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赏析古诗词意象-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5-05-14
0
0
202.74KB
22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或zhixing16881
备战 2025 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 05:赏析古诗词意象
【课标要求】
《课标》中对古诗词意象鉴赏的要求是“结合内容,解读诗歌意象”。什么叫意象?“意”是指诗人
的思想感情,“象”即物象,指自然界中的景物和事物。诗人常常借助于客观物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营造的意境,进而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查重点】
(1)景物形象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或zhixing16881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
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
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
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2)意境
“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
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
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
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
【主要题型】
1. 本是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2. 诗歌使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3.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意象作用】
(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会自然创
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意境,读者也会产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古典诗歌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
效果,读者品味咂摸,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
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满含着诗人的快乐忧伤。诗歌虽不言情,却句句是情,字字含意,字里行间流
淌着诗人汩汩情感之流。
(三)、借景抒情,为情铺垫。
情景交融,讲究的是感情“不着一字”,诗歌“尽得风流”。借景抒情,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
乐景写乐情,或哀景写哀情;或乐景写哀情,或哀景写乐情。在表现手法上即是衬托,前两种为正衬,后
两种为反衬。诗人极尽意象,为下面的诗歌抒情蓄势作铺垫,使情感的表达水到渠成。
(四)、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意象像璀璨的粒粒珍珠,耀动着自己的清辉光芒,然而时有一根丝线会将零星散落的珍珠穿在一起,
串成一挂夺目漂亮的项链。丝线这个意象,就成为了诗歌的线索。这条线索,把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
在一起,融情于景,浑然天成。
【解题技巧】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古代诗词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寄寓了诗人特定思想感情的景物,通常称为意象。
解题方法一:抓住意象
理解诗词意象,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探讨篇中重要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的独特内涵。
二是要结合该意象原物的形象、生活习性和作者此时的处境、心情展开想象和联想。三是要注意作家在作
品物象中临时赋予的特殊象征和典型意义。四是要仔细分辨、掌握分寸,防止牵强附会和过分求深。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或zhixing16881
解题方法二:体味意境
诗词的意境至少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有机结合,因此古诗词意境的创设主要有三种方
法:①融情入景,②借景衬情,③托物言志。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时,一定要弄清楚: ①这首诗写了什
么?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抒发了什么情、志? ② 怎样写?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
③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
考点一 :意象意境
意境不同于意象。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是由多个意象整合而成的一种境界,
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
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一-“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
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解题技巧:
(1)意象特点分析类题目
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从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一是外在的形象特点,二是内在品格方面的特点。如对
杨万里《野菊》中野菊形象进行分析,就要先把握外在特点,即生于野外、自有幽色、无人欣赏、不诚其
香,然后体会其内在品格,即孤做高洁:
(2)意象内涵概括类题目
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对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内涵有所了解,二是能够准确把握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情感。
二者结合,就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答案:
(3)意象作用分析类题目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具各下面几种意识:结构意识(结构上的作用),内容意识(意象的内涵,全诗内
容表达上的作用),情感意识(对于诗人情感表达的作用),表达意识(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有何作用)。
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题剖析】
【例 1】(2024·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章台①夜思②
唐末五代时期·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③,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境内。②该诗选自《唐诗三百首》。③〔楚角〕楚地的号角声。④
〔殊〕尚,还。
这首诗先写“夜”,后写“思”。请结合提示,完成填空题。
【问题】批注一:立象尽意。首联、颔联借“清瑟”“孤灯”“ ”“ ”等意象,写尽孤凄悲凉。
【答案】 楚角 残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或zhixing16881
本诗以“夜思”为题,全篇虽未现一个“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情的意象表达作者的“思”。
开篇四句,首联、颔联意思是: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
鸣的风雨声。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诗人听到了清幽的瑟声、悲凉的楚角,
独对孤灯,看到的是窗外一钩残月,引起无尽的怀人思乡之情。因此首联、颔联中“清瑟”“孤灯”“楚
角”“残月”等意象,展现了“思”的意境,写尽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感。
考点二 :描述意境
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
1.优美类:
宁静恬淡、清新明丽、清新幽美、清幽明净、恬淡闲适、和谐静谧、清幽脱俗、空灵高远、空灵蒙胧、
艳丽优美、生机盎然、恬淡宁谧、优美迷人、华美壮丽
2.清冷类:
孤寂、萧条、萧瑟、荒凉、苍凉、清冷、凄凉、衰败、颓败、冷清、凄清、寥落、寂寥、悲凉、冷清
凄凉、冷落寂寥、荒凉破败、衰败凄凉 、悲壮苍凉、惨烈悲壮
3.宏阔类:
雄浑、雄奇、辽阔、开阔、壮观、壮丽、瑰丽、恢弘、高远、深远、莽苍、苍莽、苍茫、雄奇阔大、
雄浑壮丽、雄奇瑰丽、高远辽阔、壮阔恢弘、雄浑壮阔
【例题剖析】
【例 1】(2024·贵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①
[宋]卢炳
莎②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绿水千畦。惭愧③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④妇耕夫。画作今年稔⑤岁图。
【注释】①选自《全宋词》。减字木兰花,词牌名。②莎:通“蓑”。③惭愧:难得,侥幸。④馌yè:给
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③稔rěn:谷物成熟。
【问题】下列场景与原词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
A.草蓑竹笠湿 B.田间稚子嬉 C.风雨麦已黄 D.寒风雪又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与辨析。
A.“草蓑竹笠湿”:意思是用草编制的蓑衣和竹子做的斗笠是潮湿的。但原词中未提到蓑衣斗笠潮湿这一细
节,不符合原词内容;
B.“田间稚子嬉”:指在田间有小孩子玩耍嬉戏。原词主要描写的是农忙场景,没有关于小孩子在田间玩耍
的表述,不符合原词内容;
C.“风雨麦已黄”:描绘了在风雨之中麦子已经变黄,即将成熟的景象。与原词中“麦欲黄时寒又至”所表
达的麦子将要变黄的情景相符;
D.“寒风雪又至”:说的是寒冷的风和雪再次到来。原词只是说寒冷的风和雪再次到来,并未提及下雪,不
符合原词内容;
故选C。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 或zhixing16881
【例 2】(2024·河南周口·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问题】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一: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
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
示例二: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可
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
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
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景物意象的鉴赏。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的意思是: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
夜中凝为紫色。“秋色”一词可理解为秋天的色彩,再结合“霜重鼓寒声不起”可知,当时时值深秋,万
木摇落,草木凋零,天气已经十分寒冷,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
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可
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肃杀的景象,正面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如“黑云”“金鳞”“夜紫”“红旗”“黄金台”。再结合“角声满天”
“半卷红旗临易水”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
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
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写出了面对重重困难,将士
们毫不气馁的精神。“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中,诗人用典,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
心。绚烂的“秋色”与战争的场景形成巨大反差,更能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及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
决心,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可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
绚烂的景象。
据此作答即可。
考点三 :分析形象
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
梅》中“梅”的形象等。鉴赏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即先要借助相关
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
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借助人物外貌、
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形象特征,进而领会诗人的情感。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观形象
标签: #备战
摘要:
展开>>
收起<<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或zhixing16881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专题05:赏析古诗词意象【课标要求】《课标》中对古诗词意象鉴赏的要求是“结合内容,解读诗歌意象”。什么叫意象?“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象”即物象,指自然界中的景物和事物。诗人常常借助于客观物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营造的意境,进而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考查重点】(1)景物形象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或zhixing16881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关推荐
-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附件)VIP免费
2024-11-15 11 -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动员预付款银行保证书)VIP免费
2024-11-15 9 -
工程建设招标设标合同条件(第1部分)VIP免费
2024-11-15 9 -
工程建设招标设标合同合同条件(第3部分)VIP免费
2024-11-15 8 -
工程建设招标设标合同合同条件(第2部分)VIP免费
2024-11-15 9 -
工程建设监理委托合同VIP免费
2024-11-15 10 -
工程建设监理合同标准条件VIP免费
2024-11-15 7 -
工程技术资料目录VIP免费
2024-11-15 10 -
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合同VIP免费
2024-11-15 10 -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投标邀请书)VIP免费
2024-11-15 31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22 页
大小:202.74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4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6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