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语文

2025-05-17
0
0
46.68KB
10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2023—2024 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
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为科技发展设立了基本的伦理原则。但是面临
伦理是促进还是阻碍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运用科技伦理原则时具有
实践智慧。
德国学者毕恩巴赫分析了德国对《欧洲人权与生物医学公约》的态度,证明即便
在同一文化圈,人们在对待某些敏感技术问题上,也很难达成共识。因此,在技术决
策中必须充分重视地区性特点,综合考虑某项技术与该地区文化、经济的相容性,其
中考察当地人对该技术的可接受性是首要任务。在涉及技术与文化、价值纷争的时候 ,
“以平衡和理性的方式评估和实施是伦理学的主要任务”,要求采取地区化处理的实践
智慧战略:既不能笼统地否定一项技术的意义,也不能将任何技术都看作是普遍可以
接受的,而是根据该地区的文化和经济、民众对技术的接受力,制定适合地区化的技
术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人与技术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今天的时代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甚至在人们对某些技术的机理和基本理论尚
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技术已经成为产品走向市场和生活。由于技术后果的累积性和
长期性特点,传统的对技术后果的评估方法已经不适合当下对高新技术的评估。有些
技术的后果还很不明朗,伦理与社会影响更难以预测。在这种情况下,滥用技术将会
带来不可预测的伦理灾难。从科技发展来说,我们对技术和科学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随时调整对具体技术风险的认知和评价尺度,建立和发展一
个动态的价值评价体系和开放的技术观,以便适时地选择、探索新发现,研发新技术。
如由多国伦理学者组成的委员会起草的报告《人类基因编辑:科学、伦理学和治理》
认为,以生殖为目的的基因编辑技术在伦理上是可以接受的。“在严格的监管和风险
评估下,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对人类卵子、精子或胚胎的编辑,但仅限于父母双方均
患有严重遗传疾病、想要健康的孩子却别无选择时。此外还强调必须在满足 10 条规范
标准的条件下,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才被允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在继续研究
的同时,等待合适的推广时机。
(摘编自丛斌、郑晓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技进步的根本目的》)
材料二: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重塑着人类的未来,为人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然而人
工智能的风险也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除了对伦理道德规范带来冲击外,人们在智
能化时代利用媒介信息机会和能力的差异会导致“数字鸿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
带来更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化。这就亟需解决数据资源的公共性问题或者说数
据的“民主化”问题,以促进智能时代实现社会公正。
对于人工智能对人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对人工智
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做好规避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的发展产生风
险的措施。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于人类文明的进程,我们不能割裂开来看。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
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
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
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
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人工智能推
动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必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升,生产方式也必将产生深刻
的变革,人被“物”的支配和奴役减轻,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历史地
考察人的发展,人的思想解放和科学精神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另外,对于人工智能的出现,如果我们只是站在批判的立场则显得思辨贫乏,人
工智能同样昭示了人类走向自由解放的美好未来。除此之外,我们需要认真审视人工
智能。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劳动工具,属于生产力要素之一。人工智能在产生之初
是为了模拟和执行人的智力活动以减轻或代替人的智力活动,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
率。劳动是人的本质,智能化劳动工具的运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
的全部能力即体力和智能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
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人工智能还是人的知识
的对象化,是“对象化的知识力量”,作为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程度上变成
了直接的生产力”。
人工智能对人的发展是“喜”还是“忧”,取决于人类即行为主体乘持什么样的价
值理念。然而,受社会现实条件和人类认知水平限制,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可能难以
评估,人类不当的价值诉求把人工智能的工具理性过度放大,使人工智能成为成胁人
的异己力量,把人的发展置于危险的境地。技术不是中性的,算法不是客观的,研发
者的偏见、歧视可能会被以编码的形式隐藏在人工智能的设计之中,如何平衡协同人
工智能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赋予人工智能人本精神,这是在智能时代必须积极应
对的问题。
(摘编自吴海江、武亚运《人工智能与人的发展——基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考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同的地区,虽然文化、经济的特点有差异,但对同样技术的接受力差别不大,这
便于推动科技的应用。
B.材料一认为滥用技术将会带来不可预测的伦理灾难,对这一问题,恩格斯在《社会
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有着同样的论述。
C.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些特点,要求人类对其发展进行反思、规范和引导,才可能避免
不良影响,从而实现人与技术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D.对人工智能,不能只站在批判的立场,要看到它使人类发展的确定性更强,将极大
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让人类未来更美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些科学技术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设立科技伦理。
B.科技迅速发展背景下,具体技术风险的存在使建立动态价值评价体系更有必要性。
C.人工智能是人的知识的对象化,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可一定程度上变成直接生产
力。
*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为科技发展设立了基本的伦理原则。但是面临伦理是促进还是阻碍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问题,需...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0 页
大小:46.68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