 《送东阳马生序》
,而后作 《生于忧患安乐
(3)“而”、“已而”,相当于“不久”,“一会儿”。
句:定 《山
儿醒口技
已而夕阳在山 《醉翁亭记》
(4)“而或”,相当于“有时”。
句:而或长烟记》
(一)下列句中 “而” 字的用法与 “人不知而不愠” 中 “而” 相的一是( )
A. 温故而知
B. 学而时习之
C. 者而
D. 学而不
【答案】D
(二)下列句子中 “而” 字表修饰关系的是( )
A. 学而不
例 题
摘要: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或zhixing16881第二讲“而”的用法掌握“而”字在文言文中的常见用法。1.“学而时习之”(《论语》)——“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就”。2.“人不知而不愠”(《论语》)——“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3.“博学而笃志”(《论语》)——“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4.“曲肱而枕之”(《论语》)——“而”表示修饰关系。5.“俄而雪骤”(《咏雪》)——“而”与“俄”组成词,“俄而”,表示时间短暂,不久。6.“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而”与“已”组成词,“已而”,表示时间短暂,不久1、“而”作连词,这是最主要的用法。判别...

展开>> 收起<<
考点02:“而”的用法(原卷版).docx

共6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6 页 大小:86.33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3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