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穿井得一人(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2025-05-14
0
0
64.24KB
28 页
10玖币
侵权投诉
专题 06 穿井得一人
(2023·上海宝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④视
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
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斫:欧断。②金声而玉应: 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
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
1.【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 )ËËËËËËËËËËËË
(2)使国工视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4.【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
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
5.下列对两则寓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ËËË)
A.【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传播范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B.【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C.【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D.【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处理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6.两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同。
(1)【甲】文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吕氏春秋 伯牙鼓琴 2. (1)等到,待 (2)让、令 3.富
贵人路过并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黄金交换了它。 4. (令人)问之于丁氏; 请人将琴做旧。
(请人将琴作断纹、古,埋入土中) 5.C 6. (1)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切不可轻信谣言,人云亦云。); (2)判断人或事物的优劣不能只看外在,不看实质。(切不可
被表象所迷惑,要注重内在。)
【解析】1.考查文学常识。
甲文出自《吕氏春秋》,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伯牙鼓琴》。《吕氏春秋》,又
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
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
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等到,待。
(2)句意:(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使:让,令。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过,路过;之,指琴;易,换,交换。
4.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根据甲文中的“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得:(令人)问之于丁氏;
第二空:根据乙文中的“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可得:请人
将琴做旧。(请人将琴作断纹、古,埋入土中)。
5.考查内容理解。
C.“由于使用方法不同”有误。联系乙文内容可知,琴还是那把琴,只是做旧了,就成了珍品。所
以应为:由于表象不同。
故选 C。
6.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根据甲文中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做法可得启示:对于会议,一定要经过调查研究,这样才
可能知道事情的真相。根据“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可得启示:切不可轻信谣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言,人云亦云。
根据乙文中工之侨两次献琴的经历可知,琴还是那把琴,只是经过了做旧处理,就变成了珍品,由此
可得启示:判断人或事物的优劣不能只看外在,不看实质。(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要注重内在。)
【参考译文】
【甲】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
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
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像这样得到的消息,还不如不
知道。
【乙】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
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
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代的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
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
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
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世上
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
(2023·广东深圳·统考二模)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
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乙】昔者曾子①处费②,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③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
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杆④逾⑤墙而走⑥。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费:鲁国的地名。③族,指姓氏。④杼(zhù):织布机的梭
子。⑤逾:越过。⑥走:逃跑。
【丙】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①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②,玃似母猴③,母猴似人,人之与狗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数(shuò):多次。②玃(jué):古书上说的一种大猴子。③母猴:猴的一种,也叫沐猴、
猕猴、马猴。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ËËË)
A.得一人之使/逢入京使
B.昔者曾子处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其母尚织自若也/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D.人之与狗则远矣/亲贤臣,远小人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9.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ËËË)
A.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B.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C.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D.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10.以上三则选文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句原文可以看成应对该问题的正确观点?网络时代的
我们应该如何做?
【答案】7.B 8.①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关注点:求闻、若此、无闻、句意)②这就
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9.C 10.反映的是如何面对谣言的问题。正确观点是“夫得言不可
以不察”。谣言一再重复,就可能以假乱真,对当事人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网络时代信息铺天盖地,我
们要学会用分析的眼光对信息加以甄别,不要轻易相信谣言。虽然我们无法阻止谣言的产生,但不要做谣
言的传播者。
【解析】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使:名词,使唤,指劳力/名词,使者;
B.处:介词,在/介词,在;
C.若:形容词,原来的/代词,你;
D.远:动词,差得远/动词,远离;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故选 B。
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第一个“若”,像;第二个“若”,如;
②重点词:愚者,愚蠢的人;大过,犯大错;也,表判断。
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仍然
照样织布。“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是别人说和说的话,中间应断开;“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
人”是曾母的反应及应答的话,中间应断开;“织自若”是曾母的动作。故断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
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故选 C。
10.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甲文中丁氏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
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言,后来宋君派人前去求证才明白是打井省出了一个劳动
力。可见,听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耳听为虚,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乙文主要叙述了费地有一个与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人了,人们不了解真相事实就去告诉曾子母亲,曾
母在听到一个人说自己的儿子杀人了,她不信,听到第二个人说自己的儿子杀人了,依然不信,“尚织自
若”,当听到第三个人说儿子杀人了以后,“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由此分析,这则故事告诫人们:
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
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
丙文先给出结论“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然后以“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
人”得出“人像狗”的事例来论证,说明了对于传言不能轻信,要细细品察的道理。
由此可以看出,三位作者都强调实际考察、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缺乏事实根据的谣言是可怕的,需特
别谨慎地对待。三文都告诉我们:不要轻信流言,对道听途说的话一定要经过调查研究,确认其是否真实。
丙文的“夫得言不可以不察”即为应对传言问题的正确观点。
第三问,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造成的危害更大。我们要用实践检验真伪,
对待传闻要仔细考察,要遵循事物的规律,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能造谣。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乙】从前曾参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
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仍然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跑来说:“曾参
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仍然织布。又过了一会,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便惊恐万状,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标签: #备战
摘要:
展开>>
收起<<
专题06穿井得一人(2023·上海宝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玖贝云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玖贝云文库,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相关推荐
-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附件)VIP免费
2024-11-15 11 -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动员预付款银行保证书)VIP免费
2024-11-15 9 -
工程建设招标设标合同条件(第1部分)VIP免费
2024-11-15 9 -
工程建设招标设标合同合同条件(第3部分)VIP免费
2024-11-15 8 -
工程建设招标设标合同合同条件(第2部分)VIP免费
2024-11-15 9 -
工程建设监理委托合同VIP免费
2024-11-15 10 -
工程建设监理合同标准条件VIP免费
2024-11-15 7 -
工程技术资料目录VIP免费
2024-11-15 10 -
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合同VIP免费
2024-11-15 10 -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投标邀请书)VIP免费
2024-11-15 31
分类:中学教育
价格:10玖币
属性:28 页
大小:64.24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5-14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6394