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一模)语文试题【公众号:一枚试卷君】

2025-05-17
0
0
55.24KB
14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开封前注意保密
揭阳市 2023 年普通高中高三级教学质量测试
语文
本试题共 9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
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气象”一词,在唐人笔下已经出现。王湾《江南意》结联作“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是指山川
的气象。杜甫《秋兴八首》之八“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指朝政的气象。皎然《诗式》说
“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则是指诗歌的气象。从以上用法可以看出,“气象”之词多用于宏伟壮阔的事
物。
严羽认为:“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盛唐气象”这个概念便是由
他奠定下来的。把盛唐诗歌的风貌归结为“雄壮”与“浑厚”,究竟有什么根据呢?在我看来,厚实来源于
作品充实的内容,没有这种刚劲有力、明朗阔大的精神气魄,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和饱满的政治激情,
就谈不上唐诗的“厚”与“雄”;至于浑成,则跟作品的艺术表现有关。正是由于唐代诗人创造出了一种精
练、含蓄、自然、清新的诗的语言,用以概括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构成外形鲜明而又内蕴深沉的艺术境界,
雄厚才能返归于浑成。照这样看来,气象浑厚并不是什么不可捉摸的东西,它就是唐诗诸要素的结合体,是
唐诗的最基本的质态。这种浑厚的气象在盛唐诗中表现得特别充分,所以人们常用“盛唐气象”作为唐诗风
貌的典型。
贞元、元和之际,诗风有了急遽的转变。李肇《国史补》云:“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
“荡”是狂放,“怪”是险怪,这确是当时诗风的显著特点。不过我以为,奇险与恣纵似还不能完全包括元
和诗坛的精神面貌,像元稹、白居易诗歌里的平易流畅的作风,就很难归入“荡”与“怪”的范畴里去。虽
然如此,元和诗人的致力于独辟蹊径、开拓诗境,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他们在题材、结构、语言、体制各
方面都有大胆的实践与创新,可以说是千汇万状,尽入笔底。借用“雄厚博大”四个字来称许这一时期的诗
风,应该是比较恰当的,“荡”与“怪”不过是它的极端表现罢了。
晚唐以后,流派歧出,风气庞杂,而作为晚唐诗的大宗,自应以李商隐、温庭筠一派为代表。温、李的
诗风,襞绩层深而命意婉曲,文辞精美而音韵谐和,正是唐诗重韵味、讲声律、求“兴寄”的结晶;而境界
狭小,笔力荏弱,情长气短,文浮于质,则是他们的致命伤。以温、李为代表的晚唐诗,自然达不到气象浑
厚的胜境,那种精深婉丽的作风,恰恰成了宋词(以婉约派为正宗)的先导,从而构成了唐诗质变的另一种
形态。
*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唐诗的气象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以盛唐气象作为自己的典型形态,而在其
他历史阶段又会有种种变形。而盛唐气象之足以代表唐诗,是因为它实现了唐诗各个要素的比较圆满的结合,
是唐诗自身风格发展成熟的标志。
(摘编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
材料二:
盛唐气象的形成,主要决定于盛唐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当时人们特定的心理状态和审
美趣味。
唐朝自建国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经济高度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大,政治也比较开明,思想禁锢
很少,思想文化领域比较自由。而且科举制度的实行,给士人提供晋身之阶。唐代国力强盛,疆域辽阔,中
外文化交流频繁,士人们眼界开阔,所有这些因素,便形成了盛唐文人士子情绪积极、抱负宏大、气魄豪迈、
胸襟开阔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并形成一种开朗、乐观、健康、雄壮的审美理想。
但是盛唐气象的形成,又不仅仅决定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它还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一
方面盛唐诗歌离不开前代优秀诗歌创作遗产这些“思想材料”;另一方面,南朝诗风流传已久,至隋代唐初
已呈必变之兆,至盛唐诗风之变已成必然之势了。所以“盛唐气象”的形成,是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与外部
原因相契合的结果。
不过,文学有其独立性,文学的发展有时并非与政治盛衰的阶段完全合拍。从政治意义上来看,唐代自
唐太宗贞观年代开始就很兴盛了,史学家羡称“贞观之治”,但诗歌的发展比起政治慢了一拍,在此时尚未
呈现出“盛唐气象”。欧阳修说:“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
能革五代之余习。”在这个时期,六朝骈俪习气仍非常浓厚并顽强地笼罩着诗坛。所以贞观这个政治意义上
的盛唐,只能列入诗史分期的初唐。真正反映出盛唐气象的诗歌,是自开元中期开始的,离贞观(政治上的
盛唐)相差几乎一百年之久!再说自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开始,唐朝已由盛极而转衰了,但传统的文学批评,
却把安史之乱以至大历初年的诗歌都列为盛唐诗。的确,盛唐诗人崇高的理想、伟大的抱负、不凡的气度和
艺术上高华壮丽的审美趣向,是在盛唐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长期影响的积淀中形成的,它来自太平盛世,
然而盛唐诗人的审美理想一旦形成,就具有某种历史惯性。安史之乱后,政治上的盛唐时代结束了,但诗歌
上的盛唐气象还在延续。盛唐诗人的理想、抱负和气度,他们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并没有立即消失。乱世
残酷的现实,还刺激着许多诗人写出雄浑悲壮的作品,而杜甫的诗歌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呈现了最夺目的光芒。
中晚唐的诗风与盛唐气象相比,差异很大,这当然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盛唐时代迥然不同而
造成的,但同时也有文学风格变化的内部规律在起作用。没有一种永恒不变的风格,文学风格总是不断流变
因革。
(摘编自吴承学《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严羽认为,盛唐诗产生“雄壮”“浑厚”气象,是以明朗阔大的精神气魄、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以及饱
满的政治激情为前提的。
B.元和年间的诗人在题材、结构、语言、体制各方面都有大胆的实践与创新,“荡”“怪”的流行诗风因
此形成。
C.晚唐诗达不到盛唐诗浑厚的气象,却以其精深婉丽的风格成为婉约派宋词的先导,从而构成唐诗质变的
另一种形态。
D.盛唐气象形成的内部原因是盛唐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当时人们特定的心理状态和审美
*
情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代诗人阎宽的诗句“回眺佳气象,远怀得山林”中的“气象”与王湾《江南意》中的“气象”含义相
近。
B.唐代士人结交中亚商人、日本僧侣,享受来自海外的生活用品,这些因素在无形中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C.“上官体”诗歌出现在贞观时期,内容空泛,骈俪对仗,风靡一时。这表明文学发展与政治兴衰并非完
全同步。
D.安史之乱带来的残酷现实,使许多盛唐诗人写出了雄浑悲壮的作品,从而使盛唐气象得以延续。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3分)( )
A.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B.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D.崔颢《雁门胡人歌》:“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贺贻孙认为:“开元、天宝诸公,诗中灵气发泄无余矣。中唐才子,思欲尽脱窠臼,超乘而上……然变至
此,无复可变矣……遂不觉成晚唐苦涩一派。”请结合材料二评价此观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在阿吾斯奇
董夏青青
云霭封锁了雪峰之间偶尔显露的天际远景。阴冷彻骨的北风越刮越大。靶场上掀起沙尘,落到正在一座
墓地上挥动铁锹、铁铲的几个人身上。
来靶场之前教导员跟他讲,上世纪七十年代连队骑乘巡逻,一个战士的马在山口甬道的雪崩中受惊。被
甩下马背的战士一只脚被马镫挂住,拖行近一公里才挣脱,事后昏迷不醒,等不及送下山医治人就没了。
拾捡骨殖装箱时,烈士的弟弟跪倒在地,放声恸哭……
回到连队,通讯员热了饭菜端上桌。
“营长,来。”教导员冲他扬了下下巴。
“您是这儿的营长?”烈士的弟弟问。
“忘了介绍。”教导员说,“这是南疆军区来指导工作的殷营长,他弟弟是咱们连队的三班长。”
“那这正好能跟兄弟见面了。”烈士的弟弟说。
“三班长现在正在总医院住院……休养好了就回来。”教导员说。
“生病了?”烈士的弟弟问。
他拿起盘子里教导员掰剩下的半块馍,没作声。
这两年不知说过多少回要来阿吾斯奇,可想不到有一天在这儿了,会是帮小弟收拾放在连队的被褥衣物
和储藏室的行李,然后带走。
去年阿吾斯奇的雪下得早、下得多。连队烧锅炉,攒的煤渣子多了没地方放,拖拉机上山运煤渣的时候
没油了,驾驶员给连队打电话,说车没油了,让人快给送来。小弟一听就拿上一桶油,开着辆皮卡去给拖拉
机送。路上,小弟将皮卡车停在窄道边,跑下去找拖拉机。送完油顶着风雪往回跑时,对面驶来一辆拉粮食
*
摘要:
展开>>
收起<<
★开封前注意保密揭阳市2023年普通高中高三级教学质量测试语文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气象”一词,在唐人笔下已经出现。王湾《江南意》结联作“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是指山川...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14 页
大小:55.24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