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5-05-09 0 0 847.05KB 26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海淀区 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
(2023.04)
本试卷共 1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
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新时
代新征程,必须与时俱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
现代化建设。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2022》(下称《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2021 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 43.3 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 6.3%,增速较上年提高 3.8 个百分点。原煤
产量 41.3 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 1.99 亿吨,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 2076 亿立方米,同
比增长 7.8%;电力生产全年新增发电量超过 7500 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报告》同时提到,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依然较快,2021 年全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达 5.2%,在全球
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我国一度出现能源区域性、时段性供应紧张的情况。对于未来国家能源需求,
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 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约 3.5 吨标准煤,按照本世纪中
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假设人均能耗翻一倍,2050 年将增加到 7吨。如果我国能源进
口依赖度和能效科技水平不变,那么我国能源总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也翻一倍,达到 80 多亿吨标准
煤产量,才能满足人均能耗翻倍的需求。
在他看来,根据我国目前“缺油、少气、贫高品位铀、相对富煤”的能源禀赋特征,再加上我国能源
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明显的问题,即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过 70%,而重要能源基地主要
分布在西部地区,同时考虑水土气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约束条件,本世纪中叶我国
难有效提供如此巨大的能源产量来满足需求。武强为,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需要
赶好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自己手
再生能源是源的主要增量。我国再生能源富,、地已开发的,我国在煤气、
页岩气和煤地下气化等方面的力同样巨大再生能源天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动性,
其规模利用必须首先研调节。在解决具体问题干热岩可燃冰和“人造太阳”等
能源巨大的新能源,也能为重要的能源供
我国能源“提效节流”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创1万美元 GDP 需消耗约 3.4 吨标准煤,高于一
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差距的原因除了能效科技水平不足,也与产业结关。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以
耗、高精尖为主,而我国矿山、化工、冶金、水等高能耗、向度产为主。
于我国能源禀赋特征,我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和新能
组合打造业升级版力推进化能源安全、高效、绿色能化开采清洁、高效、
低碳约化利用
材于里雨曦党亚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
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一,和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现。代了世界核
电技术先进水平的“国和一”,是我国三代主化标性成果,中国电技和产创新之大成。
东荣成“国和一”示工程建成投运后,平均每年发电量603.5 度,约标准煤约 1889
吨,减排二氧5167 吨。“72”“56”“60”“153.4 ”这字可勾勒出“国和一”的工程效果
采用非能动安全统,发生事故后系处理须人工干预72 时;建造周期仅 56
设计寿命60 年;单机组发电功率153.4 千瓦。
国和一打造了一条进的产业链它带电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推动能源产业实现基础
、技术补链融合发设计、设备制造、建调试运行企业同创新。产、
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
已有核能发电基础上,东荣成“国和一”示工程开启涵盖光伏发电、能供化、
电、制氢目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式。“光伏发电”面向楼宇集
综合分布式光伏、分布式电设现了供能的清洁代;“能供满足威海市
2700 平方米的供需求,省清洁发展;“化”近期将建成1
目,未来将扩容10 吨,以周边供水,保障战略备用水源;“电”将打造集
+海制氢+海牧场+海观光”于一海洋资源立发示范项目。“国和一”依托智
能源管控采集、显示和处理核等多能源数据,监控调控,达到多能
互补,保供需平
国和一为我国调整能源产业结构的代,在核心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积极扩大
业链朋友圈”,动产创新和集群式发展。由此可见做好能源体系建设,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材于赵冉丁怡婷左丰岐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我国能源现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报告》,2021 年煤、油、气、电的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B. 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的特点直接导致能源进口量上升。
C. 能源禀赋特征与环境、生态、气候等条件存在巨大矛盾。
D. 可再生能源丰富,但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
2.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和一号”技术安全性高,工程建设周期短,供能经济、环保。
B. “国和一号”开启的能源发展模式是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代表。
C. 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核能供热”项目可以满足山东省清洁供热的需求。
D. 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海上风电”项目将对海洋资源进行立体化开发。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时,人均能耗将会上翻一倍。
B. 在未来几年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将被新型能源取代。
C. 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全方位体现了“开源、节流、升级”的战略。
D. 能源结构转型不仅要强调能源质量,更要考虑能源数量和供需平衡等要素。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不符合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建设方向的一项是( )
A. 化石能源开发利用低碳化
B. 能效科技水平持续稳定化
C. 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协
D. 产业结构发展布
5. 在“新时代·新发展”论坛上,有提出了“为什么能源高质量发展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题。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以特邀嘉宾身份回答题。
【链接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四亿多人口的规模源环境条件约束很大,发展途径
推进方式必然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之过不少弯路了生态环境
破坏势头,“绿山就金山”的已经深入
材于《中国式现代化特征》)
答案1. D 2. C 3. D 4. B
5.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模巨大的现代化,“开源、节流、升级”的能源高质量发展略,
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能十四亿多口的能源消费需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
共生的现代化,以清洁性能源核能为代表的“碳、智慧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实推动了能源产
结构调,有效保了人与自然共生,可持续发展。
析】
1
本题考学生筛选辨析信息的能
A.“2021 年煤、油、气、电的产量均创历史新高”文是“煤产量 41.3 亿吨,创历史新高;原
产量 1.99 亿吨续三年稳定;天然气产量 2076 亿立方同比增7.8%;生产全年新
电量超过 7500 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可创历史新高的有煤和电。
B.“直接导致能源进口量上升”文是“要解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需要赶好‘开源、
节流、升级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能源饭碗牢牢自己手里”,可
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的特点提醒做好“开源、节流、升级”,不是依赖“能源进口”。
C.“能源禀赋特征与环境、生态、气候等条件存在巨大矛盾”文是“根据我国目前‘缺油、气、
对富煤的能源禀赋特征……同时考虑水气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气候化等
束条件,本世纪我国很难有效如此巨大的能源产量来满足需求”,可能源禀赋特征与环境、生
态、气候等条件间并有矛盾,解文
故选 D
2
本题考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
C.“可以满足山东省清洁供热的需求”文是“核能供热可满足2700 平方的供热需求,
助力山东省清洁供产业发展”,可是满足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产业发展。
故选 C
3
本题考学生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
A.“人均能耗将会上翻一倍”错误文是“中国工程院武院士记者算这样笔账,2020 年我国
年耗能3.5 煤,按照世纪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设人均能耗翻一倍,
2050 年将增加到 7 吨”,可“人均能耗将会上翻一倍”是院士按照 2020 年我国年耗能标
设的情况
B.“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将被新型能源取代”文是“鉴于我国能源禀赋特征,我要立足
以煤为主的本国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合,尽快打造煤炭工业升级
着力推进化石能源安全、高效、绿色能化开,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可煤炭的主体
能源地位并未改变
C.“全方位体现了开源、节流、升级的战略”文“核能是人类最希望的未来能源一”,
“国和一号”体现了开源“产、学、、用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升级和产业升级”体现了“升
级”;而节流的意思是“目1万美元 GDP 需消耗3.4 煤,些西方发”,
“国和一号”是新能源,有体现“节流”。
故选 D
4
本题考学生分用文中信息的能
B.文“我国能源‘提效节流还很大。目1万美元 GDP 需消耗3.4 煤,
些西方发。产生差距原因除了能效科技水平不足”可,必须提升能效科技水平。“能效科技
水平持续稳定化”不符合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建设方向。
故选 B
5
本题考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解的能
链接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四亿多人口的模,资源环境条件大,发
途径与推进方式必自己的特点”和材料一“要解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需要赶好
开源、节流、升级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能源饭碗牢牢自己手里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模巨大的现代化,“开源、节流、升级”的能源高质量发展略,能
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能满足十四亿多人口的能源消费需求。
链接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绿的理念已深入
”和材料二“在有核能发电基础上,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开启了涵盖光伏发电、核能供
热、海水化、海上风电、核能制氢等项目的‘零碳、智慧能源发展新模式”“国和一号
为我国调能源产业结构的代表,在核技术脖子’的地方下功夫积极扩大产业链‘朋友圈’
动产业创新和集群式发展。由此做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
必经之路”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以清洁性能源核能为代表的“碳、智慧
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实推动了能源产业结构调,有效保了人与自然共生,可持续发展。
二、本大题共 6小题,共 3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未也。周之、武国不过百至于军旅
出,以征不义诸侯,而未尝患。方此之时,关市无征,于民者不过1,而
也,内食里之百国,而不足于】由此观之财岂多少哉!
于天下,人,人以则难为力。是广给用,不如节用取之
也。
摘要:

海淀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3.04)本试卷共1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与时俱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3.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

展开>> 收起<<
精品解析: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共26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26 页 大小:847.05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0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2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