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词语理解与运用(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2025-05-16
0
0
307.68KB
32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专题 03 词语理解与运用
【考查重点】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重点考查学生对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考查的范围有:词性、
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所考词语,绝大多数是教材中出现过的词语。
考查的要点是常用易混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用易混同音异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成
语和关联词语的辨析运用。主要考点:
① 词义的理解(包括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语境义)。
② 词语的辨析(主要是同义词、近义词等)。
③ 词语的运用(含成语)。
【考查形式】
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也有少量的主观表达题,考查分值在 2—6 分之间。
题型一:词语(成语)运用
(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车间一线的青年工人勤学苦练,对技术精益求精,争当“青年岗位能手”。
B.志愿者在冬奥会闭幕式上向各国健儿挥手,言外之意是:欢迎再来中国!
C.果农们冒着炎热的天气奋战了好几个昼夜,轻而易举地把水果销售一空。
D.市民陈先生参与毽子操、游泳、跳绳等多项全民云健身运动,各得其所。
(2022·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微型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戛然而止,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B.毕业典礼筹备会上,同学们热烈讨论,纷纷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C.在“向来来”演讲比赛中,他得意忘形地说:“要让青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姿
态!”
D.“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济南市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打造齐鲁样板村。
(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写的毕业留言,其中加点词
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回首三年同窗生活,历历在目。课堂上,我们勤学好问,吹毛求疵;活动中,我们收
获欢乐,可歌可泣。同学们,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一起努力拼搏,哪怕结果
牵强附会,也问心无愧。
A.吹毛求疵B.可歌可泣 C.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D.牵强附会
题型二:近义词辨析
(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多年以来,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青蒿素 。面
对荣誉,屠呦呦 地淡定,耄耋之年依然 于对青蒿素的进一步研究。她认为在传承
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古老的中医药才能够 。
A.闻名于世一如既往矢志历久弥新
B.家喻户晓一如既往立志长盛不衰
C.闻名于世长此以往立志长盛不衰
D.家喻户晓长此以往矢志历久弥新
(2022·天津·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项是({{{)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要学会选择。选择与自然有
关的书,以丰富知识;选择与历史有关的书,以_______视野;选择与哲学有关的书,以__
_____智慧。读书还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才会有_______;善于思考,才会有取舍。读
好书,善读书,才会读有所获。
A.开阔吸收鉴定 B.开辟吸收鉴别
C.开阔汲取鉴别 D.开辟汲取鉴定
(2022·辽宁·中考真题)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
任何______的文明,______展示在世界面前,______能真正显示出它的地位和价值,
而比展示更重要的是交流,交流为古老的文明带来了新鲜因子,______出更加蓬勃的朝气
和活力。
A.源源不断 只有才 迸发
B.源远流长 只有才 激发
C.源源不断 只要就 迸发
D.源远流长 只要就 激发
一、词语误用的类型
1.褒贬不分。
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或贬义,或褒义,或中性,在平时运
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意义的需要,选择色彩鲜明的成语,不能
混淆其色彩界限,否则,就会犯感情色彩不当的错误。
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
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处心积虑”,意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2.轻重不分。
有些成语词义较重,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
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全厂涌现出四个“先进集体”,一百多位“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
举。(“可歌可泣”是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用在这里明显大词小用。)
3.望文生义。
成语往往是由典故总结引申而来,当我们不知道这些典故或者由来时,最容易犯的错
误就是望文生义,直接通过字面意思来解读成语。
如:“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
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句中成语“叹为观止”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
的错误。“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句中是感叹、惊讶的意思。
4.用错对象。
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
话。
如:“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
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车水马龙”是说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用在这里与
人们争着购买鲜花这个对象不合。有些成语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的使用对象
和范围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5.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
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中就会产生错误。
如:“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
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
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
低、知识多少的问题,谦敬色彩不当。
6.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
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
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
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
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的语义,就
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7.不合语境。
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
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
如:“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
沫。”“相濡以沫”用于困难环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给的环境却洋溢着幸福的气氛,
所以“相濡以沫”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相吻合。
8.表意重复。
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很容易犯语义重复的错误。
如:那感人的场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印象非常深刻。句中的“记忆犹新”本就是还
记得非常清楚,印象很深刻的意思,与后面的“印象非常深刻”一词在意思上有重复,可
将“印象非常深刻”删去。
二、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1.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分。
词语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的褒词贬用、贬
词褒用的现象。
2.按词语的语体色彩分。
词语有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科学术语之分。口语,通俗易懂,适合谈话时用;
书面语,庄重、文雅,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正规、庄重的场合;文学语言,讲究生动形象;
科学术语,讲究简明、准确、严密。
三、常见的关联词
1.并列关系
句子中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各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相
关的情况,或表示一件事的几个方面。常用关联词语有:“既……又……”“不是……而
是……”“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有的……有的”“那么……那
么”。
2.承接关系
句与句之间表示几个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前后承接,不能颠倒。
例:“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支缝衣针,烧红了,弯成鱼钩。”这种句子一般不用
关联词语,有时会用上“于是”“先……再……最后……”。
3.递进关系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常用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
…”“不光……还……”“不仅……也……”“不仅……而且……”“不但……还……”
“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4.转折关系
前一个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作了
一个转折,说出的意思和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常用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
……”“尽管……还……”“可是”“但是”“却”。
5.选择关系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需要从中选择一件。常用关联词语有:“是……还是…
…”“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还是……”“要么……要么…
…”。
6.因果关系
句子的前一部分表示原因或结果,后一部分表示结果或原因。常用关联词语有:“因
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此……”。
7.假设关系
句子前面一部分介绍一种假设情况,后面一部分是假设的情况实现后要产生的结果。
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要是…
…就……”“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8.条件关系
句子前面提出条件,后面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
……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除非……才
……”“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四、关联词语的误用
1.关联词语错用。
关联词语错用,是指根据句子的意思,本来该用某一个关联词语,却错用了另一个关
联词语,造成了关联词语与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一般都是成对搭配使用,不能随意改换,否则就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一般情况下,关联词语的位置是固定的,如果摆得不对,就会使句子不通顺,意思不
清楚。
4.关联词语残缺或赘余。
有时,关联词语不必用却滥用,就会使句子显得啰唆生硬,甚至不能准确地表达语意。
【备考策略】
摘要:
展开>>
收起<<
专题03词语理解与运用【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重点考查学生对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考查的范围有: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所考词语,绝大多数是教材中出现过的词语。考查的要点是常用易混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用易混同音异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的辨析运用。主要考点:①词义的理解(包括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语境义)。②词语的辨析(主要是同义词、近义词等)。③词语的运用(含成语)。【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也有少量的主观表达题,考查分值在2—6分之间。题型一:词语(成语)运用(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关推荐
-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附件)VIP免费
2024-11-15 11 -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动员预付款银行保证书)VIP免费
2024-11-15 9 -
工程建设招标设标合同条件(第1部分)VIP免费
2024-11-15 9 -
工程建设招标设标合同合同条件(第3部分)VIP免费
2024-11-15 8 -
工程建设招标设标合同合同条件(第2部分)VIP免费
2024-11-15 9 -
工程建设监理委托合同VIP免费
2024-11-15 10 -
工程建设监理合同标准条件VIP免费
2024-11-15 7 -
工程技术资料目录VIP免费
2024-11-15 10 -
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合同VIP免费
2024-11-15 10 -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投标邀请书)VIP免费
2024-11-15 31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32 页
大小:307.68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6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6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