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语文

2025-05-16 0 0 1.03MB 6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高三语文 2023-11 阶考 1 4
树德中学高 2021 级高三上学期 11 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宁夏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方丹、刘念、聂红雨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追溯词源,折柳成词最早见于《诗经》的“折柳樊圃,狂夫瞿瞿”,此处折柳只是用来编织菜园篱
笆,并非用于送别,当不能以之为折柳赠别的源头。折柳送别习俗见载于汉代《三辅黄图》,谓长安东
跨灞水造桥,汉人送客到灞桥,折柳赠别。隋代无名氏《送别诗》以点点杨花、枝枝柳条写离愁别绪,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是较早以折柳寄情的送别诗。
唐代灞桥折柳送别已成唐人风习。宋人程大昌《雍录》说:“汉世凡东出函、潼,必自霸陵始,故
赠行者于此折柳为别也。李白词曰‘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王维之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盖授霸陵折柳事而致之渭城也。……故维诗随地纪
别,而曰渭城、阳关,其实用灞桥折柳故事也。”历经积淀,灞桥折柳已成原型意象,在后代送别文学
中反复使用。
离别赠物是中国古代祖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诸侯交聘,王侯贵族间赠物表意,郑重其事。先秦
《大雅》中载送别韩侯以“乘马路车”,确保离人旅途平安,并以精美佩玉弥补空间距离和时间隔离的
伤感,缩小心理距离。通平民四外谋生,聚少离多,表达离别私情则以“木瓜”“琼琚”“芍药”“杂
佩”“彤管”互赠,小小物品既是信物,又是别后睹物思人的媒介,无论贵贱,唯在有情。
古代士人僚吏、好友嘉宾,长亭饮饯、离夜叙情、马上相逢、别浦执手、客中送客,难以组织正规
的祖饯仪式,也无法精心准备赠品。唯柳树插枝即活,遍植各地,就地取材,折柳寄情便成为最佳选择。
送人以物固然可以有睹物思人的效果,然其深刻度相对于语言来说又逊一筹。古代士人认为,富者
赠人以财物,属庶人之交;仁者送人以言,属君子之别。《史记》载孔子拜见老子,临行之际,老子赠
之以警语,告诫离人如何处世,为人应当从现实出发,不必拘泥于古训。《孔子家语》载子路辞行孔子
时,在赠车与赠言中选择后者。
先秦诸子送人以言偏于理性,为离人分别之后直面社会、解决生活中大小杂务提供指导,这是留者
对于离人前路艰辛、未来叵测的深切忧虑之情的理性表达。这些诫语与祝辞祈求路神保佑行人前途平安
一样,是面向未来的。随着文人交游越来越广泛,同僚好友之间的分别,无论是源于升迁、罢黜,或是
其他原因,都逐渐忽略烦琐仪式,也无须警示赠言的严肃架子,哲理性的话语与敬神的祈求转换为感性
的分别倾诉,送别诗的诗性语言具备哲理语言的深刻度,富于更高的感染力。送别时的实物逐渐虚化,
柳、酒、草、水、长亭、古道、别浦、灞桥、啼猿等成为送别诗意象,折柳寄情、长亭怨别、兰舟执手、
千里相送等日渐成为送别诗描摹的经典动作。
“于其将行也,则有饯送之礼。然饯人以物,不若饯人以文,送人以酒,不若送人以言。盖物之意
有尽而文之意无尽,酒之味有穷而言之味无穷也”,一切活动都在为送别诗文作铺垫。中国古典送别文
学源远流长,离别赋、送别词、赠序与送别诗在文体上互补相生;送别歌、送别图、踏歌舞等丰富送别
诗的艺术表现形式,诗、乐、舞、书、画多位一体,共同组成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送别文化
(摘编自叶当前《折柳寄别情,一起向未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 折柳一词的使用可以查到源头,但折柳寄情的送别诗是否最早来自隋朝还有待考证。
B. 普通平民别离时多以生活中常见之物互赠,物品既实用,又能传情,可谓一举两得。
C. 老子赠言于孔子,子路选择赠言,表明更在意人生的价值和追求,更看重未来的发展
D. 古代人送别方式多种多样,送别文学涉及文体众多,成就了我国独具特色的送别文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引用王维的诗句,证明折柳送别的地点已不限于灞桥,方式已不限于折柳,可见折柳送别风习影响
大。
B. 运用韩侯得到他人赠送的“乘马路车”事例,意在证明古人在祖饯仪式上对待赠物是比较看重的。
C. 在长亭饮饯、离夜叙情等别离时,因无精心准备赠品,就地取材的折柳寄情方式因此逐渐形成了风
俗。
D. 用赠言与赠物作对比,来定义君子之交和庶人之交,以此区分仁者与富者,强调了赠言重于赠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送别时,王侯贵族以车马相赠;平民以木瓜等物互赠。赠物的不同,反映出当时贫富悬殊的现实
B. 以歌舞、宴饮等热闹的场景送别,可以减轻离人的苦痛,乐景哀情成为了送别文学主要的表现形式
C.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流传至今,成为送别文化的精品,可见赠言比赠物更有价值,更有
义。
D.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的环节,表达了中国人民惜别时的深情,传递了一起向未来的心声。
(二)实用类文本(本题共 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专家常说:“当树木生长得过度密集,就需要把它们分开,以免阻挠树木的生长。”意思就是砍除
一棵或数棵树木,为没被伐除的树木留下足够的树冠空间。 实际上,这只道出了一半的实情。在天然的
环境中,树木间并不像专家所认为的那样,它们其实是极少竞争的。与之相反的是,不同树种间会互相
联系,互相扶持,还会通过纤细的根毛互赠“甜品”——健康的树给生病的树供给糖液以维持生命。不
过在许多情况下,人工林中的树木并不存在天然的“友情联结网”,因为它们的根系受到干扰,只能勉
强使根部达到一个半吊子的稳定状态,而这个伤害会影响树木终身,所以它们毫无多余的时间与精力经
营社群友谊。而且这些专家的说法,显然是出自人工林的林务员。毫无疑问,他们指的是林相单一的人
工林,比如只种植云杉或是只种植一种阔叶树树种。在大自然中,绝对找不到这种在广大的土地上,以
相同间隔、在同一时间,种植同龄树种并一起成长的原生林相。在开阔的人工林区“幼儿园
...
”里,树
个体争相生长,只想超越身旁的同伴 事实上,人工林区是如此脆弱、不稳固,木就像稻田里的禾秆,
虽互相依靠、支持,但只要暴雨过境,便会成片地倾倒。
在天然原生林里,我们却常常能观察到全然不同的现象:相同树种的树木彼此之间会建立友谊
..
,树
木会经由树根相互联系。这种地下的深层联结自然无法让我们轻易看见,但树冠之间的游戏竞赛却是暴
露在外的。当两棵树争取光源时,会不惜以枝干互相争抢,各自将枝干伸向对手,想尽办法推挤对方以
抢夺其日照地盘。这样如斗鸡一般互相争抢的树木,每棵树的树冠大小与范围都差不多,其树冠伸展抢
夺对手地盘的情况也差不多。这种争执现象常见于同龄且面积相同的人工林内。原生林内则由大树冠的
母树调控,母树给予很低的光照剂量给小树并进行筛选,只有最强壮的小树才能存活;相比之下,人工
林内只是一群同龄的杂牌军
...
每当机会来临,原生林中的小树苗都会尝试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大约 100
高三语文 2023-11 阶考 2 4
年后,这种竞争才会渐渐平息,但它们仍会为了填补树冠缝隙、抢占生长位置而争吵不休。
两棵树若结为朋友,它们之间的互动则会与上述情况截然不同。它们只会将柔嫩的小枝往朋友的方
向伸展,小枝丫间会温柔地相互推拉,好像只想轻轻地碰触一下对方;它们也只会向外侧生长较粗的树
枝,而不会向朋友的方向生长。远观两棵树,就像结合为一体的一棵树,它们最后也会变成一对快快乐
乐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
此时,我们若遵从专家的建议,为了使另一棵树得到更多光线而砍伐其中一棵树,必然造成相反的
...
后果
..
。一旦其中一棵树被砍除,它的同伴就立刻会变得病恹恹的。再也没有同伴可以互相支撑,再也没
有同伴可以一起度过温带气旋的侵袭,被留下的树木孤零零并痛苦地活着。除此之外,真菌从互相交错
的根系侵入活着的树木,导致原本还健康的另一棵树在几年后也会死去。
另一个极罕见的现象是树木之间会互相帮忙。林内最紧密相邻的树枝会相交生长在一起,有时可能
只是一根枝条环绕着另一根枝条生长并将其紧紧包覆。然而这种联系还是很脆弱的,因为两根树枝依然
各自保留了树皮,阻碍了两者一起生长。当面对强大的外力时,比如温带气旋的侵袭,两者的连接处便
可能断开。
有时树皮的外层刚好因为互相摩擦而脱落,两根树枝的木质部跟木质部、形成层与形成层因而相互
接触,形成事实上的结合生长,并构建出共同的新系统。这样的连理枝结盟是非常稳定的,两者开始联
结输送并交换水分与养料,这已经是超乎寻常的现象。然而更罕见的是,两种不同树种的树枝会合并生
长。若想成为这种连理枝,前提是不同种的树木能够真正好好相处,山毛榉、千金榆和柳树之间就属于
这种情况!想找到异体连理枝,就像从众多的三叶草中寻找四叶的幸运草,可遇而不可求,需要相当奇
特的缘分。尽管如此,你下次漫步于森林或公园时,可以多多注意有没有类似的情况,这会是一种令人
兴奋的冒险。抑或在你家院子周围,说不定就隐藏着一对异体连理枝。
(摘编自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钟宝珍译)
4.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幼儿园”指的是树木个体争相生长,只想超越身边的同伴的人工林
B. “友谊”指的是天然原生林里树根相互联系,不会侵占相互的生长空间。
C. “杂牌军”指的是人工林中的树木因为没有母树调控,相互推挤,抢夺地盘。
D. “相反的后果”指的是砍伐其中一棵树会导致另一棵生病甚至在几年后死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专家建议将生长得过度密集的树木分开此建议其实并不正确这种做法可能只对林相单一的人工
林有作用。
B. 连理枝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紧密相邻的树枝、树皮的外层因互相摩擦而脱落、能构建出共同
生长的新系统。
C. 异体连理枝的树木非常罕见,如要寻找到异体连理枝的树木,在院子周围找到的概率要远高于在森
林和公园找到的概率。
D.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如“争吵不休”“变成一对快快乐乐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等句子,增强了读
者的阅读兴趣。
6. 天然原生林为什么不会出现树木生长得过度密集的现象?请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79小题。
文本一:
河湾村(大解)
河湾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起初,青龙河沿岸的村庄并不多,人们依水而居,有的只有几户人家。
年深日久,人们不断地生儿育女,老房子住不下了,人们不得不再搭建一些茅草屋,随着人口逐年增多,
慢慢地,那些人群聚居的地方就有了村庄的模样。
青龙河沿岸,有些村庄似乎不是人们修建的,而是自己从地上长出来的,不知不觉间,说不定哪个
山湾里就冒出了炊烟,不用细看,那里一定是有人居住了。总是这样,旧人渐渐隐去,土地上又长出了
一茬又一茬新人。山野间,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小路向外延伸,当你认为小路到了尽头时,会有
另一条小路与其连接,或者分出岔子。有人试图同时走上两条小路,结果由于分心而误入迷途,回来的
时候两眼迷茫,目光涣散,仿佛是在梦游。
有那么一些年,河湾村里梦游的人比较多,人们踩出来的小路也比别处多,而且交叉错乱,像是一
团乱麻,没有头绪,有的小路过于弯曲回环,几乎通向了不可知处。一时间,人们无所适从,不知走哪
条路可以通向村外,也不知从哪条路归来,才能回到此生。茫然持续了很长时间,幸亏村里的长老经历
多,找到办法,把那些纷乱的小路清理掉了。多余的小路被清理掉以后,短时间内人们还是有些不太适
应,走路的选择性突然消失了,只剩下一条道可走,变得非常单调,有的人走在路上,甚至感到了久违
的孤独。长老说,过些日子就适应了。果然,人们很快就适应了,就是闭着眼睛也不会走到别的路上去,
因为没有别的路可走。就像人们出生以后,谁也别想活着回去,就这一条路,走两百多年也是一生,出
生后立即死掉也是一生,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
这里所说的两百多年,说的就是长老。说起来,长老的一生算是赚了,他已经两百多岁了,还依然
健康,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参与,人们请他拿主意,他若想不出办法的时候,就做梦去问他的爷
爷,如果他的爷爷也不知道的事情,他的爷爷会去问他爷爷的爷爷,以此上溯,无穷无尽,总会有人经
历过,总会有人想出办法。因此,长老就是河湾村的灵魂人物,没有他和他的先人不知道的事情。
有人问,第一个来到河湾村这个地方,并且在此居住的人是谁?别看这个问题非常遥远,长老却能
说清楚。他说,最早来到河湾村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人。当时,这个流浪的家庭走到河湾村时,天
色已晚,他们已经疲惫不堪,见此地宽敞,河流在侧,北山如卧,相对背风,就停脚歇息。他们用石头
在地上搭起一个临时的炉灶,开始埋锅做饭,等到月亮出现时,黑夜已经完全覆盖了山谷,一家人席地
而卧,身上盖着星空,身下铺着大地,他们是第一批在河湾村的土地上做梦的人。
长老说话的时候,雪白的胡子飘拂着,他曾经把这些胡子全部剪掉,可是没过多久又重新冒出来,
仿佛他的身体里有吐不尽的丝。长老说,有太阳的时候,我们就晒太阳,没有太阳的时候,我们就晒月
亮,月亮也隐藏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睡觉,或者在星光下说话。如果星星也熄灭了,我们就点灯,梦游,
到人生的外面看看,能回来就回来,回不来的,就留在外面。
长老说得非常轻松,好像河湾村是一个随意出入的开放世界,而实际上,由于小路的单一和卷曲,
很少有人能够走到远处去,总有一些说不清的东西阻止人们走到人生的外面。因此,河湾村留住了许多
人,活到一百多岁的老人并不鲜见,有的人已经活到两百多岁了,依然不知何时是个尽头,想死都死不
了。就是死了,也不过是在村庄的外围重新聚集,论辈分依次躺下睡觉,除非天空塌下来,一般情况下
不会被叫醒。
长老不在意自己的衰老,也不再计算自己的年龄,因此,他的岁数,是人们估算的,没有一个确切
摘要:

高三语文2023-11阶考第1页共4页树德中学高2021级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宁夏语文备课组审题人:方丹、刘念、聂红雨(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追溯词源,折柳成词最早见于《诗经》的“折柳樊圃,狂夫踦踦”,此处折柳只是用来编织菜园篱笆,并非用于送别,当不能以之为折柳赠别的源头。折柳送别习俗见载于汉代《三辅黄图》,谓长安东跨腓水造桥,汉人送客到腓桥,折柳赠别。隋代无名氏《送别诗》以点点杨花、枝枝柳条写离愁别绪,“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是较早以折柳寄情的...

展开>> 收起<<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语文.pdf

共6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6 页 大小:1.03MB 格式:PDF 时间:2025-05-16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