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北京)(解析卷)

2025-08-02 0 0 75.71KB 26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202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语 文
限时 150 分钟 满分 150
一、本大题共 5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气候的波动变化对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建古代气候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缺乏合适的温度代用指标,我国古温度重建结果分辨率较低,且多以定性记录为主,定量的古温
度重建相对较少。全球历史温度变化曲线的重建主要借助冰芯、深海沉积物和树轮的记录,而我国是传统
的农耕文明社会,陆地上的沉积记录才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历史气候变化。随着技术的革新,微生物分子化
石的研究蓬勃发展,微生物分子化石中的一类化合物——brGDGTs(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酯)——被
用于古气候研究。
brGDGTs 是细菌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其分子结构中有 46个甲基和 02个环戊烷。如同人天冷需
要加衣、天热需要减衣一样,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细菌倾向于合成更多的甲基,而温暖的环境下合成的甲基
数量则减少。微生物活体死亡后,细胞膜中的 brGDGTs 等大分子能在地质体中长期保留下来,可以通过
brGDGTs 结构中的甲基个数推断当时的温度。
六盘山北联池靠近中华文明核心区,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
合团队选取这里的沉积物样品,借助 brGDGTs,通过定量分析,重建了 5000 年以来我国北方更高分辨率
的暖季(4月至 10 月)温度变化过程。结合山西某地沉积物的孢粉重建的降水记录,联合团队获得了我国
北方地区 5000 年以来完整的气候演变历程。
从重建的温度与降水结果来看,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呈现出不断变冷、变干的大趋势。大约前 3000
变化缓慢,之后的 2000 年变化加速。这主要与太阳辐射变化有关,太阳辐射能量在过去 5000 年间持续
降。另外,过去 2000 年以来的速冷干现象还可能与太阳活动、山活动等因素有关。而且这一时期
域植被中木本植逐渐减少,导致反射率上可能加了气候变冷变干的速度。
研究人员气候重建的结果与中国历史代相对,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气候呈现出冷暖交替特点
如,隋朝末年气候于冷干,唐朝初期和中期温暖湿润,后期冷,与之相的是干化。
国时期,北方历了 70 年寒冷干的气候,北气候开始
之前有研究发现,古代气候变化深影响了我国古代农耕社会文明的发展,我国历史上度的冷
暖变化与社会经济波动之间呈现同期性,体上现出特点暖期气候是有的。历史
1/26
*
经济、社会定、国力强盛、人口增加的时期往往出现在暖期,相反的情况则发生在冷期。联合团
队的研究也证实这一特点如,温暖湿润的气候推动了唐朝初期和中期的农发展与社
经济繁荣,寒冷干的气候使唐朝后期农发展大不影响,这是成当时社会不定的重要
之一。
(取材于程雅楠等的相关文
材料二
我国古代是农耕文明社会,加之古人自然灾害,农对气候变化有较依赖性,暖期
的气候体有于农发展,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这是历史上特点形
成的根本原因。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从全国粮食亩产量和北方麦作亩产量的相对变化指数看,
了明秦汉以后气候寒冷时期,我国粮食亩产量有下降。
尽管历史上暖期的影响体好于冷期,我国地域广阔,不在暖期是冷期,气候可能有区
差异社会经济带来有利或影响。唐朝宋朝两个时期中国平均温度均偏高,在地
差异唐朝初温主要出现在黄河流域、中原腹地,其原因是区域尺度上大气能量的加以
的热量输送。而北宋初期,全国普遍增温是太阳辐射度的成的,是全球或半度上的暖
件在中国的体现。暖期中的北时期,我国华北北方农牧交错带相对湿润,而南地区则到干
暖期气候温暖湿润,会推动社会的繁荣和人的较快增长。多的人口也加大了社会对资源的需
加了环境的压力导致以农为基的社会风险增加,这在暖期承受压力,可能会
气候变冷导致生产下降而凸显重的社会危机
人类社会并未因气候变化的不影响而停止脚步,而是在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
累经验,从而取得更大的繁荣。为适暖期干湿变化的地域格局,北宋朝廷在变湿的华北地区积广
稻种植,在变干的南方则积广占城稻稻麦连种。这一举措使粮食生产气候约的影响趋减少,
是中国粮食生产史上的一
(取材于申敏夏刘嘉慧等的相关文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联合团队重建古代温度变化过程使用的是深海沉积记录。
B. 联合团队重建古代温度变化过程使用的是定量分析方法。
C. 联合团队的研究结果反映的是我国北方 5000 年来暖季的温度变化。
D. 联合团队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之前研究得出的“冷抑暖扬”的结论。
2. 根据材料一,brGDGTs 被用于我国古温度重建,下列能说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 brGDGTs 结构中的甲基个数越多,反映当时的温度越高。
2/26
*
B. brGDGTs 结构中的甲基个数越多,反映当时的温度越低。
C. brGDGTs 结构中的环戊烷个数越多,反映当时的温度越高。
D. brGDGTs 结构中的环戊烷个数越多,反映当时的温度越低。
3. 根据材料一,关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总体变冷、变干的主要原因,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阳辐射能量持续下降。 B. 太阳活动、局部火山活动。
C. 木本植物减少导致地表反射率上升。 D. 我国古代北方农耕社会文明的发展。
4. 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比较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了“冷抑暖扬”这一特点,材料二分析了该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
B. 材料一指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冷暖交替,材料二分析了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
C. 材料一显示唐朝初期温暖湿润,材料二说明了增温的具体区域以及具体原因。
D. 材料一显示北宋气候开始好转,材料二说明了北宋初期增温的范围及其原因。
5.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气候影响我国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规律,并说明影响的复杂性。
【答案】1. A 2. B
3. A 4. B
5. 规律:百年尺度的气候冷暖变化与我国古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星观同期性,总体上表现出“冷抑暖扬”
特点,即暖期气候对其发展有利,冷期气候对其发展不利。
复杂性:①历史上暖期的影响总体好于冷期,但冷暖期气候又都存在区域性差异,不论在暖期还是冷期,
其都有可能给区域经济带来有利不利影响;②暖期气候动社会繁荣人口可能因
社会风险重的社会危机
【解析】
1解】
本题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
A. “使用的是深海沉积记录”,根据材料一第二中的“我国是统的农耕文明社会,地上的沉积
记录好地反映我国历史气候变化”和第四段中的“六盘山北联池……联合团队选取的沉积物
”可,联合团队选取的是地上的沉积记录,而非“深海沉积记录”。
故选 A
2解】
本题考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析的能
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材料一第三段提到 brGDGTs 的分结构中有甲基和环戊烷,但是只提到了甲基
与温度的关,并提到环戊烷与温度的关,据排除 CD项。
根据本中的“冷的气候条件细菌倾向于合成多的甲基,温暖的环下合成的甲基数量
少”可brGDGTs 结构中的甲基个数越多,说明当时的温度越低甲基个数越少,说明当时的温度越高,
3/26
*
排除 A
故选 B
3解】
本题考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度的能
A.根据材料一第五段中的“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现出不变冷、变干的大趋势……这主要与太阳辐射变
化有关,太阳辐射能量在过5000 持续下降”可,我因北方地区气候总体变冷、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太阳辐射能量持续下降”,A 项正确。
B.根据材料一第五段中的“过2000 年以来的快速冷干现还可能与太阳活动、局部火山活动等因有关,
知此是我国北方地区过2000 年以来出现快速冷干现的原因。
C.根据材料一第五段中的“而且这一时期内区域植被中木本植物逐渐减少……加快了气候变冷变上的
度”可,可知此是我国北方地区过2000 年以来出现快速冷干现的原因。
D.“我国古代北方农耕社会文明的发展”受到古代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是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总体变冷,
变干的原因,是结果。
故选 A
4解】
本题考学生分析理解文内容的能
B.材料二分析的是我国历史上“冷抑暖扬”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关于“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冷暖交替”,
文中只提到“我国地域广阔,不论在暖期还是冷期,气候都可能有区域性差异”,面分析了唐朝初期和
北宋初期增温的原因,并有分析“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冷暖交替”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
故选 B
5解】
本题考学生理解文内容,筛选合文中信息的能
第一,有关气候对我国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影响,主要的表述在材料一最后
根据“我国历史上百年尺度的冷暖变化与社会经济动之间呈现同期性,总体上表现出“冷抑暖扬”的特
点,即暖期气候是有利的”“反的情况则发生在冷期”可概括出:百年尺度的气候冷暖变化与我国古代
社会文明的发展星观同期性,总体上表现出“冷抑暖扬”的特点,即暖期气候对其发展有利,冷期气候对
其发展不利。
第二,“复杂性”多体现在(形种类等)多性、(体和局部、等)多变性等方面。材料
二第二、三段具体论述了气候对我国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影响的多变性:
第二尽管历史上暖期的影响总体好于冷期,但我国地域广阔,不论在暖期还是冷期,气候都可能有区
域性差异,给区域社会经济带来有利不利影响”,用了“尽管 但 ”这一表转的关联,指出⋯⋯ ⋯⋯
其影响总体——历史上暖期的影响总体好于冷期,局部有变——无论是暖期还是冷期气候都存在区域
4/26
*
性差异。
三段“暖期气候温暖湿润,会动社会的繁荣人口的较然而众多的人口也加大了社会对资源
需求,增了环压力,导致以农业为的社会风险,这在暖期承受压力,可能
会因气候变冷导致农产力下降而凸显,甚至引重的社会危机”,指出暖期气候有好处——推
社会的繁荣人口的较,但可能因为人口带来坏处——社会风险重的社会
危机也就是说暖期的益处有可能会变成冷期的害处
二、本大题共 5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文文,完成各题。
言曰:者王公大人,为家者皆欲,人刑政而不得而得
,不得而得,不得而得,是故何也?执命者言曰:‘命富命贫命众
命治命乱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阻百姓故执命者
,不可不明辨。
则明辩此说将奈何哉?言曰:必立仪无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
,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三表何谓三表?言曰:,有,有用之
何本之于古者圣王。于何原原察百姓耳目。于用之发以为刑政其中
家百姓此所谓言三表也
天下之士君子,为有。盖尝尚观圣王,古者桀所乱汤受;纣所乱
武王受之。此世未易民未,在于桀纣,则天下,在于汤武,则天下命哉!盖尝尚
先王以出于国百姓者也;所听狱刑也命者,是
下之义。此百姓百姓,是天下
所谓欲义人在上何也?曰:义人在上,天下必治被其大
曰:岐周,与其百姓,是以近者安王者
趋之。曰:‘奈何使之地我,则民也哉!’此知之。古之圣王
以为赏罚劝贤沮暴,是以孝慈亲戚,出则长于里。是故使治官府则不盗窃则不崩叛
上之百姓命者言曰:‘上之。上之命因
5/26
*
摘要: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限时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气候的波动变化对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建古代气候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乏合适的温度代用指标,我国古温度重建结果分辨率较低,且多以定性记录为主,定量的古温度重建相对较少。全球历史温度变化曲线的重建主要借助冰芯、深海沉积物和树轮的记录,而我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社会,陆地上的沉积记录才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历史气候变化。随着技术的革新,微生物分子化石的研究蓬勃发展,微生物分子化石中的一类化合物——brGDGTs(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酯)——被用于古气候研究。br...

展开>> 收起<<
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北京)(解析卷).docx

共26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26 页 大小:75.71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8-0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2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